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讀書筆記六百字左右
讀書筆記可以記錄下閱讀時的感想和收獲,并寫下當時的心情和一些想法,有助于抒發情感和啟發思考。寫好水滸傳讀書筆記六百字左右有什么技巧?這里給大家整理水滸傳讀書筆記六百字左右,方便大家學習。
水滸傳讀書筆記六百字左右篇1
上了二年級以后,我讀了不少的課外書,但是對我印象最深的是《水滸傳》。直到現在每每想起武松打虎那一章節,我依然久久不能平靜……
武松在回陽谷縣的路上路過景陽崗這個地方,他看見一個小酒店,上邊旗幟上寫著“三碗不過崗”,意思是他們店里的酒是好酒,一般人喝上三碗就醉了。可是武松一下就喝了十八碗,仗著酒勁要上崗,酒保告訴他前面山崗上有老虎,武松不信……武松搖搖晃晃的上了山,見一塊大青石,便在大石上休息了一會兒。這時忽有狂風刮來,回頭卻見一只吊睛白額大蟲(大老虎),已落在背后。讀到這時我的心都懸在嗓子眼里,眼睛急急的往下趕緊看,只見武松急忙一閃,閃到老虎背后,老虎見沒撲著武松,便前爪一搭地猛吼一聲,武松又閃到一邊,雙手掄起哨棒,用盡全身力氣一棒擊去,不料打折了旁邊的樹杈,哨棒一折兩段,老虎咆哮,再次撲來,我看到這兒時真是扣人心弦,驚心動魄,讓我好不擔心武松的安危……武松這時卻丟了半截哨棒,赤手空拳就勢按著虎頭,把虎頭直往土里按,又舉起拳頭猛擊虎頭,終于把老虎打癱了……看到這兒我終于是長出一口氣,深深為武松折服。
我最羨慕武松那種“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精神,而且遇事臨危不懼,機智勇猛,在今后的生活學習中我要向武松那樣,把學習生活中的“攔路虎”,一一打敗,爭取做生活的強者!
水滸傳讀書筆記六百字左右篇2
這個暑假以來,我讀完了我國的四大名著。我把《水滸傳》放在最后讀是因為我認為它可能比較難讀懂。一共讀了兩遍,第一遍我不太明白講什么,第二遍我明白了故事的大概,但中心思想還不太明白,可能跟我的年齡有關,我對中國的文化歷史不太了解,以后,隨著年齡的增長,對歷史文化知識的不斷學習提高,再讀這本書,一定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水滸傳》是施耐庵根據自己生活經驗而寫的一部偉大小說。書里有108將,個個人物個性鮮明,各自都有一身本領。宋江遇事沉著冷靜,從不慌張,所以成為大家的領頭人;吳用足智多謀,經常為他們出謀劃策,人人都夸他智多星;魯智深力氣無窮也很講義氣,曾一口氣倒撥一棵大楊樹。還有一回聽說林沖被抓后,連忙趕去救林沖;武松性格剛列,酒量好,喝了16碗“出門倒”還可以上山打一只猛虎;李逵粗魯有孝心,曾經因母親生病,背母親上山,可李逵不在時,老虎把他的母親吃了,他為此很傷心;林沖槍棒很厲害,逆來順受,最后走上了反抗道路;浪里白條張順水性好,在水中智斗李逵,讓李逵心服口服。史進武功好,有一次,他大鬧史家村,與陳達、朱武、楊春發生矛盾,后來卻做了好朋友;小李廣花榮箭功好,有一回,一排大雁飛過,他對大家說他會射到雁行內第三只雁的頭上,大家不信,一射,果然射到了第三只,被稱為“神箭將軍”。書里的人物活靈活現,一個個都令我難忘。
利用這個暑假的時間,我讀完了四大名著。四大名著給我太多的感受,同時給我許多道理。以后我一定在課余時間多讀一些有道理的書,有益的書,增長我的文化知識。
水滸傳讀書筆記六百字左右篇3
這個寒假期間我讀了《水滸傳》這本書里有一個個打動人心的故事,有108條替天行道的好漢。其中只有一個故事令我記憶深刻,那就是:景陽岡武松打虎。
這個故事說的是:一天武松去拜訪他的哥哥武大郎,走著走著便看到一個酒家,酒家邊上還插了把旗,放上寫著:三碗不過岡,武松有點納悶,便走了進去,叫小二上三碗酒來,武松不一會就吃完了。他又要吃酒,但小二卻不上了,這時掌柜來了說:“客觀,我們這酒可厲害了。您要是再后就過不了前面的山岡了呀!”“我還偏不信了!”武松喝到。不一會兒,他一口氣喝下了18碗!
