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讀書筆記感悟
寫讀書筆記可以幫助人們更快地找到所需信息,輔助研究。什么才算好的《三體》讀書筆記感悟?接下來給大家分享一些《三體》讀書筆記感悟,供大家參考。
《三體》讀書筆記感悟篇1
“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人類苦于渺小而毀于自大;“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乘科幻之翼,我們脫離卑微瑣碎的庸常生活,又以更宏大廣闊的視野反思自身。劉慈欣的《球狀閃電》就以不長的篇幅折射出多重光芒:天馬行空的奇思妙想、瑰麗雋永的理想主義和大氣磅礴的史詩風格,令我沉醉,也帶我飛翔。
科幻之翼
《球狀閃電》的創作緣起是劉慈欣親眼目睹了“球狀閃電”,并在同年閱讀了兩本克拉克的科幻小說,奠定了他的科幻理念:科幻的真正魅力在于創造一個想象中的事物或世界。劉慈欣創造了“球狀閃電”,這種過去和現在都不存在,在未來也不太可能存在的事物反而有很強的吸引力。
書中有一段話至少出現了兩次,“我們都是凡人,雖然我們用超過凡人的努力去探尋,可我們還是凡人,只能在基礎理論提供的框架中進行推演,不可能越雷池半步,否則就像步入沒有空氣的虛空一樣,但在這個框架中,我們什么也推演不出來”,球狀閃電儼然成了一個謎,大量的數學推演和實驗都無法破解它,吸引了許多人獻出生命……但世上總有一些超越凡俗的人,能把所有人都想復雜的問題簡單化,這大概就是想象力高于知識的體現:知識是枯燥的、呆板的,而想象力是靈動的、有穿透力的;想象是靈魂,而知識只是作者構架和描述自己的想象的工具。通過常識、通過知識,我們讀者去理解作者的科學想象,領略又一個世界,并觸及作者的精神和思想,以此反思生活,觀照內心。
《三體》讀書筆記感悟篇2
前段時間,剛讀完劉慈欣的科幻小說《三體》全集,隨即看到《三體》獲得20--年雨果獎的新聞。雨果獎素有"科幻界的諾貝爾獎"之稱,劉慈欣是第一位獲此殊榮的亞洲人。《三體》講述了一名中國科學家偶然發現了外星文明"三體人"的存在后,地球文明在幾百年間與三體人的博弈斗爭史,以及兩個文明在宇宙中的興衰存亡歷程,書中對社會學、哲學、宗教、人性以及愛情利用故事模式展示的淋漓盡致。
在《三體》中,人類的科技水平遠遠落后于三體文明,但是在一段歷史時期內,人類卻沉醉于取得的一點小成就中洋洋得意,結果在戰爭爆發時被三體人以絕對壓倒性的力量殲滅了幾乎全部軍事力量。人類的慘敗正是因為在春風得意之時忽視了危機的存在,即沒有做到居安思危。
《左傳》有云:"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這樣豐富的哲理,大到對國家,小到對個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警示和指導意義。現代企業管理也不例外,必須要有一定的憂患意識,因為企業無論發展到什么階段都要對未來發展有風險意識的存在。反之,一個企業如果一味的沉溺于過去的成績和現在的繁榮之中,沒有憂患意識,對危機的逐漸形成麻木不仁,最后就會像"溫水煮青蛙"一樣,在安逸中死去。"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柯達公司的破產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膠片年代,柯達公司達到了最鼎盛的發展期,全世界各個地方幾乎都有柯達洗印店,可是就因為公司的決策層對未來沒有前瞻性的思考,沒有憂患意識,認為數碼時代離我們很遠,沒有對企業進行變革和創新,結果一個昔日的商業帝國在瞬間就倒掉了。
