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讀書筆記150字
要想以有限的記憶力讀無窮的書籍而不遺忘,最好的辦法就是寫讀書筆記。三體讀書筆記150字規范是怎樣的?下面給大家整理了一些三體讀書筆記150字,供大家參考。
三體讀書筆記150字篇1
《三體》是我國科幻小說作家劉慈欣所寫,是一部文學巨作。主要講述了距地球4。6光年的三體行星的文明,正在對面在地球上的葉文潔以太陽為中心向宇宙發出一次啼叫,被三體主席行政官所接收,三體艦隊全力向地球進發,地球上玩兒三體游戲的人,成為ETO(地球降臨派),ETO們希望三體文明的到來,而首領正是葉文杰。經過一系列思想、武力斗爭,以程心進入小世界,太陽系二維化而告終…………
《三體》共分為三本——《三體·I》《三體II。黑暗森林》《三體III。死神永生》從__到威懾時期,再到面壁計劃,又到遷居澳大利亞,最后又是云天明的三個故事,這些事情發生,人們早已失去人性,因為被智子監視,人類科技被封殺,地球就如案板上的魚,而三體智子和ETO則像一把刀,人們只能坐以待斃!
其中最壯觀的是太陽系被二維化的場面,就像梵高的星空,又美麗又壯觀,可這背后又殺了多少人,毀了多少?
為什么會出現異ETO,還不是人們過分從地球獲取資源、石油、煤、淡水、可燃冰…………如此寶貴的資源,貪婪的人類卻還不知足,天上地下,動物植物,還有什么是人類毀滅不了的?
三體是個警告,對人體來說是個提示,請銘記!
三體讀書筆記150字篇2
看《三體》前前后后持續咯一個多月,加上繁忙總是中斷。科幻文這是我看的第一本,卻未偏居一隅這兩人心里估計重負解開了終于可以無顧忌了。所透露出的各個領域的思考讓我打開了世界觀。拋卻我對物理知識方面空白,限制了我的閱讀,但是在整個浩瀚的宇宙長河中,塑造了一幅宏偉的宇宙畫卷。有對人性和生存的思考;科技與文明;生態環保和生存發展;藝術審美和人類文明……再到時間永恒和宇宙空間的的想象。氣勢磅礴迎面而來,情節感最強,閱讀體驗感較高自我感覺是第二部《黑暗森林》;還有整書中關于死亡、生存和時間的哲思。
程心的形象一直被詬病,我也一直吐槽:懦弱、過度善良、圣母。文中這兩段對話倒是讓我改觀了,也許這也是人類所與三體世界最不同的地方,深藏的愛與善來看待整個世界
我當然知道你不怕,我只是想跟你說說話。我知道你作為執劍人的經歷,只是想說,你沒有錯。人類世界選擇了你,就是選擇了用愛來對待生命和一切,盡管要付出巨大的代價。你實現了那個世界的愿望,實現了那里的價值觀,你實現了他們的選擇,你真的沒有錯。”
愛是沒錯的,一個人不可能毀滅一個世界,如果這個世界毀滅了,那是所有人,包括活著的和逝去的,共同努力的結果。
三體讀書筆記150字篇3
震撼!宇宙中有幾千億個銀河系,一個銀河系有幾千億個太陽,地球這粒灰塵不知最后會在宇宙中留下什么,就像我們這些灰塵不知最后會在人類社會中留下什么。
覺得很悲觀。災難降臨的時候,螞蟻會集結成團滾出火堆,只有球心的螞蟻能活;老山羊會自殺一般越出懸崖,讓年輕的山羊踩著以自己身軀搭建成的瞬間的橋梁,越過懸崖保存種族。他們不用開會,不用表決。人類社會在災難面前,我想大劉描寫的那些混亂、內耗是大概率事件,甘愿做外層螞蟻或自殺老山羊的人數,遠遠不足以托起整個人類。把同一個人時而奉為神明時而貶成魔鬼的,是同一群人,這群人最終耗死了別人也消滅了自己。人類進化的同時也在不自覺的退化。
武俠也好,玄幻也好,科幻也好,任何題材的小說,作者最后寫的都是人性。程心以愛的名義分兩次滅亡了太陽系,她沒明白愛與保護本身就意味著犧牲;羅輯與維德已經在自己能力內做到了最好,依然追趕不上人類的內耗、自殘、敗家的速度。地球的`最后一次轉危為安已經不是靠人類自己了,是中獎券一般的遇到了四維空間,然而四維空間和神一般云天明還是敗給了以程心為代表的無比奇葩卻無比真實的絕大多數人類。
