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兩萬里讀后感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海底兩萬里讀后感,歡迎閱讀。

海底兩萬里讀后感(篇1)
《海底兩萬里》是法國著名科幻小說家凡爾納的經典之作。
故事講述的是1866年,生物學家阿龍納斯帶著自己的仆人和一名捕鯨手去追捕海上的一只大獨角鯨,在此過程中,意外發現那是一只構造奇特的潛水艇,船長尼摩邀請眾人周游海底世界,中途遇到許多深不可測的事情,他們從太平洋出發,經過了印度洋、紅海、地中海……整整有兩萬里。看到了許多罕見的野生動物和奇異景象,又經歷了種種險情。
最值得一提的是這本書涉及了許多科學知識,例如說:動物的分類、光的反射……故事情節非常精彩,不僅使我們開了眼界,對世界有所了解,而且也讓我愛上了科學,真是受益匪淺啊!看了這本書以后,我又看了很多科學畫報,了解了很多科學知識。
最讓我感動的一幕出現在海底,那天眾人潛入海底去采珠場采珍珠,正當他們高高興興回來的時候,發現有位印度人也在一旁采珠。突然間,一只目光貪婪、張牙舞爪的`巨鯊出現在印度人的上方,猛地向他直撲過去,他往旁邊一閃,鯊魚的尾巴向他一掃,他摔到了地上。正當鯊魚想吃掉他時,尼摩船長主動出擊,展開了一場人鯊大戰,尼摩船長不斷攻擊,卻一直沒有刺中要害部位,而鯊魚張開它那如同工廠里的大剪刀一樣的大口,將船長掀倒在地上。此時,尼摩船長自稱跟人類斷絕了關系,但在關鍵時刻,卻為一位普通的采珠人和鯊魚搏斗,不僅說明他神秘莫測,而且有很強烈的正義感。
我最喜歡的人物并不是尼摩船長,而是仆人康塞爾,他有個特點,每當他們捉到魚時,他總是主動分類,習慣雖小,但充分說明他有強烈的求知欲,對學習很感興趣。而且很有條理。我不禁想到了現實生活中我的情況,雖然我現在學習成績不錯,也對學習很感興趣,但是我學習用品的擺放往往沒有條理,經常亂放東西,真正需要用的時候又找不到,浪費了我很多的時間,所以我應當拿他為榜樣,向他學習。做一個獨立學習,又有條理的好學生。
海底兩萬里讀后感(篇2)
由凡爾納著作的《海底兩萬里》深受少年們喜愛,故事中沒有啰嗦的說教,只有跌宕起伏的情節,使人不知不覺間就融入了進去,仿佛加入了故事,成為了他們當中的一員,時刻為主角們身歷險境而緊張不已。特別是那
艘“鸚鵡螺”號潛艇,它誕生在真正的潛艇誕生之前,不僅讓讀者如癡如迷,事實上也給后來的工程師們在制造真正的實用潛艇時以有益的啟發。
在故事中,主角們看見了許多常人所看不到的事物,抹香鯨、海底森林、托里斯海峽、印度洋、珍珠、馬尾藻海、黑潮……這些東西是上帝給予這一隊用于冒險的人兒們的非凡賞賜!
讀者們看到了隊員們勇于探索的精神,不怕困難迎頭而上的勇氣和責任。尼摩船長就是一個最鮮明的例子。他頭腦冷靜、沉著機智,不是那些只會躲在實驗室里經不起風雨的科學家,他是一個反抗殖民主義的民族志士。
表面看來,尼摩艇長似乎是個與世隔絕的心如死灰的'隱士,然而從他內心深處迸發出的熾熱的感情,表明他是一個時刻關注著世界政治風云的科學戰士。尼摩艇長所渴望的不是金錢和財富,而是人身的自由和幸福。他曾吶喊
過:“在海中我不承認有什么主子,在海中我完全是自由的。”這是尼摩艇長的肺腑之言,如實地道出了他對殖民主義統治的強烈不滿,反映了他對自由的追求。他把自由看得高于一切。
以凡爾納原著改編拍成的電影《藍寶石之謎》里的情節也扣動著人們的心弦:以格蘭蒂斯為首的三人組,在對娜蒂亞的追擊中,他們身旁發生了許多不可思議的事,也看到了許多不可思議的東西。娜蒂亞的真實身份到底
是什么呢?這個問題謎一樣縈繞在讀者心中。
《海底兩萬里》這本書,寫出了大千世界的奇妙,也鼓舞讀者應該勇于冒險,現在,踏著凡爾納和尼摩船長等人的腳步,我們一起出發!
