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觀后感三年級作文
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核心價值,就是要維護同一個人類的安全和福祉,不能因為某個人群、族群的自私性和優越感,而毀滅了這個星球,讓全人類遭殃。盡管《流浪地球》描述的場景,在可預知的人類歷史長河中,發生的幾率微乎其微,但電影立意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內涵,卻是十分高明、積極和正確。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流浪地球觀后感三年級作文5篇,供大家參考。
流浪地球觀后感三年級作文【篇1】
今天,我們在作文班看了一部科幻大片,名字叫《流浪地球》。
電影主要講了,太陽已經在不斷膨脹,2520年后 ,太陽將會把整個太陽系吞沒,地球便將會不復存在了,威脅著全人類的性命。于是,全球各地的國家都團結在了一起,開始了“流浪地球”的計劃,這也是人類前所未有的這么團結。
這部電影令人感動的情節有很多處,但最令我感動的是:主人公劉培強為了國家,舍棄小家而不惜犧牲自己的崇高精神。他與兒子對話時,眼角里都流出了淚水,看到這里,我的眼淚也情不自禁地流了出來。我在想,如果影片中的父親是我的父親,我也會為有這樣一位優秀的父親而感到自豪,我會為我的父親豎起大拇指!
看完這部電影,我陷入了沉思:在我們這個年代,大多數人都關心金錢和物質,沒有人去關心環境 關心未來。如果人類都這樣,為了自己的貪欲,無休無止地向地球母親索取,那么電影里的情節就會成為真實現象! 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保護環境。
我還學到了做任何事心中都要有希望!
流浪地球觀后感三年級作文【篇2】
在《流浪地球》的影片中,因太陽的枯竭,地球將遭遇滅頂之災。此時,人類數量銳減至35億。幸存的人們團結一致,金錢的概念和國家邊界模糊了,一個長達2500年的行星移民計劃被提出,進而開始執行并逐步推進。中國,在這個計劃中扮演了極其重要的全球領袖主角。太陽枯竭,地球將要撞上木星,遭受滅頂之災。男主劉啟和妹妹以及爺爺在陰差陽錯中,加入了中國救援隊CN171-11,開啟了一段熱血沸騰而震撼人心的冒險。
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那句讓我們津津樂道的交委的提醒: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行車不規范,親人兩行淚。第一次聽,很多人都啞然失笑。之后再聽到,很多人卻心頭一緊,然后心塞難過。再次聽這段臺詞的時候,早已是物是人非,車上的駕駛座少了爺爺的身影,車上也永遠聽不到王磊隊長嚴厲而又為我們擔心的警告了。
還清楚地記得劉啟爺爺的臨終之語,記得爸爸的“非法喚醒”、爸爸隔著茫茫太空與兒子對話等情景。這些鏡頭無不令觀眾為之動容。在這些感天動地的細節背后,就有著亙古不變的先輩們的自我犧牲精神。妹妹韓朵朵全球廣播時,各國還未歸家的救援隊員紛紛跑去支援,路上一輛輛急轉掉頭的救援車,無不傳遞著人性的善良和溫暖。哥哥劉啟,在沖擊波快要來臨時,不顧自我的安危,去救從高處墜下的妹妹,也讓我們感受到這濃烈熱的親情。
在影片的最終,CN171-11救援隊的眾人和來自世界各地救援隊的人們,與時間賽跑,共同努力,點燃了木星,拯救了地球!
看了這部影片,一個詞一向叩擊著我的心靈,它就是期望。那么,我們又是否曾想過,期望是什么?我們是否每一次都握住了那一線期望?電影看到結尾,我也不由得的想起自我,有時候總覺得事情已經沒有挽回的余地了,倒不如放棄,卻從來沒有想過去創新,沒有去嘗試在絕望中探尋出新的期望,而是被困難和苦難和擊垮,選擇臣服于它們。莎士比亞曾說過:“黑夜無論怎樣悠長,白晝總會到來。”是呀,漫長的黑夜,會讓人感到害怕,會讓人感到孤獨和絕望,可不管這黑夜有多么漫長,只要我們堅持了,努力了,給自我爭取到一點期望,白晝也終將會來臨。
人應當生活在期望之中,就算以往的期望泯滅了,還會有新的期望的之火燃燒起來。如果一個人只管活一天算一天,什么期望也沒有,他的生命實際上也就停止了。《流浪地球》影片中的人們又何嘗不是這樣呢?
