元曲基礎知識解讀
雖說元曲是元代盛行的文學題體裁,元曲有什么種類?元曲的產生是什么?為了方便大家學習借鑒,下面小編精心準備了元曲基礎知識解讀內容,歡迎使用學習!

元曲的種類
元曲,根據近代諸多學者的研究,應該分為散曲和雜劇兩大類。
1,散曲分為小令和套數兩種。“小令”源于詞的小令,但是到了元代,它的義有了變化。元燕南芝庵在《唱論》中說:“成文章者曰樂府,有尾聲名套數,時令小令喚葉兒...,街市小令,唱尖歌清意。”這里的“小令”,指民間市井俚歌。直到元末,“小令”不再專指俚歌,而明確成為與套數相區別的散曲體裁。“小令”有“只曲體”,指一支曲子一韻到底;有“重頭連章體”,指同一曲調重復若干首;有“帶過曲體”,是一個曲調兼帶另一或兩個音律相互銜接的曲調,最多能用三支曲調相連接的一種體式;有“異調間列問答體”,即用幾支不同曲調交錯表現某一事件,并用代言體一問一答的體式。套數,是將同屬一個宮調的若干支零散曲子連接成為一套曲。它是以“套”計數的曲子,不同于以“支”計數的一支曲的“小令”,故稱為“套數”。“套數”又稱套曲、散套、大令,是從宋大曲、宋曲諸宮調發展而來的。套數特點有三大特點:1、是由同一宮調的若干首曲牌連綴而成。2、各曲同押一韻,但是必須一韻到底,是曲中襯字不拘平仄,多以方言俚語充之。3、通常在結尾部分還有尾一般有“首曲”,中間有若干曲子作為“過曲”,結尾有“尾聲”。
2,雜劇,金末元初的蒙古時期產生于中國北方的一個新生劇種。它是以北曲演唱為基礎的戲曲形式,在金院本和諸宮調的基礎上廣泛吸收了多種詞曲和技藝發展而成的。劇本體裁一般是:每本分四折,每折用同一宮調的若干曲牌組成套曲,必要時另加“楔子”。角色有正末、正旦、主唱等。一雜劇基本由正末或正旦一種角色唱到底。正末主唱的稱為“末本”,正旦主唱的稱為“旦本”。創作和演出先以大都(今北京)為中心,后轉移到杭州并流傳到各地。從金末元初的元雜劇作家有128人左右,著名的有關漢卿、王實甫等等。
元曲的產生
王國維在《宋元戲曲史.序》中說:“凡一代有一代指文學:楚之騷,漢之賦,六代之駢語,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皆所謂一代之文學。而后世莫能繼焉者也。”正所謂“時運交移,質文代變”,“文變染乎世情,興廢系乎時序”。文隨著時代變化,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元曲之所以成為一代文學是與元蒙古貴族入主中原后的政治文化背景密切相關的。元世祖忽必烈滅亡宋朝統一中國后,尖銳的民族矛盾與斗爭就一直存在。元朝統治者政治上實行武力 鎮壓,對漢族知識分子嚴酷打壓控制,使科舉制度中斷了長達78年之久,知識分子被降到比娼妓還要低的地位。所以,元代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醫六工七獵八娼九儒十丐"之說。知識分子排到倒數第九可想而知地位多么低微。同時元蒙統治者借助儒學理學和宗教禁錮來麻痹人們的思想意識,以鞏固其統治,使中國的文化學術淪入衰退境地。另一方面,元代城市經濟特別發達,外來文化的輸入,加上作為統治者的蒙古族一直喜愛歌舞,因此戲曲為代表的市民文學就大大地發展起來,久而久之取代了以詩文為主的正統文學地位,從此古文,詩詞漸漸衰弱。這是因為詩文受到統治者的'排斥,加上詩文作家大多是官宦,脫離大眾,脫離生活,受重重思想束縛,不能寫出反映社會現象的作品,而雜劇作家身居下層,了解和熟悉市民生活,封建禮教和程朱理學的思想影響較少,能自由地進行創作。再就是詩文作家政治上得不到尊重,苦悶思想普遍存在。有的作家不滿現實留戀宋王朝,有的向往山林隱逸生活等等...這一切,使文人的生命觀和價值觀發生了巨大的裂變。所謂“學而優則仕”的道路已不通,文人們便追求耳目聲色口腹之樂。或成為“書會才人”與優伶為伍,或遁入林泉,縱情山水,過著是隱非隱的生活。。。這就是元代文人從憤世、嘆世、隱世到玩世的特殊文化心態。這種心態和市民化的文化土壤相結合,就催生了市俗化程度高且具有博雜、詼諧、直白等藝術特征的元曲出現。