危機管理并非只是企業最高管理層或某些職能部門,如安全部門、公關部門的事情,也應成為每個職能部門和每位員工共同面臨的課題。在最高管理層具備危機意識的基礎上,企業要善于將這種危機意識向所有的員工灌輸,使每位員工都具備居安思危的思想,提高員工對危機發生的警惕性。將危機管理落實到每位員工的實際行動中,企業才會做到防微杜漸、臨危不亂。華為總裁任正非在華為大發展時期卻寫出了著名的《華為的冬天》一文,"華為總會有冬天,準備好棉衣,比不準備好",用憂慮的口氣來告誡他的員工,華為可能馬上要進入冬天,以此來增加企業和員工的憂患意識。正是任正非居安思危的管理理念,才使華為度過了一個又一個艱難險阻,成為了真正國際化的通信供應商。
在日常的工作中,當你想偷懶時或者正在偷懶時,當你把本該今天做完的事情拖到明天來做,當你有本該兌現的承諾卻假裝忘記或者不予理會,那么,你的危機也將會在這時悄悄的到來,這就是別人對你不信任的危機,對你不珍惜時間的行為的厭棄。一個人沒有危機感那就缺乏壓力,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沒有動力就離成功非常遙遠。危機感是前進的驅動器,是一個有進取心的人的動力源泉,是一個人走向成功的風向標。
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綢繆,是國家發展、社會進步、企業繁榮、個人成長的一個重要的條件。居安思危,則昌則盛;反之,則衰則亡。能居安而思的人,是對生活有著深刻認識的智者,必然永遠走在時代前列,永遠是生活中的強者。
《三體》讀書筆記感悟篇3
《三體》這次得到雨果獎,評獎過程雖說有些插曲,也不必將此獎看得比諾貝爾獎還“純粹”,但卻仍然可以說,是一個劃時代的事件:它標志著中國的通俗文學也在向世界一流水準看齊。這個事情,其實比一般人所能理解的,還要重要一些。嚴鋒兄以前有個看法,認為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中國的純文學寫作經過幾十年的努力,最好的作品,已經和目前世界一流水準差別甚微,但通俗文學,卻和世界水準有著巨大的鴻溝——我很同意這個看法。《三體》得到行內大獎,可以彌補一下這個遺憾,也可以讓更多作者看到希望。
中國新科幻正在力圖擺脫“通俗”的帽子,這在我看來,大可不必。“通俗”并不一定是個貶義詞,一般人喜歡看的,就是通俗文學——能夠做到大眾喜聞樂見,也是一種特殊的本領,并非人人可能。如果在此之外,還有更深更廣的內涵,也可能會被經典化,耳熟能詳的例子如金庸武俠小說,并不因為其文類通俗而失去業已確立的經典地位。如果擺正自己的地位,通俗文學依然大有可為,并不一定非得躋身于在觀念、內容、形式等方面都在進行探索的純粹文學乃至先鋒文學的狹窄領域——那種探索,本來就是少數人的責任和義務。當然,新科幻如果在觀念、內容尤其是形式方面都進行了前沿性的探索,也會成為高層文學的一部分,但恐怕會大大降低特定時空內讀者的數量,有此雄心的作者,得事先預估其中的風險。
通俗并不妨礙其也關注一些“嚴肅”的問題——當然,關注的方式,處理的復雜性和深度,還是會與嚴肅文學有別。在這些方面,《三體》仍然是通俗文學,它之所以值得學者關注,是因為它涉及到了一些至關重要的問題——當然,處理得如何,則見仁見智。
盡管屬于“科幻小說”,《三體》核心的設定和關注,其實屬于社會或政治領域,只是它把對這個領域的一些基本設定,投射到了廣袤的宇宙時空之中。這部小說的出發點,是很單純的“科幻”問題:地球人是否應該和外星人聯系,是否應該預先設定外星人的“善意”?劉慈欣后來在采訪中的回答顯然更為周全:我們應該對地球上的同類盡力推行諒解和善意(這已經很難),卻不能不以“最大的惡意”評估可能存在的外星威脅——不能過于天真乃至蠢萌。但由此推廣出來的“黑暗森林體系”這一“宇宙社會學”的“公設”,卻屬于社會、政治領域,也可能存在各種問題,難免引起爭議。事實上,一談到“宇宙公設”,就已進入“道”的領域,這是哲學尤其是形而上學的基本領域,科學在此并無優先權,對我們一般人來說,最好是承認對此一無所知,從而多少能夠保持開放性的態度。