海底兩萬里讀后感(篇3)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俗話說得好,書中不僅有我們饑渴等待著的知識,還有對生存用之不盡的啟迪。在這個假期,我更深入地了解了法國作家凡爾納的名著《海底兩萬里》。這本充滿無限幻想的小說帶給我數不清的精神財富。
書中講述了在19世紀60年代后,海中出現了一個巨大的“怪物”,它給航海事業造成了沉重的打擊,有人認為那是一條巨型獨角鯨,法國阿隴那斯教授最終發現那是一艘潛水艇,這艘船的主人尼莫船長對這個貪婪、腐敗的社會加以嚴重的復仇心理。隨后阿隴教授以及仆人康塞爾、魚叉大王里德·蘭同尼莫船長乘這艘潛水艇在海底做了兩萬里的環球旅行。在海底航行的日子,阿隴教授等人對神秘未知的海底世界得以深刻地了解。尼莫船長雖然追求人類向往的明天,但那一次又一次血腥的報復讓阿隴那斯教授三人無法理解和忍受,因此他們便逃了出去,重新回到尋求真理的土地上。
《海底兩萬里》是凡爾納虛構的一部幻想小說。當時人們還沒有發明潛水艇,對海洋里廣闊時間充滿了無限的幻想。如此逼真精致的文章足足可以看出作者廣博的學問和對深海的憧憬和希望,更讓我們這一代看到了前輩的智慧和文明。但在我感慨它巧妙生動的同時,也深刻地思考了這部小說所蘊含的道理。當時的.社會十分混亂,人們只能將痛苦和新生的希望埋藏于內心,而作者通過尼莫船長這一形象,生動地表達了對統治階級的不滿和追求自由幸福的愿望,告訴了我們只有不斷學習和探索,才能打開通往新世界的大門。
《海底兩萬里》不僅僅帶給我們豐富的科普知識,還教給我們永不放棄,敢于面對困難的精神。只要我們努力去學習,敢于去拼搏未來將變得更美好。
海底兩萬里讀后感(篇4)
尼摩,意思是“不存在的人”。尼摩艇長——鸚鵡螺號的艇長,以這樣的名字來介紹自己,表現出了自己隱入海洋的時間之長,更表現了他自己對大陸的厭棄與憎惡。
在海洋中,有許多不可思議的事物,例如那座海洋底森林。在海洋森林中有許多令人驚態的東西。一座海底森林就這么得神奇,更何況是整個海洋。在冥冥之中,作者似乎就已闡述了尼摩艇長熱愛大海的原因。
尼摩艇長對大海的'熱愛并不表現在一味地向大海索取,更體現在他對大海生命的尊重。在一次尼摩帶著作者及作者的同伴到珠母沙洲,面對滿地的珠母他沒有瘋狂去撿,面對著椰子大的珍珠就連作者也免不了想去碰,但是他沒有任何的貪惡,即使是在他剛開始發現的時候也沒有將其拿走,而是一直看著它活在海水之中。
在他的眼中,那只碩大的硨磲只是一個富有活力的生命,只是大海的一部分。他不將其看做自己的私人財產,更是因為他對大海的熱愛,對生命的尊重,對大自然的敬畏,是一種超出了利益等事物的高尚品格。
對海洋的熱愛,在文中,尼摩船長不僅僅抒發一次。他對海洋的熱愛,難道不是更多地表現在大海賦予他自由,使他脫離了大陸可惡的法則嗎?他之所以稱自己為“尼摩”更多的何不是表示他隱入大海時的消聲滅跡與對大陸上殘暴的殖民侵略的憎惡嗎?
