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讀后感五年級400字
《愚公移山》是中國古代寓言故事,選自《列子·湯問》,作者是春秋戰國的列御寇。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愚公移山》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愚公移山》讀后感五年級400字精選篇1
”困難像彈簧,看你強不強,你強它就弱,你弱它就強。“這是我們小時候耳熟能詳的兒歌,是啊!人生的道路不可能平坦,上面布滿了青石和荊棘,只要一不小心就會被摔跤·受傷。所以我們要學會和困難抗爭。
今天觀看了《愚公移山》使我明白了這個道理。這個故事主要講了:從前,有一個老翁,名叫愚公,他的家門前有兩座高山,出入十分不方便。有一天愚公提出:“不如我們全家一起把兩座山移開吧!”所有人都一致同意。第二天,愚公全家開始動工,鄰居們見了,也動員了全家男女老少來幫忙。有一個人見了,不禁嘲諷道“:真是太異想天開了,兩座高山怎么可能移開呢?”但愚公仍然不放棄,天神被愚公堅持不懈的精神打動了,于是他把愚公門前兩座山給移走了。
看了《愚公移山》,我不禁佩服愚公那種堅持不懈的精神和勇于困難抗爭的毅力。古今中外,我們知道許多擁有堅持不懈精神的人。明朝有位醫學家,叫李時珍。為了讓老百姓有一本可以照著服用藥物的書。他不辭辛苦,翻山越嶺,披荊斬棘,嘗遍百草,曾多次嘗到有毒草藥差點丟了性命,但他從未被困難打倒,依然不放棄自己的意念,用了整整時間寫出了著名的醫學名著《本草綱目》。
李時珍有這種成就主要就依靠他堅持不懈的精神和勇于困難抗爭的毅力。堅持不懈,可以使困難迎刃而解。正如“滴水能把石穿透,萬事功到自然成”,我相信只要有堅持不懈的信念,就一定能成功。
《愚公移山》讀后感五年級400字精選篇2
最近,我讀了《愚公移山》這個故事,愚公那頑強的毅力和不畏艱難的必勝信念,深深的感動了我。
學習愚公,要學習他“自力挖山”的精神。愚公或許可以把挖山的重任推給集體,留給后人,誰也不會要求一位“年近九十”的老人去完成這項看上去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愚公沒有這樣做,他說:“我和你們用盡全力鏟平險峻的大山,使它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達漢水南岸,好嗎?”并在統一了家人思想之后,馬上開始行動,自力更生,艱苦奮斗。
學習愚公,要學習他“不斷挖山”的精神。一個人搬掉一塊石頭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搬石頭,子子孫孫永遠搬石頭。在挖山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困難,比如吃飯問題、穿衣問題等。可是無論遇到什么問題,愚公都沒有動搖,而是挖山不止。
愚公移山的精神,就是信念、信心和實干。信念堅定,才會為偉大的事業奮斗終身。事業的成功與實干密不可分。我們學習《愚公移山》這篇文章,就應該學習愚公的精神,像愚公一樣勇敢的面對困難,求真務實,埋頭苦干。我們在學習中也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但是只要有愚公這樣一股勁頭,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沒有干不成的事業。
我們小學生的主要任務就是要打好基礎,把這浩如煙海的知識,變成將來建設祖國的本領。發揚“愚公移山”的精神,要有一股韌勁,要百折不撓,持之以恒,為實現自己的理想努力奮斗!
《愚公移山》讀后感五年級400字精選篇3
這幾天,我讀完了神話《愚公移山》感觸很深。
書中介紹了中國有一個很古老的神話故事,愚公的為了去年眼前的障礙三座大山,愚公一話的舉一動感動了上天,上天就派天神來把兩痤山移走,從此,愚公一族過上了安居樂業的快樂的好日子。
一個九十多歲的老人,還有二十多人,為何能感動到上天?如果愚公的家人屈服于眼前的障礙,那么,愚公的家人并沒有向眼前的障礙低頭,面是要做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把‘太行山的王屋山’,這兩座大山挖掉,搬離家門口的巨大障礙, 開出一條直往南邊的陽光大道。
我讀完了這篇神話,我深刻地到,一個人能不能取得很好的成就,而在于有沒有的精神,平時,有些人總是以條件差,困難多啊,為不能成就的理由,但是,如愚公相比,這些條件又顯得多么微不足道啊!一個人只要有胸懷遠大的目標,并且為這個目標去不懈的努力奮斗,就會擁有無窮無盡的力量,就可發揮自己的潛,胸有成竹地取得成功。
《愚公移山》的精神非常感人,往往會使人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重新振作起來,我們應該像愚公學習。
我們從小開始上學,長大了要參加工作,在這漫長的人生道路上,誰能保證不遇到困難,不遭遇失敗呢?怎樣堅定信心,頑強不屈地克服困難,我們應該向九十多歲高齡的愚公老爺爺學習。
現在,《愚公移山》這四個字已成為一個成語,廣為流傳,激勵著一切努力進取的人。
《愚公移山》讀后感五年級范文400字
《愚公移山》讀后感五年級400字精選篇4
我在這個暑假里讀了一本很有意義的課外書,書名是《小學生必讀神話故事》。這本書里面有一篇《愚公移山》的故事對我觸動很大,至今還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里。下面,就讓我為大家講講這個故事吧!
