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的古詩句
中華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的一個重要的組成,是“法制化的文明社會”的法律體制,是構成區域文明國家的基本框架。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傳統節日的古詩句,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傳統節日的古詩句精選篇1
年年端午風兼雨,似為屈原陳昔冤。——趙蕃《端午三首》
年來飲興衰難強,漫有高吟力尚狂。——韓琦《九日水閣》
濺行裙更惜,鳳鉤塵污。——吳文英《掃花游·西湖寒食》
倒照秦眉天鏡古。——吳文英《蝶戀花·九日和吳見山韻》
仙宮長命縷,端午降殊私。——竇叔向《端午日恩賜百索》
時聞先朝陵寢,有不忍言者。——陳子龍《唐多令·寒食》
x清瘦杜秋娘。——吳文英《浪淘沙·九日從吳見山覓酒》
除夕更闌人不睡,厭禳鈍滯迎新歲。——范成大《賣癡呆詞》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水調歌頭·丙辰中秋》
童顏若可駐,何惜醉流霞。——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寄言儔侶,莫負廣寒沈醉。——文征明《念奴嬌·中秋對月》
故園今夕是元宵,獨向蠻村坐寂寥。——王守仁《元夕二首》
林臥愁春盡,開軒覽物華。——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紅深綠暗徑相交,抱暖含芳披紫袍。——溫庭筠《寒食日作》
窗中草色妬雞卵,盤上芹泥憎燕巢。——溫庭筠《寒食日作》
清明節,雨晴天,得意正當年。——薛昭蘊《喜遷鶯·清明節》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蘇軾《浣溪沙·端午》
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死生別離處。——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強整帽檐欹側,曾經向天涯搔首。——潘希白《大有·九日》
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云鬟。——蘇軾《浣溪沙·端午》
傳統節日的古詩句精選篇2
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貝瓊《已酉端午》
芳洲拾翠暮忘歸,秀野踏青來不定。——張先《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
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吳惟信《蘇堤清明即事》
二月江南花滿枝,他鄉寒食遠堪悲。——孟云卿《寒食》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張孝祥《念奴嬌·過洞庭》
憑高眺遠,見長空萬里,云無留跡。——蘇軾《念奴嬌·中秋》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氣欲重陽。——晏殊《訴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
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高啟《送陳秀才還沙上省墓》
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地京。——張祜《正月十五夜燈》
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的皪愁睇光,連娟思眉聚。——柳惲《七夕穿針》
好風朧月清明夜,碧砌紅軒刺史家。——白居易《清明夜》
常恨世人新意少,愛說南朝狂客。——劉克莊《賀新郎·九日》
重陽獨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臺。——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清愁詩酒少,寒食雨風多。——張镃《寒食》
三載重陽菊,開時不在家。——文森《九日》
他鄉共酌金花酒,萬里同悲鴻雁天。——盧照鄰《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滿眼游絲兼落絮,紅杏開時,一霎清明雨。——馮延巳《鵲踏枝·清明》
成都過卜肆,曾妒識靈槎。——李商隱《壬申七夕》
傳統節日的古詩句精選篇3
一箭流光,又趁寒食去。——吳文英《西子妝慢·湖上清明薄游》
細干柔條才數尺,千尋起自微因。——顧太清《臨江仙·清明前一日種海棠》
想今宵也對新月,過輕寒何處小橋。——趙汝茪《戀繡衾·柳絲空有千萬條》
河邊獨自看星宿,夜織天絲難接續。——王建《七夕曲》
梨花自寒食,進節只愁余。——楊萬里《寒食上冢》
極喜御戎全上策,倚欄長嘯晚煙橫。——王瓊《九日登長城關樓》
望千門如晝,嬉笑游冶。——周邦彥《解語花·上元》
燕歸來,問彩繩纖手,如今何許。——吳文英《西子妝慢·湖上清明薄游》
寒食時看郭外春,野人無處不傷神。——云表《寒食詩》
日斜無計更留連,歸路草和煙。——薛昭蘊《喜遷鶯·清明節》
已駕七香車,心心待曉霞。——李商隱《壬申七夕》
就解佩旗亭,故人相遇。——吳文英《掃花游·西湖寒食》
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君子強逶迤,小人困馳驟。——杜甫《九日寄岑參》
照野霜凝,入河桂濕,一一冰壺相映。——史達祖《齊天樂·中秋宿真定驛》
寵柳嬌花寒食近,種種惱人天氣。——李清照《念奴嬌·春情》
遮莫圓明似前度,不知誰續廣寒游。——慧霖《閏中秋玩月》
玉漏銀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明開。——崔液《上元夜六首·其一》
想東園桃李自春,小唇秀靨今在否。——周邦彥《瑣窗寒·寒食》
思親堂上茱初插,憶妹窗前句乍裁。——秋瑾《九日感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