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力讀書筆記心得體會
心得可以分享自己在某個階段學習、工作或旅行中的經驗、教訓和不足,為他人提供參考和借鑒。好的影響力讀書筆記心得體會是怎樣的?這里給大家提供影響力讀書筆記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
影響力讀書筆記心得體會篇1
正如這本書的封面所說,“如果你是營銷人員——這是一本同領域無爭的、最好的書,是營銷心理學的奠基之作。”“如果你是一般人——防止上當受騙,只要你認真的讀過此書,應對五花八門的商業勸說,你就不會輕易的說‘是’”。讀了這本書后,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書中雖然許多事例是以美國人的社會文化生活為依據,有些例子如宗教信仰、成人禮與中國的相差甚大,我們不能更深刻的理解或親身接觸,但這本書中介紹有關人們在生活中的購買行為、心理,怎樣影響他人,與人打交道的小技巧如“互惠”等等,對于我們來說都還是挺受用的,有時自我的神經思維也開始變得敏感起來,喜歡試著從心理學的角度去分析別人做某種行為的原因。
例如在最近上的營銷心理課上,喬教師沒有直接上課,而是先向大家表揚了一些進取與他交流意見或提出提議的同學,然后原樣的把某些同學提的比較好的意見和提議年給我們聽,喬教師剛出這一招,就讓我感覺教心理學的教師就是和其他教師不一樣。
在以前其他的課上,也有不少教師讓我們寫一些關于課程或授課方法的意見和提議。這些教師的一般做法是,在上課快結束的幾分鐘里,讓我們把想寫的話寫在一張小紙條上,然后由班長統一收起來交給教師,一般最終的情景是,老是背著包,塞著我們的想法走了,下次再來上課時繼續上課,課堂形式可能略為改變,但我們往往一般都沒注意,認為和以前沒什么改變,所以大家上課的進取性并沒有因為教師提了提議而提高。
于這些教師做法不一樣的喬教師呢,運用了一點點心理學,上課效果就得到明顯改善。我認為教師首先運用了這本書中的“社會認同和一致”的原則。首先讓那些表現進取的同學在大家面前亮下相,這樣有什么效果呢?對于那些被表揚的同學由于被教師在大家表揚一番,認為這些同學比較進取,首先就是得到了其他同學和他本人的認同,既然得到了認同,這些被表揚的同學就可能在以后采取與教師所表揚的一致行為,進取帶動班上的學習氛圍。其次,教師用到了“喜好”原理,每個人都期望聽到他人的贊賞,由于喬教師喜歡表揚一些主動進取的同學,而這些同學反過來也更加喜歡這位教師,由于喜歡,同學們上課也會變得認真進取起來。最終一點也很重要,引起我們的“注意”。教師把大家提的意見展示出來,被展示的意見也正是他在以后課堂上所改善的地方,而我們在那節課上也確實感覺到他所做的努力改善,課堂中的小游戲與心理學知識相結合,很趣味,大家上課后都覺得比較簡便愉快,并且很快掌握所學的知識要點。
讀了這本書后,雖然學到不少心理學知識,小技巧,但我覺得更重要的是“運用”。我想如果自我早點讀這本書,上次做人力資源管理作業有關崗位問卷調查就沒那么難了。如果自我平時就多給教師幫幫小忙,主動進取的幫他們整理辦公室,資料等,再把問卷拿給他們,他們可能就不會再說忙,沒時間了。這也讓我想到有些企業在做市場調研時,往往涉及到群眾調查,為了使公眾能配合的完成調查問卷,他們一般都會先贈送一些小禮品,然后再提出讓公眾幫忙完成調查問卷。僅有先給他人一些“恩惠”,當你在提出要求,被答應的可能性就大大提高了。