我們——現在的中國人,身處于一個和平的國度,生活在一個公平的社會當中,我們不會因為對法律,對侵略的憎惡而去躲藏,甚至心懷仇恨進入自由的大海。但同時,我們要好好學習,在“而立之年”為祖國,為世界作出一份貢獻。使世界更加的平和和公正。其實,類似尼摩的人也有很多,比如屈原,他也是看不下去楚國的腐敗統治,而跳河自殺,這追求的何不是另一種放松、自由。
我們對大海有著敬畏,對自由有著渴望。大海,以它的地理環境掙脫了束縛,獲得自由。追求自由的人,又何嘗不是海的精靈?
海底兩萬里讀后感(篇5)
勇敢的人,是從來不會向困難低頭的。 ---題記
懷著好奇心,我打開了這本充滿冒險色彩的《海底兩萬里》。
從打開的第一頁,我就深深的迷上了這跌宕起伏的故事。這本書的作者是法國的儒勒·凡爾納,他用奇幻迷離的故事情節,把知識完美的融為一體,引導人們認真學習。
這本書主要講了1866年,幾艘大船接連沉入海底,并且都是被撞毀的,有人就猜測那是一頭巨大的獨角鯨。法國生物學家皮埃爾·納克斯最后發現那是一艘名為鸚鵡螺號的潛艇,并且帶著仆人孔塞伊和一個捕鯨手,跟隨尼摩船長乘坐這艘超前不為人知的潛艇在海底做了兩萬里的環球旅行。
從故事的前幾章中,我們可以了解到尼摩船長是一個對塵世厭惡至極的人他性格憂郁,有點自私卻又知識淵博。但是讀到后面,船長變成了一個真實的有血有肉的人,他富有同情心,他可以輕松的還完法國幾百億的債,可以慷慨大方的把價值幾百萬的珍珠送給可憐的`采珠人,可以為艇員的離去而大哭一場,可以為了科學將生命置之度外,是一個充滿浪漫色彩的人。而“我”的仆人孔塞伊是一個忠心耿耿,有膽識,又過分拘禮的人。在法拉格特艦上認識了捕鯨人,他脾氣暴躁,頑固自負但他有勇有謀,機智靈活。
他們在航行的時候,還遇到了種種困難,在南極探險的時候,被困到了厚厚的冰川下面,那時候他們的命運要不是壓死,要不是憋死,后來因為艇長的冷靜和從容不迫,歷經五天極度缺氧最終敲開了厚達六米的冰。在那段時間所有人放下成見,同舟共濟,告訴我們有點困難時不僅需要愚公移山的決心和勇氣,還需要膽識和智慧。
在這本書中,作者的想象并不是憑空捏造出來的,它大膽和理。我十分佩服作者,在這么本書中,我們要學習尼摩船長遇事不慌,沉著冷靜,永不向困難屈服的精神。同時作者也要求人類愛護海洋生物。
海底兩萬里讀后感(篇6)
這是一本神奇的科幻小說:接二連三的海難事件震驚了全世界,阿龍納斯教授和助手康塞爾、魚叉王尼德﹒蘭參加了追捕“海怪”的行動,結果意外地爬到了“海怪”的身上,發現所謂的“海怪”其實是潛水艇。他們別無選擇,只好跟著“鸚鵡螺”號潛艇的船長尼摩一起周游各大洋,開始了一段段驚心動魄的海底之旅:遇上土著人、南極冒險、血戰章魚、海底復仇……
看完這本書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阿龍納斯,一位熱愛海洋、知識淵博的教授,到“鸚鵡螺”號上后,他把那些奇特又罕見的動物、植物全部記錄到筆記本中,回到陸地上后公諸于世,真令人敬佩啊!康賽爾,教授身邊忠誠的仆人,他們共同經歷了幾十萬公里的海底航行,飽覽了很多壯麗的景觀,他們共患難,同艱辛,成了真正的朋友。“魚叉王”尼德﹒蘭是一名勇敢、優秀的叉鯨手,百發百中,在危機時刻拯救了教授和康賽爾。尼摩船長是一位海洋的“隱者”,勇敢而智慧,帶領水手們成功從南極脫險,勇斗鯊魚,血戰章魚,無人能敵,但一直隱居大海,很少露面。
《海底兩萬里》不僅讓我認識了這些勇敢、執著、真誠、陰郁的人,也讓我游覽了太平洋、印度洋、紅海等七大洋,欣賞到奇幻美妙的海底世界。《海底兩萬里》富含地理、生物等知識,既是一本引人入勝的科幻小說,又是一本富含海洋知識的百科全書。同學們,一起來看吧!