對于一個普通人,當他差點毀滅地球的時候,我覺得他會扛不住壓力自殺,而程心做了兩次還是順利活到了宇宙時間的盡頭,沒看出大劉是在歌頌這個傻白甜的勇敢還是在諷刺這種人的沒心沒肺。
大劉給地球和人類世界敲了一記警鐘,最終決定我們結局的,核心還是人類的群體思維和精神,有些東西不該在進化中被遺忘。
三體讀書筆記150字篇4
我是喜歡看科幻小說的,但是也要分是什么類型的科幻小說。暑假時,我在書店不經意間看到了一套叫《三體》的科幻小說。作者是劉慈欣,我對他也是略有耳聞。隨手翻了下,里面的情節深深地吸引了我。
早在90年代末,中國在北方某個城市建立了一個叫做“紅岸”的外星人探尋基地,基地中有一個叫葉文潔的物理學家,她的親人被殘害,她極端的認為人類一定要被管理或消失——人類不配在地球。
于是她用特殊的方法向外星人求助,于是,一連串的劇情因此而起。
我買回家后囫圇吞棗般讀了一遍,可惜的&39;是我只讀了框架,沒“吃”到精髓。于是我又仔細研讀了一番。這不讀不知道,一讀嚇一跳。這本書是非常難以“消化”的“硬骨頭”只是可惜遇到了我這個好“牙口”我就盡力消化了一番。
此書我也只能了解大半部分,這本書真是“有滋有味”讓我“回味無窮”。
此書涉及的方面很廣。物理、化學、政治、哲學、倫理道德等。就舉一個例子吧!
在程心接管“持劍人”時,人類遭到了毀滅性打擊,在危機關頭,人類卻只在乎自己逃命要緊。卻不在乎集體安危,還對無辜的程心做出報復。三體機器人智子只好對他們進行屠殺。
在第一次看的時候,我認為三體機器人智子是在對人類進行有目的的屠殺,而不是在聲張正義,那些人類是無辜的。可第二次看,我的想法卻與之前天差地別。第一,那時人類已經沒有威脅,機器人沒必要屠殺,而且這也不符合三體人的性格。其次,人類在沒有社會時是沒有道德可言的。我們在危機時刻真有能想作者描述的一樣“回歸野蠻時代”。在那時,做人和活下去是分裂的了,沒有一致方向的了。
就像我說的一樣,這本書實在是太深奧,令人琢磨不透、發掘不盡。
我就要看第三遍了,卻仍然非常期待。也許這就是這本書的魅力所在吧!
未來令人遐想,令人期待,可能又令人沮喪。不管怎么樣你都不能改變未來,就像《三體》最后程心去了哪里都一無所知。我們總是對未來有著美好幻想,而唯一可以準備的就是心理準備了。誰知道葉文潔會發現外星人,葉文潔又怎么知道她的選擇同時改變了兩個物種的命運。一切只能用時間解答。
三體讀書筆記150字篇5
在寢室閑聊時,四個人談及對《三體》的個人理解,越聊越興奮,覺得不過癮,我們共同一口氣將《三體》重溫了一遍。讓我們印象最深的&39;是作者對人性的思考,在困境面前人類對于道德和生死的抉擇。在亂世中,人性被踐踏的體無完膚;在生與死面前,人類自救的最大阻礙是內心深處的懦弱;在恐慌至極時,人性的弱點——自私和貪念被暴露,后果是人類的滅絕。震撼之際還有反思,在文明面臨滅絕之時,人類的選擇直接決定著命運。科幻雖是虛幻的文化,但卻能傳達給我們悲憫的情緒。
《三體》不僅描述了人類在面對生死存亡時自私懦弱的一面,還更深入地探討了人類在宇宙這巨大的宏觀世界中為生存和種族延續做出的努力。在三體人剛剛與太陽系建立聯系時,人類面對高于我們一個數量級的外星文明,族群中出現了截然不同的兩種面孔:一是以迎接三體人,寄希望于三體人希望他們能毀滅人類的ETO組織,他們通過擾亂人類科學界和其他思想領域的手段助紂為虐,為三體艦隊降臨地球做好準備。