黑暗森林體系,有其洞見——尤其以業已了解的人類歷史狀況而言,所以不能一概抹殺,但能否推廣為“宇宙真理”,卻大成問題。其基本預設,可以說來自于一些現代性的流行觀念:在政治學上,不會早于16世紀霍布斯的自然狀態假說,在社會學上則明顯受到業已廢棄的19世紀的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影響。列奧·施特勞斯曾對霍布斯的假說提出批評,如果假定人只是追求肉體的自我保全,進而僅僅追求技術發展以達到此目的并追求權力的擴展,對于古典哲學來說,這已經標志著我們喪失了基本的人性,屬于古典哲學家不再有興趣討論的問題。就對人的理解而言,人首先恐怕是一種追求意義的生物,意義問題沒法單純用技術手段化約,“意義人”要先于“政治人”,更不用說“自然人”或“技術人”。事實上,這也是今日社會學業已承認的基本原則——對《三體》的設定最有力的駁論之一,就來自一位社會學背景、網名“風間隼”的學者,他寫到,只要“是與人類一樣有精神覺悟,有自由意志的生物”,“‘宇宙社會學’就一定會涉及到意義問題,絕對不可能用數學來解決?!睂Υ耍度w》考慮顯然不足。
不過,即使純粹從數學模型來說,《三體》的設定恐怕也未見得自洽?!昂诎瞪煮w系”可以看作設定條件下的“博弈論”的一個解,但它是否“最優解”或“唯一解”,恐怕并非不存在疑問;還不用說,最初的設定條件:兩個公理和兩個推論,是否存在矛盾因而不能自洽,也并非毫無疑義?!安┺恼摗眴栴}的合理解,關鍵在于如何達到“納什均衡”,由此如何評估“黑暗森林體系”的自洽性,應該交給專家去處理。我們唯一可以提供的意見是:力量和沖突(全面的戰爭狀態)恐怕并非最優解,遑論唯一解。如果推廣到更復雜的系統,問題也就更為復雜。我們知道,霍布斯由“自然狀態”假設,推出的是一整套政治理論;即使天馬行空的科幻領域,劉慈欣非??赡苁芷溆绊懙目苹么髱煱⑽髂颉盎亍毕盗行≌f中的“心理史學”設定(本身受19世紀思想影響),也并非如同“黑暗森林體系”那樣暗黑;事實上,即使劉慈欣自己,也存在矛盾——《三體》第三部中,幸存下來的人類,關注整個宇宙的命運時,其所思所為,也與“黑暗森林體系”并不相同。
《三體》讀書筆記感悟篇4
讀罷三體,萬念俱灰,不知道用什么言語來表述自己的心境,感覺有種悲天憫人之情涌上心頭,在浩瀚無垠的宇宙之中,地球、太陽甚至整個銀河系都微不足道,而地球上所有生物包括人類都是歷史長河里的匆匆過客,不要說我們每一個渺小的個體,或許我們的努力、掙扎和拼命,可以改變一個人、一個家庭甚至一個國家的命運,但終究逃不過灰飛煙滅的宿命,三體的世界一時讓人難以釋懷。
劉慈欣的系列科幻小說《三體》《黑暗森林》《死神永生》,又稱地球往事三部曲,簡而概之,就是地球滅亡前的故事,起因是地球向外太空發出的一束求救信號,被正在逃亡的三體文明截獲,按照宇宙黑暗森林法則,人類為了避免滅亡,最后采取同歸于盡的極端方式,迫使三體文明暫時妥協,但三體文明為了自己星球的生存,還是占領了地球,人類淪落為茍且偷生的螻蟻,于是觸發了宇宙廣播,公布三體星系的坐標,同時也暴露了太陽系,三體文明被其他文明擊潰,而太陽系包括地球同時毀滅。
這是一部腦洞大開的科幻作品,兩個文明的消失不過是宇宙戰場上一個微不足道的插曲。真正的星際戰爭沒有人見過,也不可能見到,因為戰爭的方式和武器已經遠遠超出人類的想象。從我們現有的科學認知,當下的陽光其實是太陽8分鐘之前發出的光芒,最亮的海狼星是8年前的閃亮,光從銀河系的一端到達地球就要數萬年,而我們肉眼能觀測到的最遠的星星距離我們220萬光年,或許看到時它已經不復存在。反觀我們人類的歷史,我國最早的云南元謀人才170萬年,中華文明史才五千年,某種意義上說,研究宇宙其實是研究宇宙的歷史,可以看作是宇宙考古了。