這本書還有一點對自我影響比較明顯的是,學會理性購物。大家都明白女孩子在買衣服,化妝品時往往是一時沖動,被導購員說的心花怒放,心境澎湃,認為再晚一刻購買就等不及了,我的經驗是,那些自我一時沖動購買的東西,買回去后就開始后悔。但如果此刻,即使導購員再說的天花亂墜,我也要多理性的思考下它確實有購買的必要行嗎。
其實在最終我還想申明一點,這本書雖然講的很好,一個觀點一個論證,有理有據。但我覺不能完全照搬書本,因為書中有些地方把人的行為分析的太細了,例如在購買車的時候,為什么導購員先給你說他們的車比其他店同款型的更便宜,他又如何從車的輪胎,玻璃,零配件上巧妙地在你沒感覺的情景下把付款總額悄悄地擴大了許多。如果我們不管在買什么東西時,都研究的想買車這么細,分析為什么這樣,為什么那樣,糾結究竟要不要聽導購的提議,那么我覺太累了,因為有時消費,買東西就是一種享受的過程。我覺得我們還是把握尺度,視情景而定,能夠參考書本,但不能全部都“拿來主義”。
以上就是我讀了《影響力》這本書的感受。
影響力讀書筆記心得體會篇2
認清自己的需求,通過自己的思考和分析,辨明真正值得自己爭取的東西,善用自己的良知和責任感,避免不自覺地被一個預謀用施恩的手段來讓你達到順從目的的人利用,做出違背自己原則的事。適當地利用影響力的武器去影響別人,在人際交往中能熟練利用其中的技巧為自己服務,以激發人的無限潛能。
書中講了六個影響別人的武器:互惠、承諾和一致、社會認同、喜好、權威和短缺。每種武器都指向了我們非理性的弱點,而且這種弱點通常不被我們察覺的。
1、互惠原理。“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與人共苦才能同甘,也許付出了不一定有回報,但不付出就一定沒回報。一般說來,社會對那些只知索取不知償還的人有一種普遍的厭惡感,人們往往都會極力避免這份沉重的心理負擔,這就導致這樣一種情況,有時不公平的交換我們也是愿意接受的。在互惠原理的影響下,人們很輕易地就會答應一個在沒有負債心理時一定會拒絕的請求。相互退讓和妥協就是利用互惠原理來使他人答應自己的請求的一種方式。
2、承諾與一致原理。表里如一,言行一致是一種良好的美德,如果是朝秦暮楚,經常失信于人,將很難在社會立足。一個人一旦做出了決定,或選擇了某種立場和觀點,就會面對來自內心和外部的壓力,迫使我們找到各種理由,使做出的言行與它保持一致。
3、社會認同原理。很多時候人們的判斷不是依照理性思考所作出的,而是從社會大眾的普遍選擇出發,做一個可能不太合理,卻滿足了自身追求社會認同感的選擇。在生活中,人們進行是非判斷的標準之一就是看別人是怎么做,參照別人的行為來決定我們要采取的行為。一般來說,當缺乏信心時或當形勢不很明朗時,當不確定性占上風時,人們最有可能參照別人的行為。
4、喜好原理。理性上,個人喜好因素與人的判斷決策并無關系,可是人是有感情的,感情會不可避免地使人的判斷產生偏移。如果一個陌生人自稱認識自己的朋友或和自己有類似的經歷和愛好,就會因有很多共同話題而和他迅速熟悉起來,從而使他輕易達到自己的目的。
5、權威原理。有些報道,為了讓公眾接受其表達的觀點或立場,往往會引用“專家觀點”,強調表達觀點的人的頭銜,這是因為,即使是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成年人,也會下意識地接受“權威”的觀點,為了服從權威而做出違背自己意志的事情。
