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紀錄片中國戰役紀心得體會
在這次疫情中,我們每天的心情多會隨著數據的波動而彼此起伏,但帶給我們最多的還是感動和自豪。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紀錄片中國戰役紀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觀看紀錄片中國戰役紀心得體會精選篇1
進入初中,經歷了第一個學期的緊張學習,好不容易盼來了寒假,盼來了的鼠年春節。我和妹妹都沉浸在可以睡到自然醒,每晚都可以看電視的愜意中。我們還計劃著大年初二去電影院觀看熊出沒之《狂野大陸》,跟郭美玲阿姨一家約定好天氣好就去韶山參觀毛主席故居,好久沒有去爬山了,我還想著哪一天約上幾個同學去爬寨子侖……就因為不速之客“新型冠狀病毒”的闖入,這一切都泡湯了!
每天我們都只能宅在家里,寫作業、看電視,最奢侈的是在自家院子里打羽毛球。一開始我和妹妹都很不滿,總是對媽媽抱怨:為什么不讓我們出去玩!可當我看到新聞里播報的那些“逆行者”,有的醫護人員在照顧感染者時也會被傳染甚至死亡,我的不滿和抱怨消失了。我還會勸說妹妹:我們所謂無聊的家,正是那些在一線逆行者們想回卻回不了的地方!妹妹忽閃著她的一雙眼睛,似懂非懂地點著頭,也不再吵不再鬧了!我還寫了一條戰“疫”口號貼在門上:勤洗手、多喝水、外出戴口罩,盡量不出門。
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在這次與疫情的對抗中,最令我感動的人就是八十四歲的鐘南山爺爺。他為了我們每一個人的健康,站在一線同病毒做斗爭,在疫情面前,這位耄耋老人是最有力的戰士之一。從疫情發生至今,他從廣州到武漢再到北京,實地了解疫情……八十四歲的鐘南山爺爺就是這樣奔波忙碌著,為的就是讓我們全國人民不陷入恐慌,能直面疫情,科學預防疫情。讓我們向鐘南山院士致敬!
我還要為這樣一群逆行者點贊!全國各地的醫療隊員從四面八方奔向武漢,他們中有九零后,雖然口罩遮住了他們的面龐,但從他們從容堅定的眼神中讀到了他們要將疫情消滅的決心。有一種愛叫人間大愛,有一座城叫眾志成城。有這些科學家們的專業知識和眾多醫護人員的精湛醫術,我們的心理很踏實!我相信我們的國家很快就會控制住這次疫情,擊破這次病毒!
愿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都健康!愿這場抗“疫”戰爭早日結束!愿所有奮戰在第一線的逆行者們都能平安歸來!
觀看紀錄片中國戰役紀心得體會精選篇2
“丁丑起愁波,天地增倦客。一朝流離身如飄絮家國破。”這首寫沈從文先生的歌詞,放在庚子鼠年再貼切不過了。大年初一我們聽到的不是鞭炮聲過年好,而是一位年輕的武漢姑娘追著母親的殯儀車撕心裂肺的喊:我沒有媽媽了……一場“戰疫”就此拉開。
國家積極響應物資供應,到科學院士、白衣天使“逆行”,再到群眾配合“不出門,不給社會添亂”,全國上下都表現出團結一心,保國衛民的本色作風。此時,我更加堅信,華夏同心,共擔風雨。
國家保證是基石。武漢“淪陷”,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部署全局,李克強總理親身奔赴前線給予信念與支持,國家下令征集醫療用品,常用酒精、口罩向各地醫院送去,軍醫半夜空降武漢進行人力設備支援救濟……國家層面為我們布好了大局,一句來自中央的“武漢加油,中國加油”和大量資源實物供應便為這場與病魔的較量打下堅實基礎。國家給力,我們有底氣,“疫戰”定成功。
科研院士是沖鋒。接受采訪時,眾人皆可見鐘老包含激情熱淚的亮眸中閃爍的堅定;眾人皆可聞,那一句“武漢一定可以,武漢本來就是一個很英雄的城市。”從鐘老心中發出的嘹亮之聲,這是中國科學院士的決心。李蘭娟院士潛默無聞,拖著七十多歲的身子每天只睡三個小時不是開會就是研究藥物,當她對著鏡頭莞爾一笑說到:“沒事,我不困”時,我們知道這是中國醫者的仁心。張定宇以自己的患癌之軀與時間賽跑依然堅守前線相信奇跡,數萬名白衣天使攜著汗水拖著疲憊依然面對患者堅信其終會康健,這是中國白衣逆行者的信心。決心、仁心、信心是中國“逆行者”的代言。一些醫護工作人員為了工作方便而剪去一頭的青絲,因長時間工作而給臉上留下的深深的壓痕,我們的前線有這些有名、無名的戰士為我們擋著災害,戰士沖鋒守衛,我們安心,“疫戰”定勝利。
人民群眾是主力。曾經我看到一篇文章說“為什么澳洲山火不會發生在中國”,因為在澳洲,山火只是消防員的事,而在中國,山火的事,消防員上了,共產黨員上了,千千萬萬的人民群眾也會跟著上。這段日子又何嘗不是這樣,專家們在努力攻破病毒的同時,政府在全面指導的同時,人民群眾也在跟著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一同渡難關。為了維持百姓正常生活而不分晝夜地奔波的外賣小哥和快遞員,年過半百的叔叔阿姨自愿加入社區防控工作……“不出門便是對社會的貢獻。”“不造謠,不傳謠,給社會安定。”“勤洗手多通風,只要我健康,抗疫便會贏。”“鐘老說讓動,我們才能動。”群眾的回應帶來社會的安定,只要大眾好,中國便會好。從一個家庭,到一個社區,到一個城市,到一個國家。這是我腳下的中國,這是我們的中國,這是五千年的中國。華夏同心,“疫戰”定凱旋。