相信宇宙如此之大,人類絕非唯一生物,如同人類社會一樣,各個文明之間以怎樣的關系存在,決定了每個文明的興衰存亡。很多人認為,外星人能夠來到地球,說明具有高度的文明,而文明程度越高,暴力傾向就越低,一定能理智地對待其他智慧生命體,與人類和平共處、共同發展。但斯蒂芬·霍金就一再告誡,人類與外星人接觸無疑是自尋死路,就像當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一樣,善良的印第安人迎來的是滅頂之災,這樣的事例在我們人類中比比皆是。
作者一定深諳此道,小說的立論基礎是宇宙社會學,其邏輯推演其實很簡單:一個文明不能判斷另一個文明是善文明還是惡文明,一個文明不能判斷另一個文明認為本文明是善文明還是惡文明,一個文明不能判斷另一個文明是否會對本文明發起攻擊,一個文明無法判斷另一個文明對自己是善意或惡意的,一個文明無法判斷另一個文明認為自己是善意或惡意的……這樣的猜疑鏈無限循環,得出的結論就是宇宙中各個文明之間因為不了解而產生相互敵對,保全自己的最好方式就是毀滅對方。在這樣的宇宙環境下,隱藏自己的文明就是最好的保護,一旦暴露自己的坐標就會被其他文明獵殺,這就是黑暗森林法則。
小說也是這樣發展的,當三體艦隊發現地球信號,無疑是在茫茫宇宙中發現了新大陸,而人類面對于遠高于自己的文明面前,是這樣的無力和無助,雖然也出現了技術爆炸、人類冬眠、曲率引擎等技術上的飛躍,并且突破了生命極限,突破了距離障礙,甚至進入四維空間,但精心設計的面壁計劃、威懾計劃、掩體計劃、黑域計劃等等,就像一層窗戶紙一捅就破,最后只能魚死網破,自我暴露,太陽系被一種神秘力量所牽引,從三維空間跌落到二維空間,成為宇宙間漂浮的絢麗畫卷。
宇宙中存在著不同的時空維度,目前最前沿的理論認為,一共有十一個維度,點是零維,直線是一維,平面是二維,體是三維,至于四維以上的高維度,對于我等文科生而言就難以理解了,令人驚奇的是,據說不同維度空間的智慧生物被局限在自己的維度對宇宙進行各自表達,而各個維度之間的智慧生物無法溝通的。不知道二維的太陽系中的世間萬物,是不是依然存在,就像我們已故的先人,只不過無法溝通而已。
清明時節雨紛紛,三維的我們遲早都會化為無形,跌落在無限小的一維空間,或許會有二維的圖像掛在墻上和墓前,還會有三維的影像留在時間的匣子里,當然按照宇宙守恒、物質不滅的理論,也可能在某個靈異空間里,就如同耶穌的天堂、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玉皇大帝的逍遙天宮,俯視著光怪陸離的世俗世界,時不時托夢給蕓蕓眾生,大概是不同維度的交流方式,當某一天技術爆炸時,或許我們還可以想見,但愿不要從蟲洞里冒出來嚇壞自己的子子孫孫。
《三體》讀書筆記感悟篇5
這本書帶給我的是一個全新的世界,這個世界沒有地球,沒有宇宙,沒有文明,只有時間。我不了解那些專業術語的意思,可我仍然感到了震撼,如果說凡爾納帶給我的是地球的另一個可能,那么大劉帶給我的是文明的另一個可能。
看完以后,我經常抬頭仰望天空,第一次對天空產生了好奇,我在想在這個時代有多少人愿意抬頭看看我們的這個天空呢?天空之外是什么,宇宙之外又是什么?宇宙有盡頭嗎?宇宙是存在于空間中的嗎?是不是還有一個宇宙,他會以時間來跨越一切?太多太多。我們多么渺小啊,我們甚至都不知道我們是誰,我們會走向何方?我們曾幻想橫渡空間,跨越時間,可是卻不知道存在的意義。
每個人對這個世界都有一個解讀,斯皮爾伯格,卡梅隆,沃卓斯基兄弟…當然也包括大劉,而我從中只看到了一點,仰望星空。不論何種解讀,我們都要跨越星空,我們要走向的不是終極存在,而是曾經存在的事實。就像最后文明的最高領導者宣布文明的存在一樣,地球和三體不是最終還是留在了時間中嗎?這就已經足夠了,因為我們的存在是事實。當然我也依舊在不斷疑問,我們要走向何方?