海底兩萬里讀后感(篇7)
輕輕合上《海底兩萬里》,回憶著書中凡爾納所描述的點點滴滴,我的心中被一種精神充斥著,這精神出乎意料的強大,這精神讓靈魂升華——兩萬里的愛國情!
本書的主角“摩尼船長”可是風云人物,他是曾今的達卡王子,積極的反抗殖民者!家庭的悲劇,國家的不幸讓他流離失所,終于有一天,達卡王子從世界上消失了,摩尼船長出世!這個有著大海一樣個性的船長用一種獨有的方式為他熱愛的祖國,為他的人民在奮斗!
讓任何十惡不赦的海盜和野蠻的侵略者都聞風喪膽!
摩尼船長是一個另類的英雄,有人對他持有偏見,但是我覺得這個他最個性的愛國情! 海底因為充滿獨特的生物而精彩,世界因為有“摩尼船長”這樣充滿棱角的人才變得豐富有趣。
我不會是下一個摩尼船長,但是我是獨特的我,我也和摩尼船長一樣,以自己的方式愛著我的國家,現在我是小學生,做身邊的小事,過好每一天,做好每一件事!做好分內事,還要做好老師的助手,監督同學,發揮班干部的作用,為我的學校做貢獻!將來長大了更要為祖國盡綿薄之力!
兩萬里的海底,兩萬里的愛國情!《海底兩萬里》在我眼中不只是凡爾納的一部小說,更是一種精神,為我們樹立愛國主義的豐碑,讓愛國的精神無限的傳承下去!
海底兩萬里讀后感(篇8)
一則童話猶如一幅畫卷,讓人賞心悅目;一個故事猶如一汪清泉,讓人澄澈身心;一本好書猶如一陣清風,讓人放飛思緒。
最近我看了十九世紀法國最著名科幻作家凡爾納寫的《海底兩萬里》。講述的是法國生物學者阿龍納斯在海底旅行的故事。
1866年前,當人們發現了一只所謂的獨角鯨的怪物,阿龍納斯及他的仆人康塞爾和魚叉手之王——尼德蘭也參與其中。不幸阿龍納斯與他的仆人和魚叉手一起掉入水中,卻沒想到竟到了怪物的背上。原來這只所謂的怪物其實是一艘神秘的潛水艇。這潛水艇是一位尼摩船長在一座荒島上秘密建造的,它利用海洋發電。尼摩船長邀請阿龍納斯先生一起參加海底旅行。他們從太平洋出發,途中經過珊瑚島,印度洋,紅海,地中海,然后進入大西洋。看到過許多罕見的海洋生物。最后,阿龍納斯等人還是從鸚鵡螺號中出來了,而鸚鵡螺號卻神秘失蹤,尼摩船長也神秘消失。
主人公尼摩船長是一個很孤獨的人,可在這孤獨的生涯中,他巧遇了阿龍納斯一干人等,并與他們共同經歷了一幕幕懾人心魄,刺激新奇的故事。
在這本書里,你可以知道海底森林是否能漫游;可以知道在海底是怎么打獵的;還可以知道許許多多新鮮有趣的事情。
這真是一本令人愛不釋手的好書。我似乎跟著尼摩船長到了藍色的大海旅游了一趟;我見識了海上奇妙無比的景象,讓人神清氣爽,讓人心馳神往。我要努力學習,將來有機會到海上探險,挖掘海底豐富的寶藏!