武松走到了山岡前,見門上真貼了一個單子,上面寫著岡里有只大猛虎,禍害了32人的性命。武松這時才相信,他心想這只猛虎害了這么多老百性的命,一定要為民除害。隨后就走進去,突然酒起興了。他一下睡到在大石頭上。天色漸漸暗了,面前的草叢沙沙作響,突然一只猛虎縱然跳出,武松力馬被驚醒了,他終于見的到這大老虎了。武松立馬和老虎打了起來,武松縱身一躍,按住了老虎的頭,用力大無比的拳頭打死了老虎,后來這件事一傳十十傳百,所有人都知道了。
武松勇敢的精神得到了大家的稱贊!這個故事說明了,武松膽大心細,才去做自己有把握的事情,才敢一個人與老虎拼博!
水滸傳讀書筆記六百字左右篇4
《水滸傳》是我國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說。作者施耐庵以北宋宋江的史料為主要依據,成功塑造了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漢的形象,如:宋江、李逵、花容、魯智深等。
施耐庵(1296-1371),江蘇興華人,原名施彥端,字肇端,號字安,別號耐庵。施耐庵祖籍江蘇泰州海陵縣,出生于江蘇興華。他是一位著名的元末明初的作家,施耐庵自幼聰明好學,元延祐天年(1314)考中秀才,泰定元年(1324)中舉人,至順二年(1331)登進士。
《水滸傳》里面有許多性格不同,卻一樣是為民除害的英雄,比如性格莽撞的李逵,有受人敬仰的宋江,還有力大無比的魯智深。其中我最喜歡的還是那機智冷靜的林沖,因為他在《水滸傳》這本書中,表現出了機智聰明的頭腦,也不失大男子漢的氣概啊!
《水滸傳》里面有許多好看的文章,精彩的片段,其中我最喜歡的還是那林沖棒打洪教頭,這一故事的大概內容是林沖遭受高太尉陷害,被開封府發配滄州,后來,來到柴進府上,柴進便厚禮款待,然后,洪教頭不相信林沖是真教頭,便要合他比武,后來,洪教頭輸了,便離開了。這段故事充分體現了三個不同性格的人,通過對洪教頭無禮的描寫,反襯出林沖有禮的態度,讓這位英雄更加的有傳奇色彩,也讓林沖的溫文爾雅更深一層。
我希望大家也來讀讀《水滸傳》,一起感受一下吧!
水滸傳讀書筆記六百字左右篇5
《水滸傳》中的“武松打虎”,實在是一篇關于英雄描寫的經典之作。作者對于武松打虎全過程惟妙惟肖的描繪,讀來猶如親歷一半。我們既為武松醉醺醺邁步景陽崗突遇猛虎而捏一把汗,也為武松的臨危不懼的英勇豪情而油然起敬。
武松在景陽崗下的一家酒店,一口氣喝下了十八碗“出門倒“,把一個大塊吃肉、大口喝酒的英雄豪杰,活脫脫的展示在我們面前。盡管有店家“三碗不過崗”的規勸,盡管有官府關于景陽崗大蟲(猛虎)的警示,可英雄武松卻是“藝高人膽大”,“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當他突遭與猛虎相遇時,盡管也“酒都作冷汗出了”,甚至慌亂應付對之際,手中唯一的武器——一根哨棒由于擊打在樹上而折斷了,可英雄就是英雄,正所謂“狹路相逢勇者勝”,武松憑著平時苦練的一身好武藝,靈巧地避開了老虎的“撲、掀、剪”,硬是用一雙“鐵”拳,生生把猛虎擊斃。
書中另一位水滸英雄黑旋風李逵,也在沂嶺一人獨殺大小四只猛虎,由于描繪的不如武松徒手打虎這樣的淋漓盡致,使武松打虎的英雄壯舉,千古留名。
古人說的好:“書到用時方恨少”,從武松敢于徒手打死老虎,一方面顯示了他的過人膽識,另一方面還是他平時刻苦努力操練“十八般”武藝的必然結果。從中我們可以領悟到,只有平時刻苦努力地學習,掌握足夠豐富的知識,才能在面對諸如考試、突發事件等,也像武松遇到老虎一樣,沉著應對,并最后取勝。
水滸傳讀書筆記六百字左右篇6
《水滸傳》一書記述了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好漢從聚義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遼兵,最后剿滅叛黨,卻遭奸人謀害的英雄故事。讀完全書,印在我腦海里揮之不去的只有兩個字:忠,義。
忠,即是對自己的祖國,對自己身邊的親人,朋友盡心竭力。宋江在種種威逼利誘之下,仍然對自己的祖國忠心耿耿,這就是忠;林沖的妻子在林沖被逼上梁山之后,對高俅之子的欺辱,寧死不屈,最終上吊自殺,這也是忠。在當今這個社會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個"忠"字,但是,卻很少有人能夠做到一個"義"字。