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現在所贈予的距離和時間,都是為了將來更好的遇見。國家打下成功的基石,醫者沖出了新的希翼,人民給予著強大動力,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華夏同心,共擔風雨,中國定能成功。
觀看紀錄片中國戰役紀心得體會精選篇3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除夕還是一如既往的到來了,可今年的新年又是那么不一樣,我國首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在武漢先先傳染開來,它牽動著每一個人的心。
能讓武漢封城,北京所有廟會取消,賀歲電影全部下架,全國戒備百城空巷,疫情一定嚴重。
武漢封城,這座城市雖然生病了,但它絕對不是一座孤城。截止到今天為止,我國已有數千人被感染,多人死亡,即使這樣,也有越來越多的醫護人員毅然決然的沖向戰場。為了更好地進行救援更方便地穿戴防護服,她們剪去長發;為了緩解疫情抗擊疫情,他們放棄與家人團聚的時光甚至為了不讓家人擔心瞞著家人戰斗在第一線;為了不讓病毒更快的傳染開,他們一刻不緩在年三十年初一上演最美逆行。展現了他們作為醫護人員“救死扶傷、甘于奉獻”的職業精神。生死之間,他們毫不猶豫地把生的希望留給老百姓,死的危險留給自己。不計報酬,無論生死,一張張請戰書,震撼人心!
這場疫情絕不是武漢一個城市在戰斗。
在濮陽經開區濮水辦前漳消村一位老人騎著三輪車來到村口,正當值守人員準備對老人進行例行勸退時,老人顫顫巍巍地從車上搬下兩箱方便面送給夜里堅守值班的防疫人員。老人對值守人員說:“我年紀大了,出不了體力,也只能給你們送點吃的。你們晚上值班冷,別餓著,還需要啥跟我說,我再給你們送。”簡單一句話帶給防疫人員的則是深深的暖意。像老人這樣主動請纓的村民不在少數。有些村民自愿組成防疫志愿隊伍;還有的村民主動打電話勸阻親朋好友不要串門,待在家里;還有的村民主動購買口罩等防疫物資。那個曾經在非典時期說“把最嚴重的病人都送到我這里來”的鐘南山院士再一次為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不顧高齡奮斗在救療的第一線,不止是國內人民甚至在國外的游子也在為祖國抗擊疫情獻出他們的一份力量。我們不是獨自在戰斗,是與國內外人民共同攜手抗擊疫情。
的春節注定不同尋常。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我們能做的就是不傳謠!不信謠!不恐慌!在這個特殊時期,人們被焦慮感所包圍,所做的只有不停的刷手機,無差別地吸收各種來源的最新資訊。所以,我們更不能因為一些不實的謠言而恐慌,我們要相信所有的醫護人員,他們決不會放任病毒的傳染,決不會不顧每天被病毒感染的死者。還有我們都要避免去到人口密集的公共場所,出門戴口罩,盡量待在家里,勤洗手,不參加串門拜年活動,親情不會因為少一次拜年而斷掉,這樣做是保護自己保護他人最直接的方法。不管是一個月還是兩個月,還是半年,疫情總有過去的一天,武漢的夏天總是來的很早,等待天氣變暖。來年我們再去武漢吃熱干面,看櫻花。
原來沉睡在銀河臂彎里的星星都是你的笑容,再堅持一下下,等好了,我們就一起去星球上玩吧。
抗擊疫情我們始終在一起。
觀看紀錄片中國戰役紀心得體會精選篇4
疫情無情人有情,隔離病毒隔離不了愛,在中國傳統最重要的節日一一春節,人們顧不得團圓,拋妻別母,棄子離家,冒著生命危險,五十多支醫療隊,六千多名醫護工作者紛紛馳援武漢……
1月24日是除夕,是萬家團圓的日子,但為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形勢,仍有大量的醫護人員主動走上抗擊疫情的一線。
一張張給上級的“請戰書”、一條條與親人的寬慰信、一顆顆救死扶傷滾燙的心。除夕之夜,“白衣天使”們逆向而行的身影讓無數人淚目。他們用大醫仁心,用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敬業行動為公眾安全保駕護航。疫情當前,他們責無旁貸堅守在臨床一線。已經回老家的又趕回值班,父母的電話都常常顧不上接。
時間就是生命。很多醫務人員一天只顧得上吃一頓飯,一個上午都來不及喝一口水,有人在投入戰斗的近1個月時間里,幾乎沒有脫下過白大褂,有人甚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他們有鋼鐵般的精神,有舍小家為大家的奉獻精神,就像蠟燭一樣燃燒自己照亮整個中華大地。當我們團圓時,應該想到一些戰士仍然守在祖國前線,為了祖國的和平、穩定作出自己的貢獻,他們沒有一絲懈怠,因為這份工作的滿意程度,也關乎著百姓的滿意程度。
在疫情面前,八十四歲高齡的鐘南山院士趕赴武漢,冷靜、無畏、迎難而上的身影,令人敬仰,令人感動。他曾說:“醫院是戰場,作為戰士,我們不沖上去誰上去?”