在三體人封鎖人類的基礎科學發展后,另一派以聯合國和各國政府為首的人類首腦高層針對地球文明危機制定了驚世駭俗的“面壁計劃”,通過四位人類智者思考如何抵抗侵略者來解決文明滅亡危機。而其中唯一的成功者羅輯博士,在享受了十幾年“面壁計劃”提供的福利后,他最終摒棄了享樂和逃避主義,借ETO創始人葉文潔暗示的宇宙文明生存法則“黑暗森林法則”,想出了以同歸于盡要挾三體人的“執劍人計劃”。他將自己余生近一個世紀的時間都關在地下防空洞內,小心翼翼地緊盯著頭上那柄“殺敵八百自損一千”的利劍,使地球與三體保持著脆弱的戰略平衡。
與此同時,人類的太空軍事力量也在不斷發展,在經歷三體艦隊先鋒探測器毀滅式的打擊后,太空艦隊差點一蹶不振。后又因為三體與地球建立的戰略平衡而蓬勃發展,逐漸發展為獨立于地球的新興國家組織“艦隊國際”。每一位太空軍人都是為了太空防衛能夠舍生取義的、可歌可泣的偉大英雄,不論是心志堅定的老一輩軍人,還是新一代朝氣蓬勃的軍人,都為地球文明延續做出了巨大貢獻。他們在危急時刻那能夠當機立斷,選擇逃離地球為人類延續保留火種。太空艦隊“藍色空間號”的艦長章北海就是這樣果斷的人,他下達了叛逃命令,為新生的流浪艦隊文明做下了最艱難的決定。在最后太陽系被更高級的外星文明毀滅后,他們,便是最后的文明火種。
上面那些為人類延續做出努力與犧牲的英雄,反映了人性美好光輝的一面。而《三體》中一個女性角色,卻將人類最為罪惡的一面暴露無疑,她有著一顆慷他人之慨的圣母心,在面對災難時她總是將別人推出去承擔責任和罵名,自己依然高貴純潔的惡毒女人,她的存在,是作者對于人性中傲慢自私展示得淋漓盡致的最佳典范——她的名字叫做程心,她親手將拯救人類文明的唯一方法扼殺,自己卻借著別人的成果逃離被毀滅的太陽系逍遙自在。她受著別人的好,卻一點點都不肯為大局著想。可以毫不猶豫地說,她是本書中最大的反派,是毀滅人類的罪人,是人性中最丑惡的一面。
最后的最后,宇宙重歸混沌虛無,新生的文明和老去的文明在宇宙這片黑暗森林中不斷更替。這不禁讓我們的思想投向了更深層更廣袤的境地。《三體》中的人類,也不過是千千萬萬個在宇宙里茍且求生的種族,作者沒有把目光局限于人類,局限于太陽系,而是將整個世界觀放大到了宇宙之外,讓我們心神激蕩,神游天外,暢想未來世界的科技手段如何讓現在的我們驚奇;也讓我們為人類命運的坎坷而憂愁,輾轉難安,甚至思考自身的命運以及我們的文明會不會也遇到存亡危機。《三體》一書充滿作者對未來的奇思妙想,將筆墨著重于反映人類在宏觀背景下做出的種種反應,對人性的思考,和智慧種族為了生存做出的巨大犧牲和不懈努力。人類和三體人都沒有絕對的對與錯,他們都是為自身文明在宇宙這片黑暗森林下延續自身的普通而偉大的生命罷了。
我們這個世界自誕生以來就是矛盾的存在,因為要是追求極致的完美統一,那宇宙應該維持在高維的和諧中,也永遠不要有任何的生命形式存在。有生命就有斗爭,有思想的誕生就有矛盾的涌現,書中所描述的,或許遠不如真實世界的人性復雜,善惡美丑自私偉大,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相伴發生的,無從逃避。我們想象不到人性惡的極限,但也不要低估人性善的巨大力量。《三體》中的危機是一場噩夢,但存在于書中世界之外的我們,在跟著作者體會到這一切后,也能覺醒美好人性的可貴。我們不但要努力生存,更要保有最美好的人性。
三體讀書筆記150字篇6
給歲月以文明,給時光以生命。
地球人就是傻孩子,不知道黑暗森林法則,傻傻等著外星文明拯救自己,招來了強大的對手,家也快沒了。
還好三體人沒法識別地球人的內心想法,于是地球方制定面壁計劃。賦予面壁人至高無上的權利,隨意支配資源,通過表象迷惑三體人,實則進行誰都不知道的對抗計劃。三體支持者中同時出現了破壁人,需要撥開重重迷霧,了解面壁者的真實意圖,并公之于眾,讓計劃中止。本身這個設定就挺有趣的,所以看這一本中數個讓我覺得激動的時刻就是某個不起眼的人突然出現了,告訴面壁者:__,我是你的破壁人。然后講出他看到的面壁計劃真正的樣子。四個面壁者,四個面壁計劃,一個比一個精彩。