海底兩萬里讀后感(篇9)
如果說知識是浩瀚無窮的大海,那么書就是那乘風破浪的一葉孤舟;如果說知識是遼闊無邊的太空,那么書就是耀眼奪目的一顆新星。如果說……古往今來 ,許多好書令人如癡如醉,其中最吸引我的當屬科幻名著——《海底兩萬里》了。
《海底兩萬里》當這五個大字映在我眼前時,我忍不住浮想聯翩。水怪、美人魚、土著種種和海 洋有關的事,從我腦子里劃過。急忙打開書,一個長達2萬里的奇妙旅程開始了。
“鸚鵡螺”號潛艇出發了。我隨主人公在海里漫游,種種奇異冒險交織在我眼前。躲土著、鑿冰川、獵野獸、游火山。又隨小舟一起逃出鸚鵡螺,奔向了自由。合上書,我回味無窮。思緒好像仍在浩瀚無邊的海洋中翻飛。我一會兒看到鯊魚,一會兒看到藍鯨。和采貝人握握手,和紅海合個影。亞特蘭蒂斯似乎又在眼前重現,一座水下的萬園之園任我暢游。大西洋、地中海、太平洋、紅海、北冰洋……我一會兒劃船,一會兒潛水在海底進行一次前所未有的旅行。海量地理知識涌進腦海,海洋向我敞開了它的大門。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情節就是:船長智斗鯊魚了。這邊尼摩船長英姿颯爽。那邊海底狂鯊張牙舞爪。魚叉與牙齒抨擊出強烈的火花。只見船長正摩拳擦掌,種種精湛的技巧展露無遺。幾十年的經驗化為武器,鯊魚也爭齜牙咧嘴,殺戮的本性暴露無遺。一時間海底血肉橫飛,澎湃的海浪雷起了戰鼓。只幾個回合,鯊魚就抱頭鼠竄,簡直是一部動作大片。還看什么《大白鯊》,一本 《海底兩萬里》就夠了。
直到現在,我的思緒仍在海洋中漫游。一個個鏡頭在我的眼前回放。《海底兩萬里》真不愧被譽為科幻經典。它作為科幻作品,對人類的影響確實超過了人類想象的極限。
海底兩萬里讀后感(篇10)
《海底兩萬里》是法國作家凡爾納的一部經典名著,里面不但有很多引人入勝的精彩故事,而且還是一本讓人受益終生的文學經典,是一本影響很多人一生的世界十大名著之一。
《海底兩萬里》這本書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故事主要講的是1866年海洋上發生了一件離奇的怪事,一個紡錐型的龐然大物,它周身閃爍著奇異的光芒,個頭比鯨魚還要大得多,速度也快得多,在海上神秘出沒,有不少船只遭受了它的攻擊,為了保障海上交通的安全,北美聯合國發表聲明,宣布成立剿滅怪物的遠征隊。
當遠征隊的戰艦與海怪發生碰撞后,發現這個所謂的怪物,其實是一艘世間絕無僅有的巨大的潛艇,隨后主人公被帶到潛艇中,同尼摩船長一起在美麗的海底世界打獵,在南極大戰章魚群,在海洋上打敗敵艦,在一次漩渦中主人公被帶到陸地上,他不知道尼摩船長有沒有生還,他是否還要繼續在海里執行他那可怕的報復,他的真實姓名究竟是什么?
《海底兩萬里》是一本動人而富有科學意義的小說,其中我最喜歡尼摩船長,因為他機智勇敢,而且一直從事海洋探測的研究事業,因為我在生活中可不是那么勇敢的。
在這本書中,我十分佩服阿龍納斯教授的樂觀向上,也佩服仆人康塞爾對主人的忠心耿耿,更佩服尼摩船長的勇敢。現在讓我們一起走進這本書吧,來體會一下它動人的情節吧!
海底兩萬里讀后感(篇11)
“全能的上帝!夠了!夠了!”