一個"義"字,包括了太多的內容。《水滸傳》中一百零八好漢為兄弟,為朋友赴湯蹈火,兩肋插刀,就只為了一個"義"字;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為一個"義"字。由此可見,一個"義"字雖然只有三筆,有時卻要用一個人的生命去寫。在現實生活中,給人讓座幾乎誰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難之中卻不是誰都可以做到的。因為它需要有相當的勇氣,甚至是一命換一命的決心。我還清楚地記得《水滸傳》英雄中有一個黑大漢,他生性魯莽,性情暴躁,經常為小事與他人發生沖突,甚至搞出人命案。但他卻能夠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喪盡天良的家伙們聞風喪膽。
《水滸傳》的一百零八好漢的都能夠做到一個"義"字。
水滸傳讀書筆記六百字左右篇7
《水滸傳》又名《水滸》、《忠義水滸傳》初名《江湖豪客傳》,是中國歷史上以白話文寫成的章回小說,被后人歸為中國古典四大文學名著之一主要有七十回、百回、百二十回本,全書定型于明朝。它描寫了北宋末年以宋江為首的農民起義,塑造了李逵、武松、林沖、魯智深等眾多的英雄人物,暴露了封建統治階級的殘暴和腐朽,揭露了當時的社會矛盾作者施耐庵。
施耐庵,(1296年-1372年),漢族,本名彥端,字肇瑞,號子安,別號耐庵。今江蘇興化人,著名的元末明初作家,是這本書的作者。
此書描寫了宋代農民起義,發展和失敗的全過程,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和腐朽,及統治階級的罪惡,它以杰出的.藝術描寫手段,揭示了中國封建社會中農民起義的發生,發展和失敗過程的一些本質方面,說明造成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是壓迫。每一個故事的開頭都是通過寫那一百零八將,圍繞著著一百單八將的忠義而產生。
從這本書里我們都能看出當時封建階層中高層的腐敗,仗勢欺人,用自己的權利,隨意揮霍,奸臣當道,民不聊生,高層欺詐百姓,像高俅、蔡京、童貫、楊等一群禍國殃民的高官,在政權的中層,有受前者保護的梁士杰、蔡九知府、慕容知府、高廉、賀太守等一大批貪酷暴虐的地方官,在這之下,又有又有鄭屠、西門慶、蔣門神、毛太公一類胡作非為、欺壓良善的地方惡霸。
《水滸傳》不僅是農民起義的壯烈故事,也是一首明間的哀歌。
水滸傳讀書筆記六百字左右篇8
王倫乃何許人也?原來是梁山伯中的頭領罷了。書中筆墨不多,不過兩三回,連外貌描寫和利來附詩也沒有,可是他卻是讓我最有感觸的人。
王倫是一個庸才,人送外號“白衣秀士”,一聽就是花拳繡腿,文不如人武不精。王倫還十分小心眼兒,妒才。自私,見有人來,只會說山寨太小啦,房舍不夠啦,小地方容不下你這尊大佛啦……說來說去就是要你走。記得豹子頭林沖進寨時,他就萬般阻擋,萬般暗示,最后還要林沖獻投名狀,實在是小心眼兒,沒有綠林好漢的豪爽。當日林沖殺了他就是因為他不能容人,這就讓我不勝感慨:有容人之量的人,方可成就大事。
在這點上,我覺得劉邦最為出色。老劉自個兒啥都不行,碰上事兒就只會說“這可怎么辦哪?”但人家有優點:不恥下問。沒辦法時,他旁邊就會有一大堆人上前說這說那,給他出了一大堆注意,而他也能“擇善而從”,,不會因為自己不行就去嫉妒別人。所以張良啊。陳平呀。蕭何啦。韓信哪……在那一時期最優秀的人才都樂意呆在他的身邊,為他所用。可項羽就不同了,年紀輕輕就可以舉起一口大鼎,“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西楚霸王,武藝超群,夠厲害的吧?!但到了最后怎么樣?還是兵敗改下,自刎烏江,被劉邦奪了霸業。這其中的原因很多,最重要的一點還是劉邦有識人之明。容人之量,而項羽卻剛愎自用,不能識人。容人,最后把唯一的謀士范增給趕跑了。
水滸傳讀書筆記六百字左右篇9
水滸傳讀書筆記
在漫長的暑假中,我初讀了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它通過各種藝術手段,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人物典型,讓我認識了在梁山聚義的一〇八名好漢。
在梁山聚義的一〇八名好漢都是被迫走上起義道路,這種逼迫來自兩個方面:一是不甘忍受惡勢力的壓迫而奮起反抗,二是在起義軍的逼迫下加入梁山好漢的隊伍。這部小說反映了當時朝廷的迂腐,想必作者在寫《水滸傳》時心中充滿悲憤,表達了他對朝廷的不滿,才能把水滸人物刻畫得如此生動,心理活動描寫得如此詳細,環境渲染得令人覺得身臨其境吧!
