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節日習俗活動日記
通過寫日記,人們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內心世界,思考自己的行為和情感,從而更好地認識和了解自己。寫清明節節日習俗活動日記要注意什么?這里給大家提供清明節節日習俗活動日記下載,供大家參考。

清明節節日習俗活動日記篇1
我的家鄉在雄村,每年清明節,爸爸都要帶我去老家掃墓,今年當然也不例外,我們全家早早就到了雄村的姑婆家。
“該要上山了”,爸爸叫道,我和爸爸、爺爺、奶奶一起走在上山的崎嶇小道上。在路上,我看見山路兩過布滿了密密麻麻的杜鵑花。它們一朵連著一朵,競相開放著,它們像一位位亭亭玉立的少女。我摘了幾朵,仔細一看,像一個小喇叭,在枝頭上擁抱著,非常漂亮,于是我采了一大把杜鵑花,想獻給我親愛的太奶奶。
到了墓地,我看到爸爸把墳墓上的野草用刀除去,然后又從籃子里拿出了幾個盤子,盤子里有長壽面、雞蛋、紅燒肉……,小盤子里還有糕點,還有幾只杯子裝了一些酒。我看見這么多好吃的東西,情不自禁地把手伸了過去,爸爸連忙阻攔說:“這是給太奶奶的貢品,不能吃。”我趕緊把手縮了回去,心里嘀咕著:“為什么不能吃?”爺爺笑著說:“就你嘴饞,來,幫爺爺把紙錢掛上去。”我爬到墳墓的頂上,找了一根又長又粗的竹子插在墳頭的中央,把紙錢繞在竹子上。紙錢在微風中隨風飄蕩,接著我們點了香,磕了頭,燒了紙錢,最后爸爸拿出鞭炮開始燃放,隨著“噼里啪啦”的鞭炮聲,我們依依不舍地離開了墓地。
這就是我家鄉的清明節,一個令人留意、令人悲嘆的節日。
清明節節日習俗活動日記篇2
今天是清明節。哎!說到清明節,我不禁想起了唐代詩人杜牧的詩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現在,許多人認為清明節始于節氣。其實不然。傳說戰國時期,有個皇帝為了紀念忠臣介子推,定這一天為寒食節,也就是清明節的前一天。后來,唐玄宗被這個故事感動,昭告天下寒食節掃墓。清明節與寒食節只隔一天,干脆定在清明節掃墓。久而久之,清明節就成了人們掃墓祭拜祖先的日子。
早上,我們吃完早餐,就出發了。鄉村的景色非常優美。田野里到處是一片金燦燦的油菜花,小山上開滿了紅艷艷的杜鵑花,再加上啾啾鳥聲,淙淙流水,好一幅生機勃勃的明媚春光圖。沿著蜿蜒曲折的山路,我們來到了祖先的墳墓前。爺爺一絲不茍地在墓前清理雜草,不一會兒就打掃干凈。祭拜儀式正式開始了,所有到場的人恭恭敬敬的在墳前站好。爺爺從籃子里端出事先準備好的祭祀物品,有水果、菜肴,還有各種美味的零食放在墳前的石桌上,在三個酒杯里加滿酒。只見爺爺在墳前插上三柱點燃的香,口中念道:“太公、太婆、爺爺、奶奶、清明到了你們走來吃,多吃一點”。話音剛落,便燒起紙錢來,邊燒便口中念念有詞,說完拜了三拜。我也學著爺爺的樣子,合攏十指,口中念念有詞,然后拜了三拜。儀式結束后,大人們在墓前聊聊家常,我們就開始吃零食了。
在回家的路上,我默默地想:明年的清明節我一定來上墳,我再來祭拜祖先。
清明節節日習俗活動日記篇3
今天,姥姥姥爺和舅爺去給我太奶掃墓,昨天晚上姥姥為此準備了好多東西,有紙錢,貢品,
還有為太奶準備的別墅,麻將,金元寶......。多的數不勝數,我也幫忙準備。
今天早上,我們出發了,現在科技發達去掃墓很方便,不像以前得走好長時間,累的上氣不接下氣。
啊!清明節是紀念祖先,紀念烈士的節日,有句古話"百善孝為先",在這個節日里我呼吁大家紀念祖先,烈士,為他們掃墓吧!