還記得嗎?這,是船長的最后一句話。
凡爾納的天地在于海洋。煙波浩渺,波濤洶涌的澎湃,并不是每個人都能親身感受,卻是留存在人大腦深處的對征服自然的向往。
想必大家都曾被“鸚鵡螺”號華美的裝潢和精巧的構造所震撼。科幻小說多是這樣,凡爾納把所求和所得的混雜在一起,其中的浩大和奇妙,為人開辟了一個絢爛的新時空。落難者和船長,他們探尋大海深處的奧秘,縱觀海底森林的風景。那對宇宙奧秘的不懈追尋和思索,令所有人動人。
但那何嘗不是一種悲愴呢。
人類把南海的一只神秘小艇當成了“海怪”,夸張的各方爭論使人啼笑皆非。敢于實踐的科學家(請允許我這樣稱呼他)向大海交付了自己的生命,去探求未知。“鸚鵡螺”號的客人們面對海表面的喜怒無常和海底世界的無奇不有,展現了早年探險家對未知和真相的追求。人類對于未知的恐懼是與生俱來的,因此,千百年來,他們一直在追尋、祈求、創造征服自然的捷徑。
而他們的斗爭,也確乎證明了——比未知更可怕的,是人類自己,是他們的恐懼、仇恨造就了萬千奇觀,就像船長為遠離陸地,造出了鬼斧神工的潛水艇。
十九世紀,人的好奇心到達了前所未有的頂峰。對真相的渴望,也成為了他們探索的主要原因。
然而,當科學家記述下他所經歷的一切,依舊是自嘲地問:
“我說的這些有人信嗎?”
那自然不得而知了。
如果世人真的渴求真相,那內莫必然會告訴他們:哦,那只是馬尾藻還海域的一個孤島。
畢竟他“全能的上帝”,最后什么也沒有告訴他。
海底兩萬里讀后感(篇12)
朋友間必須是患難相濟,才能說得上是真正的友誼,你有傷心事,他也哭泣,你睡不著,他也難就眠。不管你遇上任何困難,他都心甘情愿和你分擔。
孔塞伊與“我”就是一對令人羨慕的摯友。作者筆下的孔塞伊是一個忠心耿耿、沉著冷靜、為人處世十分隨和善良的小伙子。俗話說:“患難見真情”。在船員們不顧一切地追趕“獨角鯨”的時候,那“怪物”突然噴出兩股巨大的水柱像龍卷風似的直扣亞伯拉罕·林肯號的甲板,人被沖得前仰后翻,而“我”也被拋下海,“我”不停地呼救,不停地向前游——雖然“我”的內心知道海面上空無一人。就在“我”快要被死神拉往另一個世界時,突然,“我”被忠心的孔塞伊拉回了水面,原來孔塞伊是發現“我”不見后,一個人跳入海中來救“我”,把“我”從死神的手中搶了出來。這時的孔塞伊在我的心中便留下了永遠不可磨滅的印象,此刻的我感嘆萬分,是什么樣的一種力量可以讓一個人冒著生命危險去救一個生死與自己完全不相干的人的呢?這就是友誼的力量。
在我抱著一厚塌書走出教室時,所有人都在各行其事,只有我的朋友,會跑過來對我說,我幫給你拿吧!只有她會與我傾談心聲,只有朋友才會明白我真正喜歡的是什么,只有朋友才會在我困難時向我伸出援手。
友誼是任何事物都不可及的,我珍惜我的朋友,更珍惜我們之間的友誼。
海底兩萬里讀后感(篇13)
沉迷于曲折生動的故事情節,陶醉于神秘幽深的海底森林,折服于天馬行空的想象才華。打開《海底兩萬里》就如同潛入海底去探索未知的海洋與生物,在一次次的艱險拼搏中,閱盡人間的生死離合。全書撲朔迷離的情節有許多:擱淺、土人圍攻、同鯊魚搏斗、冰水封路,章魚襲擊等,讓人欲罷不能。
尼摩船長因為國家和家庭的毀滅,對人類社會有極大的憤慨,執著的想要復仇。他因此在海上漫游與世隔絕。但他是一直在精心策劃復仇的,從“大屠殺”這一節中可以看出。尼摩船長對自己的船員十分關愛、情同手足。在許多的故事情節中,我對尼摩一行同章魚群搏斗這一情節深有感觸,“鸚鵡螺號”行馳在巴哈馬群島附近時遇上了一群20英尺長的巨型章魚群,有四五萬磅重,有三個心臟!尼摩船長當即決定與章魚群肉搏一在它們猛烈的攻擊下。一行人奮勇殺魚,但有一個船員不幸被章魚卷走,尼摩船長于是奮不顧身拼盡全力救助他,孤身跳上章魚掄起斧子砍它。最后在一陣模糊的墨汁里,船員被吞沒了,淚水模糊了尼摩船長的雙眼,他的目光定格在葬送他同伴生命的海面,傷心而絕望。
故事情節一波三折,扣人心弦,看到這兒我也禁不住嘆了口氣,多么英勇的戰土、多么輝煌的犧牲!