拯救地球任務失敗時,一開始大家都還活在支離破碎的夢中,不愿意去應對這個事實,不愿意去相信大家就要面臨死亡的結果,可是之后大家認清事實真相后,齊心協力尋找辦法,最終找到了一線生機,找到一絲期望,最拯救了自我,拯救了地球。這就是期望給人們的偉大力量。所以,在未來的日子里,我們更應當懷揣著期望,朝更好的地方前行。
期望是什么?在我們這個年代期望是指引我們奔向遠方的路標,是即便在天涯海角也指向家的方向,是處在困厄之中仍然擁有對完美未來的向往與追求,期望是無比寶貴和無比強大的力量!
努力!就會有期望!有期望!我們就應當更加努力!
流浪地球觀后感三年級作文【篇3】
《流浪地球》是一部科幻大片,慕名而觀的人不計其數。電影院里觀眾滿滿當當,為這樣一部超越現實的作品“助陣”,宏大的場景、動人的情節、壓抑的杯具……從津津樂道轉向沉默無聲,電影帶給觀眾非同尋常的感受。
熟悉的家園,北京、上海、濟南、杭州……一個個地標在電影里出現,沒有久別重逢的喜悅,那極寒天氣里,我們已經找不到絲毫的溫暖。地球在流浪的旅途中,把一個個地球人送給了災難,僅存的轉移到地下空間,再也無法享受藍天與空氣,再也無法感受四季的完美。失去的,正是我們今日所擁有的;擁有的,正是我們明天要失去的。
整個地球都是命運共同體,想盡千方百計,讓地球能夠安全的去流浪。賴以生存的地球,成為人類命運的一葉扁舟,何去何從?這樣的開頭,實在讓觀眾揪心。在熟悉的地方留下最痛的感受,黃色的校車、熟悉的大廈……我們的生活已經無法回到過去了,只能往遠方,找到一方新的家園。可,家園在哪里呢?
感情是作品的紐帶。父子之情、兄妹之情、爺孫之情、同事之情、戰友之情……在災難來臨的時候,唯有這些感情值得讓人落淚。看完這部電影,災難我們能夠咬緊牙關,情感卻無法控制。人類的眼淚是為情感而生的,每一滴都值得敬畏。
從大海邊的陪伴開始,父子之間有了某種默契,語言傳遞著關心,行動詮釋著大愛。當吳京扮演的父親為拯救地球而毅然飛蛾撲火的時候,情感成為這個世界上最珍貴的東西。
此處無聲勝有聲,多少觀眾已經無法按捺自我的情緒……那最耀眼的光芒,一瞬間讓我們看到了人的偉大,父親的偉大,也看到了人性的義無反顧——英雄之所以成為英雄,是為因為他(她)把每一次行動當成詮釋生命的意義的最好機會。
在很多人看來電影中主人公的果敢與堅毅為影片增彩不少。一個偉大的國家,一個偉大的民族,僅有在苦難與艱險面前才會煥發出新的活力。回到個人,所謂勇敢是一種人生選擇。并不是哪一個生來就是勇敢的,人在應對危險的時候,自保是本能。我們不能渴望每一個人在應對挑戰的時候都如此堅毅果敢,選擇是自由的,也是值得尊重的。
勇敢的人有著豐富而趣味的生活,他們從來不擔心在舒適的環境里一蹶不振,舒適對他們來講意味陷阱還和考驗。想到一個很老套的問題:假如生命還僅有七天,你會如何選擇?電影給我們這樣幾個提示:和家人在一齊,安靜而平和的與世界握手言和;心懷期望,勇敢去抓住最終的機會一搏……忽然明白:勇敢是對期望的堅持,是信仰所在,是人性中的光。
“冰終將會化成水。”在上海的鴻溝中命懸一線,兩位劇中人感慨著上海的冰天雪地,以往的繁華煙消云散,冰冷冰冷的,世界還會好起來嗎?正是因為這份相信,人才一次次的在災難中獲得永生。