我喜歡花和尚魯智深的急中生智。他三拳打死鄭屠,就在這大禍臨頭之際,魯智深一面罵著:“你詐死,灑家慢慢和你理會。”一面“大踏步地”走了。假若把魯智深換成我,我一定會傻站在原地,任別人把自己抓走的。
我也喜歡石秀敢作敢為、臨危不懼的性格特征。盧俊義被綁縛法場,劊子手已舉起屠刀,在這千鈞一發之際,前來打探消息的石秀大叫一聲:“梁山泊好漢全伙在此。”從樓上跳下來獨自劫法場。而我就沒有這種敢作敢為的精神。有一年我過生日,請了許多小朋友吃蛋糕,吃著吃著,媽媽突然提議讓我唱首歌,我卻怯怯地搖搖頭,心想:當著這么多人的面唱歌哪里好意思啊。所以,我應該向石秀學習。
我還喜歡宋江。宋江在潯陽樓喝酒,說醉話以及在墻上題反詩,表現了他滿腹經綸壯志未酬的苦痛。他是借著酒力來吐出心中的不快,也只有在這種沉醉、狂放的狀態中,他才能寫出如此大膽的詩。
讀了這本書,我了解了中國古代的歷史,水滸英雄們的反抗精神和封建社會腐敗的一面。《水滸傳》的確是一本耐人尋味的書。
水滸傳讀書筆記六百字左右篇10
假期里,我又翻開了《水滸傳》。雖然每一次都沒有從頭至尾通讀全書,但也大致了解了《水滸傳》,全書分為前后兩大部分,前半部寫各路英雄紛紛上梁山大聚義、打官軍、受招安;后半部分是由五個部分組成,即征遼、平田虎、平王慶、平方臘及結局。
翻開《水滸傳》里面活靈活現的百多個人物就深深地吸引著我,一個人物就有一個故事。
從開頭的洪太尉誤放眾妖魔開始,接著是王教頭私走延安府、魯提轄拳打鎮關西、花和尚大鬧五臺山、魯達倒拔垂楊柳、林沖刺配小滄州道、楊志汴梁城賣刀等一個接一個的精彩人物故事到后來梁山越來越強大,朝廷派人招安,在宋江等人的思想下梁山招安了,朝廷借刀殺人,利用梁山去平定朝廷的外患。他們一心只為朝廷效命,不知朝廷對梁山泊英雄好漢的仇恨,最后就剩27人,這些人也沒有逃過接踵而至的厄運,一場起義就這樣被扼殺了。
想想開頭的英雄到水泊梁山高興的'樣子,到后來死的死,溜的溜,我就越來越不喜歡宋江這個人,如果不是宋江帶領大家歸順朝廷,他們就不會死的那么慘。
我雖然厭惡宋江,但是好漢的俠士豪情,讓我敬佩,他們認同的是忠、是義。他們雖然暴躁、固執,但是,仗義疏財、公正忠義。總之,他們都是真英雄、真好漢。
《水滸傳》值得學習的東西數不清,有膽有識,忠心耿耿,知錯就改……最可貴的是重情義,平日里我們也要對朋友有情有義,因為這樣友情才能長存。
愿《水滸傳》里的精神世代相傳!