清明節節日習俗活動日記篇4
今天,我的朋友們都不知去向。后來才知道他們去了“祭祖”和“拜山”。我這才恍然大悟,原來今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清明節。很遺憾,因為路途遙遠,我沒能回家鄉到爺爺的墳前親身拜祭他,但我會同樣心懷虔誠地獻上我的哀思。親愛的爺爺,您在那邊還好嗎?但愿天國里沒有痛苦,沒有折磨。
至今,我仍很清晰地記得前年的那一幕。我爸爸接到一個電話,說爺爺病重入院,我們都目瞪口呆,因為印象中爺爺身體硬朗,非常健康,每天都是早出晚歸,辛苦勞作,從未聽他說起有什么不舒服。爸爸到了老家后,馬上把爺爺轉移到汕頭的醫院,那里的醫生責怪道:“他的病情十分嚴重,顯然早就得了這種病,為什么不早點送來,現在得立刻送到廣州的大醫院。”爸爸像一匹受驚的野馬,帶著爺爺狂奔而去。可最后,廣州的醫生也回天乏術,爺爺帶著許多未了的心愿,帶著一生的辛勞,帶著本應很長的生命之路,離我們而去了。爸爸后悔不迭,總在自責爺爺生前沒有照料好他,以致他未能盡享晚年,就奔赴天國。爸爸常說:“死后縱是萬般好,不如生前一點孝”。所以他現在常常帶著我回去看望體弱多病的奶奶,畢竟我們已經失去一個親人了。
我想清明節的意義不僅在于追思逝者,更在于善待生者。我們要珍惜眼前所擁有的一切,珍惜與家人、朋友共同相處的每一分,每一秒。
清明節節日習俗活動日記篇5
今天是清明時節,我和爸爸媽媽去莫愁湖踏青。
我們騎著摩托車來到莫愁湖,我看見湖邊有青青的柳樹,有綠綠的小草。莫愁湖很大很大,湖面上有小船還有快艇。這里有很多游人,他們有的放風箏,有的劃船,有的散步。我在湖上劃手搖船,我玩得真開心!
清明節節日習俗活動日記篇6
清明節前夕,我們學校組織四五年段學生去科山祭掃烈士墓。
步行了許久,前面的同學突然大聲喊著:“快看!是烈士墓!”順著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哇!烈士墓頂端那閃耀的紅星映進眼簾。“紅星閃閃放光彩……”在我的腦海中響起。
到了革命烈士紀念碑,一根柱子高聳入云,上面寫著“惠安革命烈士墓”,這七個大字在陽光下閃閃發光。碑前有一片綠茵茵的草地,兩排威武蒼翠的松柏上已掛滿了小白花,給烈士墓平添了肅穆。我們整齊肅立碑前,祭掃活動開始了:出旗、唱隊歌、默哀……默哀的那一刻,我把小白花放在胸前,默默地低下了頭,胸前隨風飄揚的紅領巾,我仿佛看見了腥風血雨的艱苦歲月里,一位位烈士在戰場上奮勇殺敵,一個個英雄在斷頭臺上英勇就義,為了革命事業,他們拋頭顱、灑熱血。我的耳邊仿佛響著陣陣槍聲,眼前彌漫著戰斗的硝煙。那硝煙變成了熊熊山火,染紅了半邊天,消防官兵們為了人民,為了國家財產,穿上防護服,戴上防護罩,背上水槍,走進火場。經過一天一夜的緊急救援,27名消防官兵在轉場途中受瞬間風力影響,突遇山火爆燃,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老師常說:“沒有什么歲月靜好,只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的確,在這和平年代,犧牲奉獻也始終是軍人職業的主旋律。從烈焰肆虐的大興安嶺火場,到阻擊非典的小湯山醫院,從冰雪阻斷的生命通道,到山崩地裂的強震中心,總有無數強壯有力的臂膀撐起民族的希望。
風輕輕地吹著,柏樹輕輕地晃著,為新時代的楷模奏響生命的贊歌。
清明節節日習俗活動日記篇7
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墓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日和掃墓的曰子。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距今以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節在1935年被中華民國政府明定4月5日,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遣產名錄。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蕩秋千、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煉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游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蕩秋千
這是我國古代清明節習俗。秋千,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為了避忌諱,改為秋千。古時的秋千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栓上彩帶做成。后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我真期待清明節的到來呀!