著名十大元曲
——1——
幾句杜陵詩,一幅王維畫。
《雙調·慶東原》江頭記事·曹明善
低茅舍,賣酒家,客來旋把朱簾掛。
長天落霞,方池睡鴨,老樹昏鴉。
幾句杜陵詩,一幅王維畫。
猿休怪,鶴莫猜,探春偶到南城外。
池魚就買,園蔬旋摘,村務新開。
省下買花錢,拚卻還詩債。
閑乘興,過小亭,沒三杯著甚資談柄。
詩題小景,香銷古鼎,曲換新聲。
標致似劉伶,受用如陶令。
——2——
總是離人淚。
《正宮·端正好》王實甫(《西廂記》)
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
北雁南飛。
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在很久以后,一起回憶,當年那個糾結的身影,那段相思的`日子,那曾經年輕有夢的黃昏,甚至那冷冷的秋風。
——3——
斷腸人在天涯。
《越調·天凈沙》秋思·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這首曲應寫于馬致遠中年時,他年輕時也曾熱衷功名,奔波漂泊二十年后終于看透很多事,是一個滿心傷痕的寡寞男子。
——4——
閑快活!爭甚么?
《南呂·四塊玉》閑適·關漢卿
適意行,安心坐,
渴時飲饑時餐醉時歌,困來時就向莎茵臥。
日月長,天地闊,
閑快活!
舊酒投,新醅潑,
老瓦盆邊笑呵呵,共山僧野叟閑吟和。
他出一對雞,我出一個鵝,
閑快活!
意馬收,心猿鎖,
跳出紅塵惡風波,槐陰午夢誰驚破?
離了利名場,鉆入安樂窩,
閑快活!
南畝耕,東山臥,
世態人情經歷多,閑將往事思量過。
賢的是他,愚的是我,
爭甚么?
四首“閑適”是最能代表元曲風格的——以小品文字寫隱逸閑適和人生感悟,幾達極致。
——5——
笑加加的談今論古。
《雙調》沉醉東風·胡祗遹
漁得魚心滿愿足,樵得樵眼笑眉舒。
一個罷了釣竿,一個收了斤斧。
林泉下偶然相遇,是兩個不識字漁樵士大夫。
他兩個笑加加的談今論古。
這首曲子里滿是笑意。古今多少事,都付笑意中。
——6——
心待足時名便足。
《山坡羊·失題》薛昂夫
大江東去,長安西去,為功名走遍天涯路。
厭舟車,喜琴書,早星星鬢影瓜田暮。
心待足時名便足。
高,高處苦;低,低處苦。
“早星星鬢影瓜田暮”。早星,衰鬢,瓜田,暮色,斜斜長長的影子躺倒在地上……
——7——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中呂·山坡羊》潼關懷古·張養浩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
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
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一顆憂國憂民心,懷古傷今,堪比屈原。
——8——
兩個功名字,千古興亡事
《仙呂·寄生草》飲·白樸
長醉后方何礙,不醒時有甚思。
糟醃兩個功名字,醅淹千古興亡事,曲埋萬丈虹霓志。
不達時皆笑屈原非,但知音盡說陶潛是。
人生不得志,往往如是。
——9——
竹籬茅舍人家。
《雙調·沉醉東風》閑居·盧摯
恰離了綠水青山那搭,早來到竹籬茅舍人家。
野花路畔開,村酒槽頭榨。
直吃的欠欠答答。
醉了山童不勸咱,白發上黃花亂插。
綠水青山依舊,卻已不是故國。只好騙了自己,到茅舍人家去暫時寄存自己的心。
——10——
燈半昏時,月半明時。
《雙調·蟾宮曲》春情·徐再思
平生不會相思,才會相思,便害相思。
身以浮云,心如飛絮,氣若游絲。
空一縷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
證候來時,正是何時?
燈半昏時,月半明時。
只有時光荏苒之后,忽然情到深處、痛處、折磨處,才知何謂相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