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讀后感400字
《藤野先生》也同樣記錄了魯迅的心路歷程,學醫救國到棄醫從文的轉變,表達了魯迅深深的愛國主義情感。一起來看看《藤野先生》讀后感400字,歡迎閱讀!
《藤野先生》讀后感400字(篇1)
讀了這篇文章,對魯迅先生在日本留學的情況有所了解,深有感觸。
藤野先生的確是一位好老師:認真、負責、嚴謹。他給魯迅訂正講義,每周一次,竟堅持了兩年,可見他的認真與負責。除了在穿衣打扮上,藤野先生都是非常嚴謹的;魯迅講義中的畫圖題中,有一條下臂的血管稍稍移動了位置,也被他訂正了。這也能看出藤野先生對魯迅的學業有很高的期望,希望他對任何事都能一絲不茍。
藤野先生也是一個極重感情的人。當魯迅要離開仙臺時,他交給魯迅一張相片,后面寫著兩個字:“惜別”,還叮囑魯迅將魯迅的相片寄給他,并時時通信告訴他此后的狀況。
魯迅先生說,藤野先生對他的鼓勵與教誨,小而言之,是為中國,就是希望中國有新的醫學;大而言之,是為學術,就是希望新的醫學傳到中國去。又可見藤野先生無私的精神。
其實,不僅僅是藤野先生,我們的老師,也是同樣,把知識傳授給學生,卻不求回報。
所以,我們應該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來感謝老師,見到老師親切地問一聲“老師好”,也會使老師感到無比欣慰。
最后,祝老師:青春永駐,桃李遍天下。
《藤野先生》讀后感400字(篇2)
在這本魯迅先生唯一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我感到了魯迅在回味自己一生漫長的路途,從充滿歡樂與迷茫的童年時代開始,到少年時期的求學和一系列事件中逐漸把握正義,再到中年更加鏗鏘有力的生活,無不讓我感到魯迅先生“波瀾壯闊”的往事。
《朝花夕拾》的十篇往事中,回憶的感情有所不同。《狗,貓,鼠》記述了魯迅童年時對貓和鼠的好惡;《阿長與〈山海經〉》回憶了兒時保姆長媽媽的淳樸善良;《二十四孝圖》對當時混亂社會荒謬愚昧的封建孝道進行了有力的抨擊;《五猖會》回顧了魯迅先生小時侯一次看廟會的經歷;《無常》栩栩如生地描寫了鄉間迎神賽會時的活“無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回味了魯迅當年純真歡快的童年和在三味書屋讀書的快樂日子;《父親的病》在敘述父親生病治療的過程中,表達出對這種庸醫誤人的社會現象的憤恨;《瑣記》記述的是作者年少時去南京讀書的經歷;《藤野先生》懷念魯迅在日本留學期間的老師藤野先生,并記述了作者棄醫從文的經過;《范愛農》回憶和悼念了青年時代的摯友范愛農。細細讀來,每篇文章都有它獨特的味道,和不尋常的經歷。
《藤野先生》讀后感400字(篇3)
也許有很多人的潛意識里,都對日本人有著頗為不好的印象。但讀了這篇文章后,我們或許會有另一種體會。
“東京也無非是這樣。上野的櫻花爛漫的時節,望去確也象緋紅的輕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結隊的‘清國留學生’的速成班,頭頂上盤著的大辮子,頂得學生制帽的頂上高高聳起,形成一座富士山。”這是作者初到日本看到的一切事物,不管怎么說,讀起來是美好的。
在上課的時候,進來一位“黑瘦,八字須,戴著眼鏡,夾著一疊大大小小的書”的先生,向同學們介紹自己說“我就是叫做藤野嚴九郎的……”
在此之后,藤野先生會很細心的幫助“我”,修改我的講義。雖然“我”有點不服氣,但最后,還是對他表示敬重。
“只有他的照相至今還掛在我北京寓居的東墻上,書桌對面。每當夜間疲倦,正想偷懶時,仰面在燈光中瞥見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說出抑揚頓挫的話來,便使我忽又良心發現,而且增加勇氣了,于是點上一枝煙,再繼續寫些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惡痛疾的文字。”藤野先生永遠會給魯迅先生精神上帶來無窮無盡的力量。
《藤野先生》讀后感400字(篇4)
對于魯迅來說,藤野先生無疑是個令他難忘的好老師。這個日本老師沒有民族偏見,對每個學生都平等對待。他是一個認真負責的老師。