這個時代,期望是最珍貴的。想到一篇文章中說過:世界上沒有最壞的事情,只是還沒有結束而已。所有的事情在風云變幻之后都會有好的結果,要充分地相信。
當受困于一片沼澤,要相信能夠活著爬出;當烏云遮蔽了天空,要相信太陽依然光芒四射;當時光一年一年溜走,要相信青春是一種態度;當朋友離你而去,要相信生命里還有生動的相遇……相信愛,相信自我,相信世界,即使真的有一天地球去流浪,我們也能夠始終堅持一份甜蜜的初心。
期望在每個人的心中燃燒,每當災難來襲,絕望之中的期望,尤為珍貴。地球在流浪,正如生命之舟在風雨中顛簸。拼死一搏,我們終將戰勝恐懼,到達彼岸。愛的世界里,人類何嘗不是在一次次流浪?
有太多的真感情被藏在表象之下,信任斷裂,自私與貪婪瘋長,一張張臉已經扭曲變形。在物欲橫流的世界里,人們不明白自我真正需要什么,不明白如何安頓好自我的心靈,不明白如何愛這個世界。粉飾的笑臉,空虛的靈魂,無以言表的不屑一顧,流浪,地球就是人的隱喻。沖破藩籬,需要人自身的勇氣和力量。
電影中巧妙地插入中國的傳統節日——春節,道出回家的渴望。回家,讓自我變成一道柔和的光。宇航員的回家是一種悲壯,地球人的回家是一份長情。家是人精神的寄托,無論走多遠,都牽連著游子的心。《流浪地球》中地球再回到原先的位置變成了一種奢望,人回到地下城的路中變成了浩劫一場,越是難以抵達的,越是值得去嘗試。回家之路,每個人終其一生,都不曾背離。一次次外出,也是一次次回家,走得越遠,家在心里越清晰。鄉情濃郁,我們都是長不大的孩子。
未來已來,在春天里開出一朵朵生命之花,讓我們在地球的懷抱里安靜做夢。
流浪地球觀后感三年級作文【篇4】
清楚的記得,在寒假大年初六的那一天,我和爸爸以及妹妹我們三個人走進了電影院,看了一個大年初一剛上映的一部國產科幻片,名叫《流浪地球》。
其實在剛開始決定看這部影片的時候,我并不是因為它的劇情有多吸引人,而是只是單純的想要看3D的電影,但是3D的就只有這部和《瘋狂的外星人》這兩部。然后為了視覺上的享受,所以就選擇了這部電影。
電影的剛開始是一個名叫劉培強的地球領航員,因為地球的危機,而不得不去國際空間站執行任務,而對自己即將要離開兒子和父親而去國際空間站的敘述。為了父親和兒子能夠更好地活下去,他把他們安排在了地下城。然后17年過去,他的兒子劉啟長大了,但是不甘于一直在地下城生活而帶自己的妹妹韓朵朵隱藏自己的身份逃了出來。并用從姥爺那兒偷出來的車鑰匙,開著車帶著妹妹一起上路。后來被后來被查到之后關了起來,但是在姥爺來救她的時候,突然,墻面開始晃動,地面也不斷的抖動,這使他們明白了,是地震來了,所以他們拼命的往外逃生,并穿上厚厚的防護服,還救了隔壁牢房的一個名叫Tim的外國小伙,他們結伴而行后然后開上車,飛快的往外奔跑,但他們趕往下一個安全站的時候,忽然被一支CN171-11的部隊因執行任務而征用他們的車輛,他要用他們的車運送火石到下一個安全的地方-杭州站,因為只有火石才能讓停止的行星發動機重新運作。所以他們一路上都在艱難的運送火石,以至于連劉啟的姥爺也送了命。最后,他們一心想要運送的火石還是沒能保住,他們的希望也破滅了。