清明節節日習俗活動日記篇8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每當想起杜牧的這首《清明》,就讓八不由地想到了清明時節,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清明時節我們班要代表校園去參加掃墓儀式。
到了中午,我們去了校園,校園老師、領導帶著我們去公園掃墓,我們排著整齊的隊伍去了烈士陵園,烈士陵園到處是蒼松翠柏,烈士碑前已經放滿了各個校園獻上的各式各樣的花圈,我們也代表校園獻上了一個大花圈,代表們上去講了話,在這莊嚴肅穆的氣氛中,我們默哀了三分鐘,向烈士致敬。之后,我們又參觀了烈士的墓碑,上面刻滿了烈士們的名字和犧牲時的`歲數。其中大多數是二三十歲的,最小的只有十六歲,看著墓碑上先烈們的名字,我想到了很多很多……
我的眼前仿佛出現了抗日戰爭中,英勇頑強的八路軍將士們沖鋒陷陣,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戰爭的勝利;長征途中,紅軍戰士們忍饑挨餓、風餐露宿,不少人在長征途中犧牲;在解放戰爭中,地下工作的同志們被敵人發現身份,受到嚴刑拷打,可他們仍然堅守黨的秘密,最后英勇就義,壯烈犧牲……
此時此刻,我心中充滿了感動,是這些烈士們拋頭顱,灑熱血,才有了今天的好生活。啊,烈士們,我向你們致敬,我為你們自豪。雖然紀念碑上只是刻著你們的名字,但你們的形象,永遠活在我心中。
清明節節日習俗活動日記篇9
今天我們四點就起來了,因為我們要回老家去掃墓。爸爸開著車帶著我們全家開開心心的回老家了 !
開了兩個小時的車就到老家了,一到老家就下起雷陣雨,我們只好等雨小了再出來去掃墓。剛下過雨的路很難走,我差一點就摔倒了。身上全都是泥巴。
最后一個地方我們去了竹林挖筍,我們挖了幾個筍就回了。
清明節節日習俗活動日記篇10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這幾天,天氣時晴時陰,還會下起小雨來,時小時大,因為清明節到了,剛好是在這個周末的星期六。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到了,我的心既激動,又沉重,因為星期天我們要回老家去上墳。
到了星期天,我們一家人一大早趕去老家。在路上,東山已經見到了,這時的山,有些凄涼,灰蒙蒙的一片,路邊的田地里沒有農作物,只有一些干枯的枝葉,有些是一片亂土,有些很有規律,一溝一溝的,可以看出,已灑了種子,農民叔叔正等待種子發芽呢!
轉眼間就到了二大爹家門口,準備了一下,便急匆匆地上了墳山,山上的樹,沒有一點綠色,只有干枯的樹枝,有些樹上有了一些嫩綠色,不是太多,只有一絲絲,大地上沒了草,顯得格外凄慘,我不禁想:“清明節到了,連大自然都不敢調皮了,一切都像是死了一樣,多么安靜,連春姐姐來了都都不敢大聲張揚,多么莊重,清明,清明,好清靜啊!”
到了墳山,我便收起了想象,二大爹突然問:“雞呢?”我們這里要現殺雞,把雞血淋在山神上,這么一個重要的角色可少不了呀!我說了一句:“雞沒帶來,放在家里了。”大家才急急忙忙地打電話給姑爹,叫姑爹把雞送來,過了一會兒,姑爹來了,大家才開始自己做自己的事,爸爸和二大爹殺雞,把雞清理干凈;媽媽去燒水;姑媽去放冥幣、金子、銀子、草紙等東西,我和小坤放草紙、香。
大家開始完成自己的任務了,我細細看,這山上的墳參差不齊地排列著,有的墳高大而嶄新,有的墳連石碑石碑上的字都看不清了,這便是風的杰作,有的墳成為了一片亂石,仔細看還能看清它的摸樣,我懷著尊敬又莊重的心情認認真真地把一張張草紙放在墳前,把一根根香插在了石縫中,我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任務,很快他們的雞也煮熟了,奶奶把雞放在一個碗里,用筷子把雞頭立起來,用碗,把飯盛了進去,倒了一杯茶一杯酒,裝在一個大鐵盤里,要給逝去的親人們“吃”,我們到了一個墳前,作為主持的奶奶,說了幾句話,點燃了草紙,把各種東西拿去燒,燒完了奶奶就把酒、茶倒進火堆里,接著按輩分算,輩分大的人就先磕頭,磕三下,拜三拜,這樣輪著下去。我們拜完了所有墳,放了鞭炮,便回家了。
這一個周末讓我過得十分有意義,因為讓我緬懷了一下已故的親人,并且讓我去了一趟農村,讓我欣賞了清明時期的鄉村景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