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圖騰電影觀后感怎么寫
寫觀后感也是一種很好的反思和總結的方式,可以幫助你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思考方式和觀點。想知道如何寫出優秀的狼圖騰電影觀后感怎么寫嗎?這里為大家分享狼圖騰電影觀后感怎么寫,快來學習吧!
狼圖騰電影觀后感怎么寫篇1
狼,一個既遙遠又熟悉的字。狼,一種既有心計又霸氣的動物。
小時侯,在我的記憶中,狼算是所有動物中最兇猛最恐怖的了。有不少關于狼的貶義成語,如:狼子野心,狼狽不堪,狼狽為奸。還有那狼外婆的故事伴隨了我的童年。看著這些成語和故事使我覺得狼是一種世上最惹人厭的動物,直到我讀了《狼圖騰》才改變了我對它的看法。
這本書講的是一個漢人到了草原從認識狼到崇拜狼的經理和心理活動。在這本書里,我看到了真正草原狼的野心和頭腦。
說到狼的野心,我就得拿人的野心跟它們比比了。狼雖然老盤算著有一頓美餐,但不到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是不會攻擊人或牲畜的。它們的野心是理智的,合理的。
但是人呢?人跟狼一樣會盤算著一些美好的事物,像要有權利,有名利,有金錢,有名氣等等。但有些人根本就學不會狼的自食其力,而是拿金錢或不正當的手段去換取他們想要的東西。
但是這樣換來的東西還留有多少價值呢?可以說人的野心是不和乎情理的,這些野心不但不會激勵自己反而會讓我們誤入歧途。
人的野心的質量現在是比狼略遜一籌了,現在看看狼的頭腦。有句話說,“成功是準備出來的。”我認為這句話,人比狼說得次數多,可狼比人的理解深。
狼從不打無準備的戰,踩點,埋伏,攻擊,打圍,堵截等等,都組織嚴密,很有章法。好像在實踐孫子兵法。
狼的頭腦,使它具有天生的軍事才能。狼頑固不屈的性格,狼的團隊精神是它有著頑強的生命力和戰斗力。三十六計中除了美人計,說不定其余的三十五計都是人向狼學到的。
這樣說來,狼做人的導師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了。
沒有《狼圖騰》這本書我們又怎能相信這一現實呢?所以,謝謝狼和《狼圖騰》,你們真的教會了我很多知識和做人的道德風范!
狼圖騰電影觀后感怎么寫篇2
在這個學期里,我讀了姜戎先生寫的《狼圖騰》,深有感觸。在這本書里,我讀到了游牧民族與狼之間深深的不蒂與不解;讀到了漢族人民對狼的厭惡與仇恨;讀到了狼的那種狡黠、狼的智慧、狼的軍事才能和頑強不屈的.性格;也讀到了草原人對草原狼的愛與恨。
在當今這個時代,社會在進步,科技在進步,但人們的精神依舊如前。恨狼、憎狼,漢族人民的那一種比鐵還硬的憎狼“精神”依舊根深蒂固。以至于兒童一出生就被灌輸這種意識,從小聽著《狼外婆》、《七只小羊》、《狼來了》、《小紅帽》這類故事,怎能不憎狼、恨狼?現在說什么與狼共舞、尊重狼道,都是精神上的虛假崇拜,暗地里呢?恨狼都恨得到什么程度去了。為什么一定要將狼趕盡殺絕呢?狼,有著很多人都不具有的才能和精神:尊重戰友、精通戰術、智慧。其實,人,才要去學習狼!況且,狼是怕人的,平時看見人就像看見瘟神似的,恨不得一溜煙跑個沒影呢!狼,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會出手傷人!
在故事里,主人公陣陣是一位來到草原生活的知青。在草原上,他掏過狼洞,養過小狼,與狼戰斗過,也與狼纏綿過,并與他的小狼共同患難,經歷了一段極少人有過的時光。在這段奇特的經歷里,他認識到了狼的倔強、狼的頑強、狼的狡黠、狼的團結。最后,小狼因為不愿意勒破喉嚨而死。每讀到這一慘烈鏡頭時,我總是抑制不住奔涌而出的淚水,放聲大哭;仰或一邊仰天而嘆,一邊合上書,不忍心再看下去。是啊,熊可牽,虎可牽,獅可牽,大象也可牽,蒙古草原狼,不可牽!狼,寧可為自由而死,也不愿為囚徒而生!
狼圖騰電影觀后感怎么寫篇3
看完了《狼圖騰》很喜歡里面的狼和人的斗智斗勇,感受著血腥和不折的精神,讀來振奮。這是一種積極的精神,是優勝劣汰的法則的詮釋,是殘酷的淘汰,以保持一種相對的平衡,時髦的和諧的另一種解釋吧!