全文主要是在記敘與藤野先生相關的事情,突出對他的敬佩。在魯迅學習的過程中,藤野先生一直在幫助魯迅:修改筆記,指出錯誤,消除謠言……他可以說是毫無保留地把醫學傳給魯迅。在魯迅要回國時,他也表現出了學生將離開時的悲哀。他是把魯迅完全作為一個學生來看,沒有絲毫偏見。比起魯迅的其他兩位老師,他是最為偉大的。
但是,我們都知道,魯迅的作品中絕對不乏對黑暗的批判,在這里再次體現了。看到紀錄片上的中國人被殺時,在坐的日本人高呼“萬歲”,而除魯迅以外的中國人對此麻木,甚至一起喊“萬歲”;在東京求學的中國人甚至不務正業,在那學跳舞;而日本人認為中國人愚蠢,成績高于一半分數就認為是作弊……這讓魯迅認識到醫術對國家、民族作用的渺小,也從此“棄醫從文”,回到了中國開始創作。
藤野先生,是一個愛護學生,盡職的好老師,但那時的社會,卻讓魯迅離開了這位老師,去挽救那時的中國。
《藤野先生》讀后感400字(篇5)
人的一生將會遇見許許多多的老師。
老師的一生總是倒持自己,使自己大量燃燒滴下些蠟油,再以哪些蠟油將燭身固定,然后便慢慢地放出光亮,并在光亮跳動時剪短燭芯,接受一次又一次的訓練,貢獻一分又一分的生命。然后便淡淡地消逝,熄滅……
這已經是一個非常老套的比喻了,只要是老師我相信這些一定很準確。藤野先生也擁有,但他獨有的是沒有民族偏見的高尚品格。世界上永遠不會有在各方面大公無私的人,藤野先生已經很了不起,因為他對“學術”大公無私。他的生活如此奔騰不息,又如此清澈。因此他成了魯迅的“第一老師”,他給了魯迅勇氣,讓他煽動自己的羽翅飛向自己的天空,鼓勵著他的愛國精神。
藤野先生的生命是一把燃燒的火,有熱、無熱地去溫暖人的甘田。
藤野先生的生命是一片碧綠的草,有生、無生地去堅定人心的動搖。
最后魯迅留下的還是遺憾,但我覺得這也很好不是嗎?我憧憬完美,也欣賞遺憾,因為所有的完美似乎都指向遺憾,而那么遺憾卻常常能映現完美。
《藤野先生》讀后感400字(篇6)
最近看了魯迅的一篇回憶性散文——《藤野先生》。魯迅去東京留學,因為其他清國留學生渾渾噩噩、糜爛的生活,魯迅決定去其他地方留學,后去了仙臺求學,受到了優待。初識了藤野先生。藤野先生為魯迅添改講義可看出藤野先生對學生的認真態度,后又為魯迅糾正解剖圖,可見藤野先生對魯迅的誠懇。后來藤野先生又向魯迅了解中國女人裹腳的事,可見藤野先生的求實精神。當時的中國是弱國所以其他人都覺得中國人的成績高就不是真實成績,可藤野先生對來自弱國的學生及其貧弱的祖國都報著同情與尊重。能以公正之心對待來自弱國的學生而且極大的關心、鼓勵和真誠的幫助,沒有狹隘的偏見,看出了他治學嚴謹。后來又因為看電影事件,魯迅決定棄醫從文。臨別前藤野先生送魯迅一張自己的照片,魯迅至今還留著,可以看得出魯迅對這位老師的尊敬以及深深的師生情誼。在魯迅先生的那個年代,在這樣一個對來自弱國以及其貧弱的祖國都報著同情與尊重,能以公正之心對待來自弱國的學生,是一個多么偉大的人啊。作文點評:魯迅先生的文章內容充實,每一個看似是平淡無奇的生活片段但都會給我們帶來深刻的啟迪,非常值得細細品味。
《藤野先生》讀后感400字(篇7)
前天開學發了新書,第一篇課文就是魯迅的《藤野先生》,為此有點感興趣就讀了一邊,感覺到有一股對老師的親切和尊敬。
藤野先生是魯迅的老師是一位日本人,那時的魯迅是“留學生”,可是和他們一起的留學生,都是以吃喝玩樂生活的,國家給他們最好的條件,但是有的學生是在那日本的櫻花爛漫下度過的。魯迅對此做了諷刺,我也很憤怒,所以我已經和這篇文章合為一體。
藤野先生是教醫學的,知道日本的老師工資都是很高,但是藤野先生的生活很樸素,他的穿著、及他的一切都是那末簡單隨意。可是生活隨意的藤野先生,教學的責任是那么的細致,兩種很矛盾的事情,成了鮮明的對比。
記得書上是這樣說的,魯迅的畫圖很好但是他畫的血管偏移了,藤野先生給他的講義做了左左右右的批注,對此事認真負責魯迅也銘記在心,也看到藤野先生但是對中國人的看法。
讀了《藤野先生》讓我知道了老師的職責和老師的生活,也深有感悟,所以我們中學生要尊敬老師,對老師的看法也要改變,也對魯迅回憶藤野先生做了最大的總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