《三體》讀書筆記感悟篇6
真正使讀者沉思的不是故事情節的發展,不是人物跨越時間的愛情。而是作者用已經超越了身為人類自身的盲點的視角,以一種符合宇宙恢宏的冷酷來轉述“黑暗森林邊緣”的兩個文明的征伐。雖不見血液但是卻籠罩這滅世的絕望,可在絕望中又流淌著縷縷希望。
讀這本書的過程總是一氣呵成,一點點的停頓都是在忍受心靈的煎熬,但當徹底結束時卻又開始手足無措,宇宙的滄桑也加載到了心上。
在這個三體入侵的大環境下,很大一部分的故事是講述人性。并且都不是極端絕對的好壞,人性的弱點更是體現酣暢淋漓。葉文潔的叛世是個開始,但她對于宇宙社會學的透露又幫助了人類,歷史的原因將她逼上仇恨,到人生的盡頭也有悔恨,人性尚存。羅輯則是從沉迷愛情到成為孤獨的守護人,由玩世不恭到沉穩。程心雖然說是善良,散發著母愛但卻是格外的自私。用自己認為的尊重人權卻使文明甚至失去存在的機會。黑暗森林的背景將每一個人性的缺點都無限放大,稱得上是人性之戰。
雖然三體是一本硬科學科幻,但是卻不乏文學色彩的增華。人類的太空艦隊被水滴擊毀時的悲壯,太陽系跌落為二維,色彩繽紛卻又悲慘絕望,還有云天明的童話,簡直奇思妙想的科普知識。使學習物理也產生了奇妙之處,這就是這本書不單單局限于情節而被無數人所擁讀的原因了。
當然對我本身來說,是我對宇宙產生求知欲,也因此去查閱了愛因斯坦的統一場論。改變的不僅是我的人生觀和世界觀,還有就是鼓勵我對于未知的探索。
一本小說若可以使讀者將其延生到真實生活中,改變一些什么,有一些對于人類的促進。那么它就是可以被歷史所保留下來的經典了。
給歲月以文明,而不是給文明以歲月。
《三體》讀書筆記感悟篇7
《三體》,別名:《地球往事三部曲》?!度w》有三部,分別是:《三體地球往事》、《三體:黑暗森林》、《三體:死神永生》作者是河南的劉慈欣,三體屬于科幻長篇小說。
《三體》主要寫的是:葉文潔用太陽當擴音器向宇宙發射的信號,被一個三體人接收到了,所說的三體人是外星人,因為他們的母星,有三個太陽,由于某種原因讓這三個太陽無法穩定,動不動就會崩潰,三體人們準備星際移民,可是宇宙那么大,一眼望去,到處都是黑暗的一片,不知道該往哪里遷移,于是三體弄了上千個太空站,監聽信號,看看有沒有能連接上的信號,因為葉文潔發射的信號被三體人接收到了,(發送的信號就等于暴露了坐標)三體人打算侵略地球,導致了人類文明和三體文明的生死搏殺以及兩個文明在宇宙中的興衰歷程。
書里面有一個最讓我難忘的話:地球生命真的是宇宙中偶然里的偶然,人類是這空蕩蕩的大殿里唯一一只螞蟻。有時覺得生命真珍貴,一切都重如泰山;有時又覺得人是那么渺小,什么都不值一提。
看完《三體》后,我懂得了一些知識:這個世界有一維空間、二維空間、三維空間、四維空間、五維空間、六維空間……十維空間,而我們生活在三維空間里。我看了《三體》不僅懂得了一些知識,還有一些啟發:宇宙很大,正在等著我們去探索。
《三體》讀書筆記感悟篇8
第一次聽說《三體》這本小說,是在看完前一段時間大火的流浪地球后,搜索作者劉慈欣得知的。三體這本小說獲得了20--年度第十八屆中國科幻文學銀河獎科幻特別獎,并且提名了20--年度普羅米修斯獎最佳小說。懷揣著對大劉(劉慈欣)長篇科幻小說的憧憬,并且有幸參加了河南中核五院研究設計有限公司“共讀好書·同沐書香”活動,讓我們一起領略三體世界的風采。