在很久以前,有一個老人家住在大山的北面。老人家九十歲了,可身體卻很健康,只要是他想做的事就一定要做到底。愚公有一個愿望,想親眼看一看東邊的大海和海中的仙山。可是,家門前擋著兩座大山。愚公心里產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要把這兩座大山移走。于是,愚公一家人就開始挖山,一家人干得熱火朝天。他們的壯舉感動了四鄰,紛紛前來幫忙。可是,村中有個綽號叫“智叟”的人,卻覺得愚公又笨又蠢,就來開導他。結果,智叟卻被噎得啞口無言,臉上紅一陣、白一陣的,只覺得羞愧難當,連忙轉身離去了。愚公的精神感動了天帝,于是天帝就命令兩位巨人來幫助愚公。兩位巨人二話沒說,一人背起一座大山,把兩座大山安放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去了。從此,愚公家門前成了一片平原,一出家門就能看見東海和海中的仙山了。
看完這篇文章,我想對大家說:“愚公執著的精神十分可貴,一旦認準了一件事情就要堅持不懈的做下去,不管多大的困難都要想方設法去克服,各位爸爸媽媽、哥哥姐姐和小朋友們一定要學習哦”!
《愚公移山》讀后感五年級400字精選篇5
《愚公移山》這個故事在我國家喻戶曉,這是一篇具有神話色彩的古代寓言。當我讀完這篇寓言,我心中頗有一番感想。
《愚公移山》主要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在方七百里高萬仞的兩座山對面居住著一位年紀將近九十的愚公。由于兩座大山使愚公出行困難,他便召集全家一起移山。這時,智叟便來譏笑與阻止愚公說:“你也太不聰明了!憑你老邁的年紀和殘余的氣力,連山上一棵草都動不了,又能把泥土和石頭怎么樣?”愚公聽了就反駁智叟道:“你也太不聰明了,我死了我兒子還在,兒子可以生孫子,孫子可以生兒子,一代代人無窮無盡而山不會增高加大,我還用擔心挖不平嗎?”智叟聽了無話可說。山神聽說了這件事,怕他一直挖下去,便派夸娥氏二子把山移走了。
愚公真的愚嗎?智叟真的智嗎?不,愚公不愚,智叟也不智。愚公可以用長遠的眼光看世界,而智叟不能;愚公有移山的信心,且信心十足,而智叟沒有;愚公有堅毅的品格,有敢于挑戰困難,戰勝困難的精神;而智叟更沒有。愚公雖然叫愚公,但他一點也不愚;智叟雖然叫智叟,但他一點也不智。
我真心佩服愚公與他子孫們那種堅持不懈的精神,那種偉大的氣魄和毅力。如果我能將這種精神用在學習上,那我將更上一層樓!
《愚公移山》讀后感五年級400字精選篇6
我今天閱讀了《愚公移山》的故事,愚公的家被兩座大山擋住了到外面的去路,他決定讓家人都來搬這兩座山。有一位很聰明的老人覺得愚公一家人那么小的力氣,想搬走兩座大山是不可能辦到的事情。所以他認為愚公做這種事情簡直是自找苦吃。可是愚公并沒有放棄,他說:“我死了有兒子,兒子死了有孫子,子子孫孫一直會做下去,總有一天這兩座大山一定會被搬走的。”愚公這樣說了,也這樣做了,他每天的堅持和努力感動了上天,上天派來了兩位大力神把這兩座大山搬走了。愚公雖然九十多歲了,但他沒有因為年齡大而放棄自己的夢想。
在生活中,想想我自己,在做好多事情,只有決定,沒有行動。比如我平時做作業,一遇到不會做的題,不想去思考,不想去練習,考試還想拿高分。上興趣班時看到很多同學展示優秀的才藝,我很羨慕,我一定也要回家多練習,但是,都沒堅持兩三天,就會因為這樣或者那樣的理由而放棄。從《愚公移山》這個故事中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即使你很聰明,要想成功,如果沒有堅持不懈的努力,什么事情都會半途而廢,再美的夢想也無法實現。
《愚公移山》讀后感五年級400字精選篇7
愚公移山的故事在我國家喻戶曉;愚公移山的精神,曾教育一代又一代人。尤其是遇到困難的時候,很多人都會想起愚公的故事,堅信只要像愚公一樣堅持到底,就能取得成功。
今天,我國經濟形勢和發展任務都發生了巨大變化。我們的時代還需要愚公移山的精嗎?按照現在的眼光來看待愚公,也許有人會這樣想:他為什么不搬家呢?一家幾口背上行李翻過大山到大城市去生活,如果嫌城市喧鬧還可以定居村莊。也有人說愚公移山的精神之所以可貴,就在于他想了常人不敢想的事,做了常人不能做的事,付出了常人難以付出的努力。愚公精神在當代仍值得我們學習。
學習愚公,要學習他"自力挖山|"的精神。愚公或許可以把挖山的重任,推給集體,留給后人。誰也不會要求一位快九十歲的老人去完成這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愚公沒有這樣做,他說:"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并在統一了家人思想之后,馬上付諸行動,自力更生,艱苦奮斗。
學習愚公,要學習他"不斷挖山"的精神。一個人搬掉一塊石頭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搬石頭,子子孫孫永遠搬石頭。在挖山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困難。比如吃飯穿衣、工具、傷病等等一些問題。可是無論遇到什么問題,愚公都沒有動搖,而是矢志不渝,挖山不止。
愚公移山精神的精髓,就是信仰、信念、信心和實干。信仰正確、信念堅定、信心十足,才會為偉大的事業奮斗終身。事業的成功與實干密不可分,我們學習了《愚公移山》就應該像愚公一樣直面困難,求真務實,埋頭苦干。有了這樣一股勁頭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沒有干不成的事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