水滸傳讀書筆記六百字左右篇11
《水滸傳》作者是施耐庵,原名彥端,字肇瑞,號子安,別號耐庵。《水滸傳》透過生動豐富的藝術形象,反映了我國歷史上這次農民起義發生、發展直至失敗的整個過程。
《水滸傳》中的高俅始終作為統治階級的代表人物出現,是貫串全書的一根墨線,是一個陰險、狡詐、愛財、拍馬屁、心胸狹小、見利忘義、城府極深的人,看臉色行事的本事極其高明,深得皇帝之心。相反,林沖有一個突出的.性格特點:能忍,忍辱負重、忍氣吞聲、不敢反抗。能夠看出豹子頭做事很謹慎留意。高俅的干兒子高衙內橫行霸道,為了霸占林沖的漂亮妻子,他設計誣蔑林沖帶刀進入軍機重地白虎堂圖謀不軌,把林沖發配充軍,還想在半路把他殺死,幸虧魯智深仗義相救。
蔡太師過生日的時候,他的女婿搜刮10萬貫金銀財寶。送往京城慶賀,派楊志護送。晁蓋、吳用、阮氏三兄弟等人定計智取生辰鋼。事后,與朝廷發生激戰,最后投奔梁山。打虎英雄武松因為西門慶勾結大嫂潘金蓮,害死大哥武大郎,因而將他們殺死,被判充軍。最后,他也逼上梁山。
宋江魯智深等眾多好漢,共一百零八人,最終都因為種種不同原因而被逼上梁山落草為寇,揭竿起義。他們舉起義旗,打著替天行道,劫富濟貧的口號,殺遍大江南北,打擊了反動統治者的氣勢,張揚了人民群眾的英勇。干出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大事業。在宋江等人的指導下,梁山全體理解招安,改編為趙宋王朝的軍隊。奉命至江南征討方臘,結果,方臘被打敗了,一百零八條好漢傷亡慘重,只留下二十七人。統治者見梁山義軍勢孤力單,便對宋江等人下了毒手……一場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就這樣結束了。
粱山的一百零八個好漢,你們多年以來劫富來救濟老百姓,為人民服務,難道不足以表現到你們對人民的忠心嗎?
水滸傳讀書筆記六百字左右篇12
這一周,我讀了一本名為《水滸傳》的書。雖然我只讀了,但我感覺很深。我被這本書里的英雄深深打動了。
《水滸傳》描述了宋代英雄們走上反抗之路。
《水滸傳》中的一些英雄出身貧寒,但他們忠于國家,有些出身富裕。然而,他們中的一些人足智多謀,但他們忠誠而勇敢。但他們受不了亂世的迫害,紛紛走上梁山。
在《水滸傳》的`108位將軍中,最讓我記憶深刻的是“智多星吳用”。智多星吳用了幾個建議:吳用來給趙提建議:智取生日綱,用藥酒麻倒下青面獸楊志,奪取了北京大明府梁中書送給蔡太師慶祝生日的10萬貫金銀首飾;宋江在旬陽樓念反詩時被捕。他和戴宗一起被拘留到刑場。當他快速切割時,吳用計劃搶劫了法場,拯救了宋江、戴宗和宋江,祝家庭失敗,第三次攻打朱家莊時,吳用雙掌連環計攻克朱家莊。宋江鬧華州時,吳用又出計借宿太尉金鈴吊掛,救出九紋龍史進,花和尚魯智深。宋江鬧華州時,吳用又出計借宿太尉金鈴吊掛,救出九紋龍史進,花和尚魯智深。人生屢出奇謀,屢建戰功。被招安封為武勝軍承宣使。李悝被殺后,吳用和花榮一起在宋江墳前上吊自殺,與宋江葬在一起。真不愧為“智多星”啊!