海底兩萬里讀后感(篇14)
翻開這本書,我就好像走進了夢幻的海洋。故事中的情節使我吃驚,使我感動。
在這本書上我了解了人生是什么?有人說人生是一杯苦水。我把人生比作一朵花。不是么?少年像百合一樣純真;青年如月季一樣繁茂;中年如蓮花一樣典雅;老年如康乃馨一樣慈祥。
人的一生不可能總是平平坦坦,風平浪靜。在這條漫長的旅途中,我們總難免會遭受大大小小的挫折與失敗。我們要保持一個積極健康的心態去面對一切困苦,因為只有經歷過,才懂得如何去面對,才能感受到戰勝挫折之后的那種愉悅。
這本書還教育我:一些緊急情況往往使人焦慮,煩躁不安,或是產生危險的狂妄自大。這時候,如果能冷靜下來,那么頭腦就會很清醒,能做出更完美的判斷,給予突發事件更加完美的解決辦法,鎮定往往能夠使人化險為夷。
它告訴我一個人不能夠受俗世的制約,勇敢去冒險,不向生命妥協,不向命運低頭,在任性和認真之間,不管是守著邊緣的位置,或者是主流的位置,都能在漂泊和安定的生命中去體悟人生、探索人生、創造人生,這就是一種精彩。
它還告訴我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生活,每個人對待生活的態度也不同。有的人說生活因富貴而精彩;還有因追求而精彩。當然,追求必會遭遇挫折、困苦,追求就一定會面臨迷惑,然而追求也會讓我們懂得怎樣去選擇。
人生如何精彩,怎樣去精,因什么原因去精彩?這要靠你自己去尋找答案。
海底兩萬里讀后感(篇15)
我在家里認真讀了一本科幻巨著《海底兩萬里》有感而發。
《海底兩萬里》是法國著名科幻小說家儒勒·凡爾納科幻小說系列中的一本。它的故事曲折驚險,引人入勝,它的畫面多姿多彩,氣象萬千,讀來令人驚心動魄。《海底兩萬里》講述了法國博物學家阿龍納斯教授探海旅行的故事。作者以追蹤“海水怪物”為引子,襯托出阿龍納斯教授和他的仆人康塞爾、加拿大人尼德·蘭誤入“鸚鵡螺”號里的一個個精彩、引人入勝的故事,展現出一幅幅壯麗畫面:神秘的海怪、美麗的海底世界、莊嚴的海底葬禮、豐富的海底寶藏、驚險的南極……讀這本書的時候,仿佛和主人公一起暢游了海底的世界,紅海、地中海、愛琴海、黑海、大西洋、南極、北極、北冰洋,遇見了許多極為罕見的植物、海產品、海洋動物、 世紀戰艦的殘骸等等,許多有趣的事情,使我開拓了視野,豐富了自己的知識,使我感受到海洋世界的神秘莫測。《海底兩萬里》這部讓人驚心動魄的巨著告訴我們:要學習阿龍納斯教授樂觀向上的精神;學習仆人康塞爾對主人忠心耿耿與無私的精神,學習尼摩船長的勇氣,和見到朋友有危險的時候奮不顧身去營救的精神。這部小說還告訴我們,人要有勇于探險的精神,才能發現這大自然的無比美妙。
讀了這部科幻小說,我感嘆作者的妙筆生花,這些偉大作家們用他們畢生的知識與智慧創作出世界名著,以其盛久不衰的魅力,感染著一代又一代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