和對手一起成長,感謝對手,感謝在激烈環境下的競爭。即使體無完膚,也心甘情愿。活出一種坦然,也就是所謂的“亮劍”精神。即使面臨倒下,仍有不屈的意志,始終會戰勝自己,而主宰自己。
想起黨員的學習地——黨校。在追求的過程中,人就需要不斷的完善,不斷的充實,才能有一個鼓舞,我的學習地是什么?在書中,在平凡的世界里,在自己的積累的思考中。不需要鏡子也能知道自己的模樣,知道自己目前最需要的是干什么?那些高遠的理想只能放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或者酒喝多了的時候,暢想一番。做自己所做的,實際的,貯存自己的心智,我想,目前的我,這樣做,是明智的,也是的。
看那些心動的文字,讓思維穿越時空,眼界豁然開朗,也算是站起來的我的一種改變。讓我的信仰日趨完善,心理變得堅強,縱橫馳騁在自己的心田。
狼圖騰電影觀后感怎么寫篇4
狼與黃羊一戰,悄無聲息卻也看的人驚心動魄,而草原人對絕境中黃羊的狩獵也是發人深省。
將找到的幸存的黃羊放生,老人說:“為了來年也有豐盛的收獲。”
凍的半臭的羊是狼的美味,于是留在雪地里讓狼來年開春可以飽餐一頓 人畜便能免受一災。
只在當天狩獵,狩得多少便要多少,絕不多貪,剩余都留給狼,也是感謝。沒有狼羊之戰草原人連黃羊皮都摸不著。
對草原人來說,騰格里(天)是至高無上的信仰。騰格里為父,草原為母,草原狼受到騰格里的庇護。黃羊是災,狼是他們的圖騰。人、草原與狼必須共存,這是蒙古草原上游牧民族的智慧。
而漢族的農耕文化卻習慣將一切趕盡殺絕,將眼前的利益盡收囊中 。
農耕民族捍衛的是“小命”——天下最寶貴的是人命和活命;游牧民族捍衛的是“大命——草原和自然的命比人命更寶貴”。
要說人之初性本貪,也是在理。要讓漢人也能明白蒙古草原上共存的道理,恐怕也難。
狼圖騰電影觀后感怎么寫篇5
“藍藍的天上白云飄,白云下面馬兒跑。”這是我們印象中的大草原。今天,我看了一部電影《狼圖騰》,讓我對草原上的狼與人的關系有了全新的認識。
故事發生在一九六七年,陳陣和楊克為了響應上山下鄉的號召,從北京來到內蒙古大草原插隊做知青。在這里,他們結識了蒙族老人畢力格一家。有一次,陳陣見到了草原上最神秘的動物:狼。從那以后,陳陣對狼充滿了強烈的好奇心。冬天,草原上黃羊隊伍逐漸擴大,把草吃得一干二凈。饑餓的狼群在精心布陣后發動突然襲擊,一舉殲滅了黃羊。狼群吃飽后,把剩下的黃羊埋在雪地里,作為過冬的儲備。但是,它們的黃羊卻被追蹤而至的牧民給偷走了。后來,牧場場長包順貴帶人去掏狼崽,陳陣在參與的過程中偷偷抱養了一只狼崽,他想做科學實驗,想用它給狼狗配種并且馴養它。人們不知道,狼群把人們所做的一點一滴都看在眼里。雖然有人反對包順貴所做的事情,但是事實已無法改變。狼群被人類的舉動徹底激怒了,它們開始實施瘋狂的報復,牧民的牲畜損失慘重。但是,包順貴不知道,發生的這一切,都是由于人類破壞了草原的生態平衡,他領導牧民開展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滅狼行動。很短的時間內,草原上的狼就所剩無幾了。影片的結局不用我多說,大家也想象得到,由于食物鏈的破壞,草原受到了難以修復的創傷。最后,草原上空那一朵狼型的云,讓我潸然淚下。
影片結束了,可是我的心還在影片中蕩漾。這部影片給我的感悟就是:這一切的一切,歸根結底都是人類造成的。人的貪婪,人的無知,讓整個草原的生態系統遭受重創。草、羊、狼,缺少哪個環節,這條食物鏈都會因失衡而斷裂,而這恰恰是草原生態系統得以維持的關鍵。我既為狼的處境感到同情和悲憤,又為牧民的做法感到無奈和悲哀。
這部影片也讓我看到了與先前我從別人口中得知的不一樣的狼的形象,它們重情重義,聰明機智,富有團隊精神,并且有自尊心,跟人們所傳的卑鄙無恥的形象完全不符。我想,這就如老子所說,凡事都有對立面吧。
我認為這部影片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它讓我重新認識了狼,學習了狼的可貴品質,同時也認識到了生態系統的重要性。
狼,愿你做蒙族人民心中永遠的圖騰!