從《水滸傳》中,我看到了魯智深的“忠”和“義”,但他的忠誠將永遠留在每一個炎黃子孫的心中。
水滸傳讀書筆記六百字左右篇13
《水滸傳》以它杰出的藝術描寫手段,揭示了中國封建社會中農民起義的發生、發展和失敗過程的一些本質方面。《水滸傳》的社會意義首先在于深刻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和腐朽,及統治階級的罪惡,說明造成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反”。
作品開頭寫了一個一向被人厭棄的破落戶子弟高俅,靠踢球被端王看中,后來這位端王作了皇帝(徽宗),高俅一直被提拔到殿帥府太尉,而這位皇帝也不過是個專會串瓦走舍的浮浪紈绔兒。他的親信大臣還有蔡京、童貫和楊戩等,他們構成了一個最高統治集團,蔡、高等人以他們的親屬門客為黨羽心腹,如梁世杰、蔡九知府、慕容知府、高廉、賀太守之流,在他們的下面,則是一些貪官污吏、土豪惡霸,從上到下,狼狽為奸,殘害忠良,欺壓良善,對人民進行殘酷的剝削和壓迫,形成了一個統治網。《水滸傳》在揭露這些貪官污吏、土豪惡霸如何欺壓人民的罪行時,首先敘述了高俅迫害王進的故事,因為王進的父親早年比武時,一棒打翻了高俅,高俅任殿帥府太尉后,到任的第一天就官報私仇,無端責罰王進,害得王進連夜奉母逃走。
作者還寫了高俅為了讓兒子霸占林沖的妻子,千方百計謀害林沖。高俅作為那個統治集團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他身上體現了兇殘、陰險的權□特點,也體現了封建統治階級的丑惡和腐朽的本質。
此外,《水滸傳》中還寫了地主惡霸的種.種作惡行為,如鄭屠霸占金翠蓮,西門慶害死武大,毛太公勾結官府構陷獵戶解珍、解寶。
水滸傳讀書筆記六百字左右篇14
這個故事首先要從武大郎的死開始,武松作為武大郎的親弟弟,又身為都頭,而且自己是名揚天下的打虎英雄,自然是咽不下這口氣,那么在這一回中,武松又是如何表現的呢?我們怎樣去看待以為英雄男兒的愛恨情仇,去剖析武松的心理呢?
武松于獅子樓恨殺西門慶讀書筆記:
武松在陽谷縣坐了都頭,又上京辦事。回來時,才知道哥哥武大郎死了,武松心疑便察得實情,去告官,誰知縣館已受賄,無奈下在獅子樓為武大郎報了仇。
其中,讓人看得最熱血沸騰的就是最后報仇時殺死西門慶的那一段,武大郎雖死,潘金蓮和西門慶也得到了她該得到的惡果,而武松為民除害還被發配孟州。我覺得這有可能是作者在諷刺當時的朝廷昏庸無道。西門慶在這里被作者描寫的簡直是“臭不可聞”,幾乎上誰看完都痛罵他一兩句,這能體現作者是多么的會描寫人物啊!
武松殺西門慶:顯得有些無奈,因為官府管不了,而武松卻是帶著一顆正義之心和良知去找西門慶報酬,深知自己報酬之后已經成為了一名殺人犯,但泯滅不了的是自己的那顆心靈!
在這個故事中,我們感到最可悲的則是:老百姓有冤屈卻只能用武力去解決,官府是靠不住的,也管不了,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才造就了武松這樣的俠肝義膽的人物。
讀水滸,讀到這里也應該有一些無奈的感嘆!
水滸傳讀書筆記六百字左右篇15
《水滸傳》講述了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個好漢從聚義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遼兵,最后剿滅叛黨,卻遭奸人謀害的英雄故事,讀《水滸傳》有感500字。讀完全書,忠、義二字在我腦海里揮之不去。
忠,是對自己的祖國,對自己身邊的親人,朋友盡心竭力。宋江在種種威逼利誘之下,仍然對自己的祖國忠心耿耿,這就是忠;林沖的妻子在林沖被逼上梁山之后,對高俅之子侮辱,寧死不屈,最終上吊自殺,這也是忠。
義,包括了兩個方面:一百零八個好漢為兄弟朋友赴湯蹈火,兩肋插刀,這是義;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是義。要無愧于“義”字,要有相當的勇氣,甚至要有一命換一命的決心。
能做到“義”的'人,就是一個精神高尚的人。古今中外有多少英雄好漢,舍生取義。難道是他們不怕死嗎?他們為了“義”字,為了真理就可以奮不顧身了。一個不信奉“義”字的人,是不會理解這些的。
除了敬佩故事中體現的忠、義二字之外,我對故事中的一些情景還略感不仁。武松,他為兄報仇,殺了嫂嫂與西門慶;還有他血濺鴛鴦樓,把氣撒到了別人身上,連看馬的也不放過……畢竟是一條人命,人的生命是多么寶貴啊,即使他嫂嫂做了出軌的事情,也不必用性命以償吧。還有那看馬的老頭與武松無怨無仇,有這樣濫殺無辜的必要嗎?故事里體現的忠、義二字固然可歌可泣,但是,在現在的法制社會里,像武松那樣凡事用武力解決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因此,由于時代的變遷,我們只能用欣賞的角度去看這本書,萬萬不可盲目地學習其中的處事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