首先稱贊一下大劉(劉慈欣)的腦洞,三體這本小說太贊了。整個故事大氣恢宏,天體物理和小說情節完美的契合,讓人大呼過癮。但不得不承認三體小說里面還是有很多讓人不能理解的專業名詞,即使如此也掩蓋不了這是一部十分棒作品的事實。當一個世界用光年來表達距離,用億年來表達時間的時候,我才深深感到自己的渺小,一切一切,在宇宙的進程中,都只是一段微不足道的東西。當然,除去這些超贊的情節,我更喜歡小說里面對人性的討論。
當葉文潔在紅岸基地向未知的三體世界發送信息,讓他們來拯救甚至取代地球文明的時候,我能感受到葉文潔經受過wg的洗禮對人類甚至說是對人性的絕望,我沒有經歷過wg也想象不了wg,但是從葉文潔身上,還是可以看到這場浩劫給人性的重創——多次失望直至到最終絕望。想到一句經典的話,單純并不難,難的是你經歷了許多事情,卻還能保持單純?!霸诏偪衩媲埃碇鞘擒浫鯚o力的”文中的這句話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關于這句話,我想了一下。我自己本身是一個喜歡理性的人,盡管理智在瘋狂面前是多么的無力,但是,如果能在一個瘋狂的環境保持理智,更是不易。
羅輯,是一個被選中為面壁者的普通人。羅輯在巨大的壓力下,運用自己的智慧,震懾住了三體人,避免地球遭受侵占。之后羅輯又作為地球的執劍人保護了地球幾十年,被侍奉為神靈??墒堑搅俗詈?,羅輯又被控訴他的多年前一次暴露一個星系位置的試驗可能毀滅了一個文明。這里我們不得不感嘆人的&39;善變,當別人需要你的時候,可能會客客氣氣、馬首是瞻,但當你不再需要了,便形同陌路。
人生沒有任何決定是錯誤的,因為你永遠無法知道另外一個選擇是否是正確的。但是,總有一天,有人會很誠心地告訴你,你一直在做正確的事?!蔽矣X得,我們要審慎地做出決定,然后,就去堅持它。在三體中特別喜歡三體人的一句話“請你們幫助我們消滅人類,最后我們再消滅你們——不會撒謊的三體人”。在這里面三體人的人性就簡單了很多,他們沒有欺騙、隱瞞、猜忌,三體人就是我們理解上的單純。突然之間理解了葉文潔向未知文明發送拯救地球時對人性的絕望,以及理解了羅輯在受到控告時的無奈。我們的人性在哪里?
一切都將逝去,只有死神永生——杰森。而我相信一切都將逝去,只有人性可以熠熠生輝。
《三體》讀書筆記感悟篇9
第三部給我的感覺就是,女人這種東西,除了談談戀愛以外……還是只有運籌帷幄、目光長遠、堅毅剛直的男性當主角的小說或者電視劇好看,就像第二部一樣讓你蕩氣回腸。我還領悟出了另外一個點,那就是,科幻作家浪漫起來,不是蓋的,連我這種硬漢派的工科女都服氣了,瓊瑤阿姨什么的都得靠邊站。
大劉厲害在哪兒呢,他一開始給你個迷局,然后緩緩的給你說故事,不緊不慢的,突然,他給你丟了個炸彈,然后你就被爆炸的火花給迷住了。接下來的事,都順理成章。他給了你一個天大的難題,然后帶著你思考該怎么辦,解決問題的方法他也給你提了好多種,一一分析優缺點和難點給你聽,然后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他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你沒有聽過的學說或者傳說,言之鑿鑿,邏輯清晰,(反正他說的那些物理定律我懂的也不會用,不懂的他說什么就是什么,反正我的水平也推不翻了),他對那些陌生名詞的描寫你一邊看得嘖嘖稱奇,一邊又欲罷不能。每當你以為這個問題解決了的時候,你以為結局在這里就可以完美的時候,他又讓你坐到了一輛新的,更快更刺激的過山車上。
對了,大劉寫的童話故事水平高水平,吸引人,喜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