當他們所有人都暗淡的時候,劉啟忽然又想了一個辦法,他想起以前爸爸曾對自己說過的話,說木星上全是氫氣就像是一個氣球,如果達到足夠的數量就會爆炸。既然地球現在正向木星撞去,他們就可以改造一個點火裝置,用它來引爆木星,然后再用爆炸的沖擊力來推開地球使它離開太陽系的運行軌道。有的人負責裝載火石還有的人負責改造點火裝置,每個人都在拼盡自己的全力,只是希望能保住人類生存的家園—地球。最后雖然很不容易,但是他們終于成功了。這也多虧劉啟爸爸的犧牲,雖然劉啟之前想的這個辦法很好,但是他們的點火裝置在沒有到達木生之前就已經達到了限度。于是身在國際空間站的劉啟爸爸,為了保護自己的兒子或是地球上生存的其他人,駕駛著國際空間站以及帶著20噸的燃料向著木星直直撞去。總算劉啟爸爸的犧牲沒有白費,木星的爆炸足以把地球推向遠方。這時,地球就正式踏上流浪之旅。
看完這部電影我才知道,我們整天賴以生存的家園地球對我們有多么重要。于是我希望呼吁廣大人民群眾一定要保護環境,不要讓我們的地球母親在受到傷害了。
流浪地球觀后感三年級作文【篇5】
前幾天上課的時候,老師推薦我們有空了去看一遍《流浪地球》這部電影,據說很好看,是中國的第一部科幻影片,所以我和媽媽也去看了這部電影。
電影開場一位爺爺坐在板凳上,爸爸抱著兒子,爸爸說:“你看見天上的那顆星星了嗎?”望著天文望遠鏡的兒子點點頭,“那個就是木星,當你可以用眼睛看到木星了,我就回來了。”爸爸接著說。后來兒子睡覺了,爸爸給了爺爺(是小男孩的外公)一樣東西,告訴爺爺只有他去空間站,爺孫倆才能得到地下城的通行證,才能夠活下來。看到這里我嚇了一跳,難道他們會死嗎?這到底是個怎樣的故事呢?
故事發生在,當太陽因質量減小體積變得越來越大時,地球離太陽越來越近面臨被吞沒,人類為了自救開啟了“流浪地球”計劃,試圖帶著地球一起逃離太陽系,尋找新的家園。
為拯救地球,人類在地球表面建造了上萬座行星發動機,但是地球離太陽越遠地表溫度越低,不適合人類生存,幸虧外公和小男孩有地下城的居住證,才不至于被凍死。在地下城住了十七年后,小男孩兒劉啟已長大成人,因為一直生活在地下,對地面難免會有些好奇,所以他帶著妹妹韓朵朵偷偷跑到了地面(他們姓不一樣是因為韓朵朵是爺爺撿來的小孩兒,用的是他女兒的名字),當他們來到了地面看到的是,滿目瘡痍的冰川世界和不顧個人安危運送發動機燃料的戰士,他們跟隨這些戰士一起拯救地球,在經歷了種種困難后,地球終于被拯救了,但這只是第一步,還要再經歷2500年的時間才能夠真正的固定地球的位置,結束這一次的“流浪地球”計劃。在拯救的過程中,有無數的人犧牲了,劉啟的外公死了,爸爸也死了,劉啟雖然看見了木星,但是卻再也看不到爸爸了,他理解了爸爸棄他十七年的行為。我坐在第一排,很多場景太逼真,流血犧牲的鏡頭我都沒敢看。幸虧電影里的事情離我們還很遙遠,據說還有幾十億年,到那時也許人類的科技水平發展的很高了,完全可以輕松解決這些問題。
看完電影我才知道,原來這是中國人寫的小說改編出來的電影,也是我們中國第一部科幻電影,第一部就如此精彩、如此驚心動魄,讓我十分期待續集的上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