6、短缺原理。物以稀為貴。當某種東西變得短缺,必須通過競爭才有可能得到時,人們想得到它的愿望會更強烈。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抉擇的成本日益高昂,我們習慣于借助外力,卻失去了自己的判斷。這個世界有太多未知的事物,我們信任權威,信任朋友,相信大眾的選擇,相信物稀則貴,借鑒他人或以往的經驗,能為自己帶來很大的方便。但正是這種依賴別人做決策的思維習慣和心態,使人們在很多時刻不自覺地卷入了別人設計的影響力漩渦,所以最重要的是我們應該思考著生活。
影響力讀書筆記心得體會篇3
在看這本書以前,總認為影響力就是自我影響別人的本事,此刻看了《影響力》的一小部分,第二章的《互惠》,作者把它剖析得很透徹,我覺得該書寫得十分專業,里面的一些字句也不是很容易理解,還需要我慢慢去細讀,下頭是我的一點讀書心得。
我認為影響力就是過去事情的印象,這種印象在左右著我們今日、明天的行為,也許是正面的影響,也許是負面的影響。總爾言之,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受到了昨日的、過去的事情的影響。該書將這種規律系統的揭示了出來,它來自于我們所受的教育和生活環境,以及人們共有(或者是固有)的觀念和生活經驗。復印紙
我們生活的現代社會太復雜了,而我們理解到的信息也太復雜,要想自由自在的活下去真的不太容易。有時看似我們是自由的作出抉擇,其實早已身不由己。善于利用這種規律的人簡便的掌握著他人的動向,透過人們內心的負債感(互惠原理)或是文化上的觀念給人以壓力,迫使他們按照自我的需要進行活動。從這個方面來看,人們要想堅持清醒的頭腦,堅持清晰的確定力,或者說不被人欺騙,實在是有些困難,因為有時候就算明白自我會被騙,人們還是會踏進這個圈套,僅僅是因為期望遵守承諾,被人尊重,或是為了償還一點點小小的人情,文化的習慣要求我們這么做,于是我們這么做了,可是卻被騙了,可是沒有辦法,我們必須這么做,否則就將面臨自我巨大的心理壓力。更趣味的是,我們在實施互惠的同時,有時免不了自我也會變成互惠的“獵物”。復印紙
書越讀越有意思,我必須會好好讀完這本書。邊讀邊反觀生活中的現象,能夠從中獲得更多的收獲,以此來更好的改變自我的工作和生活。互惠是人們身邊一種有效的影響力的武器,就是看你如何去利用它,或者說如何去應用它,關鍵是如何創造性地應用它,因為很多人都在用它來謀取利益。
影響力讀書筆記心得體會篇4
朋友推薦《影響力》這本書不錯,十分暢銷。于是迫不及待地網購了一本,本書的作者羅伯特·西奧迪尼博士是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心理學系的著名教授。在閱讀過程中發現此書不像看小說那樣簡便愜意,對于這種學術性的書籍,在閱讀之前就告訴自我,不能像看小說那樣囫圇吞棗,要認真的去對待,對于一些重要的語句在閱讀過程中還要好筆記。書上每提出一個觀點都會賦予很多的事例來講解說明,讓看似比較專業術語能夠通俗易懂而不枯燥乏味。每個觀點都指向了人們非理性的弱點,并且這種非理性通常是被我們給忽視的。對于這此書的認知,我簡單的歸納總結為以下:
互惠原理,就是以相同的方式來回報他人為我們做的一切。理解和償還往往聯系在一齊。一旦理解,往往產生負債感。商業中的免費試用就是互惠原理最簡單的運用。互惠原理的威力在于,即使是一個陌生人或者是一個不討人喜歡的人,如果先施于我們一點小小的恩惠然后再提出自我的要求,也會大大的提高我們答應這個要求的可能性。
承諾與一致,一旦做出某種決定和選擇一種立場,就會發自內心或來自外部的壓力迫使我們與此堅持一致。每個人都期望用實際行動來證明自我的選擇或確定是正確的。我們進行是非確定的標準之一就是看別人是怎樣想的,尤其是當我們要決定什么是正確的行為的時,一般說來當我們對自我缺乏信心時,當形式顯的不是很明朗時,當不確定性占了上風時,我們最有可能以別人的行為作為自我行動的參照。