羅輯也是神一般的存在,作為唯一一個被三體世界數次下令追殺的`地球人,自然有他的過人之處。有時候最厲害的武器其實最簡單,都不需要花費多少資源。羅輯的武器就是在他掉入冰湖中的那一刻突然參透的黑暗森林法則。
“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像幽靈般潛行于林間,輕輕撥開擋路的樹枝,竭力不讓腳步發出一點兒聲音,連呼吸都小心翼翼……他必須小心,因為林中到處都有與他一樣潛行的獵人。如果他發現了別的生命,不管是不是獵人,不管是天使還是魔鬼,不管是嬌嫩的嬰兒還是步履蹣跚的老人,也不管是天仙般的少女還是天神般的男孩,能做的只有一件事:開槍消滅之?在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獄,就是永恒的威脅,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將很快被消滅。這就是宇宙文明的圖景,這就是對費米悖論的解釋。”
三體讀書筆記150字篇7
《三體》的作者劉慈欣是我爸爸媽媽所在學校的校友,作為一位大學理工科畢業生,他竟能寫出這樣一部驚世之作,他是怎么做到的?這引起了我強烈的興趣,于是今年國慶節后我便開始讀《三體》。
《三體》又名《地球往事三部曲》,這是一部科幻巨著,也是一部令人震撼的宇宙史詩,它不僅為我們規劃了人類未來的進步方向,也讓我們理解了宇宙文明之間的殘忍殺戮,認識到人性的善惡、地球文明的興衰、宇宙的浩瀚與渺小。
該書一開始就把我深深地導入故事情節之中:許多高級科學家在一個月內紛紛暴斃,科學家汪淼在尋找真相中發現了一個叫作“三體”的游戲,游戲中的世界被三顆太陽圍繞,晝夜規律難以預測,導致出現“亂紀元”。在被“三日凌空”“三日連珠”“大撕裂”等災難毀滅了191輪文明后,“三體人”不再徒勞地去尋找那無解的規律,而是決定在宇宙中尋找新家園。令汪淼沒有想到的&39;是,游戲中的三體人是真實存在的,而它們已將目標指向了地球。面對科技比自己強大千百倍的三體人,地球人開始做出了那可能對三體人毫無疼癢的防御與反擊……
通讀《三體》三部曲,最讓我驚訝和佩服的就是劉慈欣那天馬行空的想象力,總是不拘一格而又不會給人以無厘頭的感覺,里面的劇情中大都含有關于未來豐富的科學猜想,比如用曲率驅動制造出光速飛船,用強互作力制造出像“水滴”那樣的強力工具。這些奇妙的科學概念、神奇而先進的“發明創造”無不讓我嘖嘖稱贊。
一部電影空有好的劇情,沒有好的演員去演繹,注定會是一部爛片。一部書也是如此,光有行云流水的構思,卻沒有妙筆生花的文筆,也肯定是不行的。劉慈欣在《三體》的人物描寫上也著墨不少,他為我們成功塑造了汪淼、羅輯、史強、程心等一個個個性鮮明的角色,他們或勇、或智、或光明磊落、或老成持重……
除了數不清的科學幻想外,《三體》還蘊含了豐富的道德倫理,也揭露了人性的丑惡。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當三體人的探測器“水滴”到達地球時,全人類正對他們開發的2000多艘星際戰艦自鳴得意,甚至認為這一探測器是三體人派來議和的,結果人類的太空艦隊被三體艦隊中蹦出的一粒“水滴”滅的僅剩兩艘。三體人靠實力告訴地球:“毀滅你,與你有何干?”故事臨近結局時,三體已被另一個神秘文明所毀滅,人類為防御即將到來的“黑暗森林打擊”,又為自己的“掩體計劃”而沾沾自喜,直到最后被那個神秘文明的清潔工“歌者”隨手丟出的“二向箔”壓成二維,整個太陽系成為了一幅畫,這時人類才恍然醒悟: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