雨點冰冷,機器轟鳴。除夕之夜,在武漢蔡甸火神山醫院工地上,燈火通明,上百臺挖機、推土機等機器正在熱火朝天地忙碌著。大年三十早上8點,工人們已抵達施工現場,義無反顧地投入武漢蔡甸火神山醫院的建設。這個春節,他們無暇照顧家中的父母和孩子,堅守在各自的“戰場”上,甚至來不及和家人遠程視頻,報個平安。
疫情嚴峻,物資短缺。有人捐款,有人捐出了口罩,有人捐出了護目鏡,有人捐出來元宵,有人捐出了糕點……善舉涌現,凡人善舉,小我獻出大愛,涓涓細流匯聚成一股戰勝疫情的磅礴力量。
抗擊病毒的一幕幕情景讓我們感動得潸然淚下,感動,更要行動。在國家危難之時,我們每一個普通人都要扛起社會責任。
新型冠狀病毒威脅著每個人的健康,疫情面前沒有旁觀者,在這場特殊的戰斗中,個人與家庭、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息息相關、我們無論來自何地、無論身處何方,都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為了自身的安全、親人的健康、同事的幸福、社區的安寧,需要每個人自覺投入戰斗。只有我們每一個人都掌握了防控知識,防控疫情的大網才能織好、織牢,才能為抗擊病毒做出自己的貢獻。
萬眾一心,沒有翻不過的山;心手相牽,沒有跨不過的坎。凝心聚力,眾志成城。人人奉獻擔當,各個從我做起,我們一定能打贏這場疫情防控攻堅戰!
觀看紀錄片中國戰役紀心得體會精選篇5
當我們懷揣著美好而又愉悅的心情準備踏入時,一場瘟疫將人們原本美滿的計劃打破。它使全中國人民在這個本該闔家團圓,喜慶團圓的日子里門窗緊閉,不敢再像往年那樣走親訪友。它就是新型冠狀病毒,有人傳人的現象,并且傳播速度很快。正值春運時刻,極大的人流量也使防疫工作格外艱難。
即使是這樣,我國的醫護工作者及醫學專家還是奮不顧身的前往抗疫前線。院士鐘南山,已八十三歲高齡。在零三年非典時就曾放話“將最嚴重的患者都送到我這里來!”此時此刻,他又踏上與病毒搏斗的征途,只身前往武漢,成為抗疫戰場上最美的“逆行者”。同時,許許多多醫護人員也紛紛投入到抗疫工作中。他們放棄了與家人難得的團聚,放棄了不易得的休閑假期。我們每天都關注著疫情發展的信息,看到醫護人員由于工作病倒,由于救治患者被感染,由于病毒而犧牲,都感到十分痛心。
在抗擊病毒的戰場上奉獻力量的,也不僅僅是醫護工作者。還有軍人、黨員干部、志愿者、企業家和捐贈防疫物品的老百姓。這些人不分老幼,不論職業,都向受災的地區貢獻自己的一份愛心,一份溫暖。其他的國家也是有力獻力,有物捐物。使我們心中倍感溫暖。日本、韓國等國家在我們需要幫助時,毫不吝嗇,向我們捐贈了口罩和防護服等物資。
戮力同心,眾志成城。疫情防控沒有退路,作為一名中共黨員,越是兵臨城下,越是要沖在“前沿”;越是短兵相接,越是要積極“迎戰”,主動帶頭打好打贏這場疫情防控戰。天佑中華,抗疫必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