狼圖騰電影觀后感怎么寫篇6
今天讀了姜戎的《狼圖騰》,平生第一次為了一本書而足足站了半天,不覺得累,也不覺得饑渴,全神貫注,像是著了魔。然而,越讀越不忍心看下去。不是別的原因,而是因為狼的命運。
起初以為狼只是喜歡群居的野獸,憑借著數量的優勢捕捉一些小動物,茍且存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一種生物而已。在我心目中狼的地位是很尷尬的。兇猛不及獅虎,速度不及獵豹。同為食肉類哺乳類動物,它也只能去欺負狐貍。它的存在也只是為了襯托虎豹們的勇猛。就像一部電影,它永遠只能做配角。然而,讀《狼圖騰》,隨著故事情節的深入,我越來越明白我以前的想法是多么的無知。甚至有點愚昧。
狼是智慧的,這一點在草原狼捕殺獵物的時候體現得淋漓盡致,它們的每一次進攻都堪稱經典;狼是團結的,它們很少各自為戰,所有的行動都是在狼王的統一調度下進行。只要狼王一聲令下,群狼便會排山倒海,勇不可擋;狼是勇敢的,狼從來都不畏懼死亡。它們為了沖垮馬群,不惜犧牲老弱的狼去撕扯外圍壯馬的肚皮,與馬同歸于盡。與群狗的爭斗中狼也是前仆后繼,即便是戰斗到最后一條也毫不畏懼。在那片草原上它們是實實在在的王者,誰與爭風?
狼處在草原生物鏈上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如果沒有狼,草原也就不復存在。生活在草原的牧民是非常了解這一點的。所以他們恨狼,同時也愛狼,殺狼同時也崇拜狼。人和狼就在這種微妙的關系中生活了數千年。狼也成為了那里文明的起點,那里人們的歌聲,舞蹈,以及人性的豪放,無不和狼有著密切的關系。
然而,這一切被一些自以為是、自命不凡的人破壞了。他們開著大馬力的吉普車,扛著射程極遠的步槍肆意捕殺那里的草原狼,并樂此不疲。當我看到一匹大狼被一輛吉普車狂追了20公里,費盡了最后一點力氣,帶著不屈的眼神轟然倒地的那一刻。我再也讀不下去了。這時的狼是英雄,而人,成了最卑劣的動物。
罷了,罷了,不讀也罷,就讓草原的騰格里來懲罰那些在草原展開屠殺的人好了,就讓黃沙掩蓋那些所謂的文明好了。種什么樣的因就得什么樣的果。人類……
狼圖騰電影觀后感怎么寫篇7
聽了狼圖騰名字我會想到兇猛的狼,你是不是也和我有一樣的感受呢?但是,看了電影《狼圖騰》后,我才知道了狼不但有兇猛的一面,也有不為人知的一面。狼聰明,善于組織,還更有團結精神。因為我們人類破壞了它們美好家園和襲擊了它們的同伴,所以它們才會反過來襲擊我們的。狼的報復心和記憶力是非常強大,也說明狼對同伴是非常忠誠的。
電影題目的意思一開始我還沒明白,后來我問了媽媽以后才明白原來圖騰是一種信仰一種精神象征。草原上的人和草原上的狼其實是一樣的,都具有頑強的生命力,所以草原上的人把狼設為圖騰,蒙古族的人會把死去的狼高掛在自己的蒙古包上,因為他們崇拜狼。
草原上的一些人會打狼,把狼皮剝下來賣給貴婦人做衣服。狼會吃破壞草原的黃羊和野兔,甚至還會吃掉牧民養的家羊。但是,它們把破壞草原的黃羊和野兔吃掉,也是對牧民起到了很大的幫助。
電影主要內容是:來自北京的陳陣和他的另外一個好朋友來到了內蒙古他們認識了畢力格老人一家。有一天陳陣去放牧遇到了強大的狼群,幸虧他想起了畢力格老人跟他說過狼怕敲鐵器的聲音,所以他敲打著馬胺,然后狼害怕地逃跑了。這才使得陳陣逃過一劫。
后來,陳陣對狼產生了興趣,他不畏艱險去偷了一只小狼,每天精心養護著它。在這過程中,陳陣親眼目睹了貪婪的人類對狼的殘暴。人類把剛出生的狼崽子殺掉,母狼痛苦地哀嚎。人類把狼辛苦捕殺的黃養偷走,使得狼在一個冬天都挨餓。狼慢慢開始了對人類的還擊報復,草原上陷入了一種人狼戰爭,陳陣又一次次目睹了狼的頑強和傲性……
日復一日,小狼漸漸長大。畢力格老人告訴陳陣,狼需要驕傲地活著,人類不應該把狼的本性抹殺掉。讓狼面對兇險的大自然環境和自己捕殺獵物,這是對狼的一種尊重。
可是,小狼在陳陣的保護下失去了狼的能力,它既不會捕食獵物也不會單獨生存,所以陳陣開始對小狼訓練……后來有一天,小狼終于被放回大自然中。
我的電影觀后感是:我們人類不能毀壞地球上的生態鏈,也要尊重世上的任何一種生命的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