社會認同。中國有古話:“眾口鑠金”,大概講的就是這么回事。很多時候我們的確定不是依照理性思考所作出的,而是從社會大眾的普遍選擇出發,做一個可能不太合理,卻滿足了自身追求社會認同感的需求的選擇。社會認同需要滿足不確定性因素和相似性二個條件。
喜好,一般情景下人們容易答應自我認識和喜歡的人提出的要求。“光環效應”是指一個人的一個正面特征會主導人們對這個人的整體看法證明,陌生人對于喜好感來源于:外表的吸引力、相似性、稱贊、接觸和合作、關聯權威,在權威的強大壓力面前,個人的抵抗力是十分渺小的。遵從權威任務的意愿對我們來說通
常都是件很實際的事情,通常我們會進入一個誤區:有時候權威的話并沒有什么道理,可我們還是會毫不猶豫的按照他們所說的去做。我們從小就被教育說“要聽話”,在之后的成長過程中,我們確實發現服從權威在很多時候,給了我們一條行動的捷徑。權威的外部特征一般表此刻頭銜、衣著及外部標準等方面。
短缺,所謂“短缺”從經濟角度上來講就是“物以稀為貴”。當某樣東西即將短缺時,就會燃起。
影響力讀書筆記心得體會篇5
很長一段時間,人都非常的浮躁,而最近發貨的事情太多,甚至連手機都懶得看。時間總是要擠出來,最關鍵的是要讓自己浮躁的內心平靜下來,所以在睡覺之前,我把手機關機充電去了,自己開著臺燈靜靜的看著書。看書竟然變得很困難,視線在書本中劃過,思緒卻不能跟上。
我讓自己每天看一章書,每章做一個小結,一本書再做一個總結。把一些心得寫下來,供自己閑暇時翻翻,讓空空的腦海,慢慢裝下些知識。
我不想長篇大論,只把自己認為好的記錄如下(第一張)
1、絕大多數人缺乏的并不是改變事物的勇氣,而是改變事物的技巧我們要總結這些技巧,在交際上,在生意場上。每一次的失敗、挫折都是技巧的提升。
2、當我們把絕大部分的努力用在事后補救,而非預防時,實際上就是在默默地宣布,我們不知道如何影響人們的思想和行動,我們放棄了。我們要把精力放在事先的預防、事先的安排,這是最節省時間、精力和金錢的方式,尤其對我們做生意的時候要著重考慮。我們要做好計劃、規劃,我們要盡量避免將精力用在事后的補救。
3、首先我們要怎樣發現別人的成功,然后怎樣明確少數關鍵行為,最后,只要日常堅持執行,這些行為將保證我們取得成功張有為老師的成功,名企業深度游學研修杜平等等他們的成功都有都有他們的關鍵行為,我們借鑒、模仿去做的時候,我們也在逐步走向成功。
4、觀察他人的行為會極大地影響我們自身的行為這個就是榜樣的力量,在張老師的學生群里,這種作用尤為明顯。唯恐自己落后了。
5、影響力的確是可以研究、檢測并掌握的因為人是可以互相影響的。
6、如果你想改變世界,必須改變人們的行為;而如果你要改變他們的行為,必須首先改變他們的思維方式。思維決定了一個人的行為方式。一個富翁的思維和一個乞丐的思維是不一樣的,所以他們對于同一件事情的看法是截然不同的。我們如果要將乞丐變成王子,那么必須首先讓他的思維是王子的思維。
7、我們需要作出的改變不要太激進我更加贊同循序漸進的方式來改變,沒有什么事情是一下子改變的,除非是哪種人生不能承受之痛。
8、我們在生活的每個方面都必須這樣做。每個方面我們都要視自己為影響力大師,因為我們要影響我們的企業和企業里面的員工。
9、那些策略注意不能是單一的策略,世界是復雜的,生意是復雜的。
10、影響力策略本省并沒有積極和消極之分我們一直致力于將其策略用于高尚的事業我們要做的積極做的有意義。
小結:我們要思考如何學習和掌握這種影響力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