三體讀書筆記150字篇8
宇宙,上下四方為宇,古往今來為宙,宇對應我們日常所說的空間,宙則代表我們認知的時間。人類對宇宙時空的探索最大的問題是什么,撇開人類維度無法觸及的時間領域不談,人類對宇宙的探索最大的問題是距離。相對于動輒以光年為計量單位的廣袤宇宙,地球顯得太過微不足道。
也因為宇宙的浩瀚,人類對宇宙的認知太少,所有很多科幻小說家愿意把目光投向宏觀宇宙的探索,但是有一個問題是,太多科幻作品更多愿意去描寫幻想色彩中偏人文氣息的方向,很少有作品愿意觸及到關于在宇宙中空間距離這樣一個比較枯燥的方向,如美國作家雷。布拉德伯里的《火星編年史》一書,本身是科幻小說,但幻想色彩更偏向于描寫在登陸,占領,建設火星過程中出現的思想與思想的矛盾沖突,并沒有描寫地球與火星間的漫長距離是如何被克服的。
筆者本身不是一個很深刻的人,很少愿意去看一些讀上去沒有色彩的的平淡文學作品,但劉慈欣的作品給了筆者完全不一樣的感受,劉慈欣的科幻體系給筆者打開了完全不一樣的世界,在劉的科幻宇宙,光年的`距離不是以漫長的壽命去填滿,而是以世代的思想延續去填補,從一個地點到達另一個地點間天文單位的距離,劉慈欣選擇的是用血脈的延續以世代的傳承去到達,這便是突破了常識去臆想,時空何其浩瀚,從流浪地球2600年的時光才能抵達目的地而劉慈欣以數以百代的構想去到達無疑更加有實現的可能。
縱觀劉慈欣的作品,體現人文思考的前提下又從不缺乏對科學元素的引申,在三體宇宙中,劉慈欣提出了社會宇宙學兩大公理,其一為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二為文明不斷增長和擴張,但宇宙中的物質總量保持不變。兩大公理給讀者傳遞的信息是,當人類文明不斷進步的科技使人類終有一天觸及到外星文明,我們面臨的,一定是最殘酷的文明戰爭,而不存在溫和的文化互融。
地球為什么會有支持三體文明入侵的登陸派,是因為很多人在地球社會的生存中感受到了太多的怨懟,三體組織的首領葉文潔,在經歷了大革命之后,恰巧在紅岸里接受到了來自遙遠時空外的三體文明的信息,下定決心引入三體文明,改造地球文明,同樣的,流浪地球宇宙中,當人類無休止地對地球索取,面臨的最終是地球生態的崩,流浪地球電影里,很多人只把電影里關于地球躍遷的描寫作為最大的看點,但文明應該思考的是電影開篇的那一段話,最初,沒有人在意這場災難,這不過是一場山火,一次旱災,一個物種的滅絕,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這場災難和每個人息息相關。科幻從不做無意義的幻想,總伴隨著對人類社會的,對人類命運的思考。
以實際現實為依托,跳脫思維去幻想;對人類社會體制現狀表達思考,對人類命運抱憂患意識。這就是三體,這就是劉慈欣。
三體讀書筆記150字篇9
我找了三體系列的小說看,覺得這部小說挺好,作者劉慈欣真是個人才,想象力豐富,看得我一驚一乍!所以就想寫寫讀后感,而且我覺得在小說的閱讀過程中,對小說描寫場景的想象絲毫不亞于電影畫面。有自己的特色,在科幻界中應該算是獨樹一幟了。
我看得很有趣,因為我是從第二部《黑暗森林》開始看的,一開始引人入勝的是一只螞蟻在三維世界里怕在二維世界里想象,剛開始看覺得有點莫名其妙,現在回想那不就是人類的寫照嗎?人直接感受的是包括時間的四位空間,按照如今維數理論,更高維的就存在我們身邊,或者說我們所處的環境中就有更高維的,只是憑借人類的結構是看不到摸不到的!只能靠想象,而人的想象力也并非無所不能,它受到物種的限制,就如螞蟻永遠無法想象球是圓的這種感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