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城南舊事學生讀后感
小說城南舊事學生讀后感都有哪些?《城南舊事》向世人展現了大人世界的悲歡離合,有種說不出的天真,卻道盡人世復雜的情感。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小說城南舊事學生讀后感七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說城南舊事學生讀后感篇1
在我的書柜中,放著許多書。其中有一本書十分值得我們好好欣賞,因為書中寫的是作者小時候的快樂童年,寫出了我們共同的情感。《城南舊事》是一部小說集,里面還包括了五個短篇小說:《惠安館》《我們看海去》《蘭姨娘》《驢打滾兒》《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和一篇后記《冬陽.童年.駱駝隊》。
它里面是一個個的故事,都擁有自身主要人物,但每個故事卻都又是主人公林英子的童年生活。小主人公英子居住在20年代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的一個幸福溫暖的家中。透過小英子童真的眼睛,我們看見了一種大人世界的喜樂悲哀,一種說不出來的天真,道盡了人們復雜的情感。林英子把人物的情緒色彩,以一種自然的、不留痕跡的手法精細地描寫出來。
書中的五個短篇小說都寫得十分繪有聲色:《我們看海去》主要寫了一個窮困的人因為家里面缺少錢而去偷走別人的東西,結果被抓住了。是呀!一個人只要變窮了,很難想象他們會做出什么事。哪怕是一個非常老實的人。
《驢打滾兒》主要講了“我們”家的奶媽:宋媽的不幸。宋媽拋自己的兒女,到英子家來做傭人,英子的弟弟是喝著她的奶水長大的。她自己的兒子卻掉在水里淹死了,女兒丫頭子也不知道被賣給誰了。可是,宋媽卻還是對待林家的孩子如同自己的孩子一樣。
《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英子在美起了父親對她的嚴格、關愛。回去時,林英子看見爸爸種的家夾竹桃垂落了,就想著: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英子的爸爸讓英子學會了嚴格要求自己,學會了要負責任,更讓英子學會了要堅強!
文中講的這些人,是最平凡的人;事,是最平凡的事。但這些人和事卻發掘出了人性的美和人情的美:宋媽喪失一雙兒女,卻仍然善待林家孩子;瘋子本質上的可親、可憐;小偷的無奈和可敬;蘭姨娘的苦難童年;“父親”接濟革命青年......這些人和事,也都隨著慢慢長大而離去了,作者寫出對家鄉那濃濃的思念、懷念之情自然而然地散發了出來。
《城南舊事》這本書寫出了許多人對童年的懷念。林英子也曾說過﹕“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人們和景色啊!我對自己說‘把它們寫下來吧,讓實際的童年過去,心靈童年永存下來’。”童年是我們最快樂的時候,我們都喜歡童年!
小說城南舊事學生讀后感篇2
看《城南舊事》,心頭漾起一絲絲的溫暖,因為已經很少看見這樣精致的東西,因為她不刻意表達什么,只一幅場景一幅場景地從容描繪一個孩子眼中的老北京,就像生活在說它自己.那樣地不疾不徐,溫厚淳和,那樣地純凈淡泊,彌久恒馨,那樣地滿是人間煙火味,卻無半點追名逐利心.
英子的世界是單純的,充滿疑問的,她從不在自己的世界里上鎖,總是任由人們進進出出。所以她和被人們認為是瘋子的秀貞結下了友情,三天兩頭的往惠安館里鉆;她和“小偷”寫下承諾,甚而認真地聽著“小偷”的故事;她愛著自己的奶媽,望著她離去,英子傷心難過。透過英子童稚的雙眼,我們看到了大人世界的悲歡離合,雖然很天真,卻道盡人世復雜的情感。
傷痛離別是人生最為痛苦的一件事,撕心裂肺的痛楚往往讓人迷失自我,過了許多年想起來還是傷心。記得一首詞:“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垂楊紫陌洛城東,總是當年攜手處,游遍芳叢。聚散苦匆匆,此恨無窮。今年花勝去年紅,可憐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
我們也曾經像英子一樣唱那首憂郁的驪歌:“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我們一直都在離別,和我們的朋友,家人,舊時光里的自己,在哀嘆離傷的同時,我們發現自己已經悄悄的長大了。
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城南舊事,那飄逸在童年角落讓人回味無窮的點點滴滴,或喜或悲。請不要為了那業已消逝的時光而悵惘,如果這就是成長,那么就讓我們安之若素。
小說城南舊事學生讀后感篇3
童年,是一首由夢的音符譜寫的美妙歌曲,是一串隨風搖擺的風鈴,讓人陶醉。
讀著著名作家林海音的《城南舊事》,我漸漸地走進了書中,走進了作者的童年,走進了英子在城南度過的生活,它們就像是一股細流靜靜地,慢慢地流入我的腦海:惠安館、殘陽駝鈴、草垛子、驢打滾兒……美好的回憶都一幕幕地浮現在我的眼前。書中描寫了二十年代,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住著英子溫暖和樂的一家。作者透過英子童稚的雙眼,向世人展現了大人世界中的悲歡離合和她充實精彩的童年
全書的最后一章——爸爸的花兒落了,使我印象最深,每當我讀到“夾竹桃是你爸爸種的,戴著它,就像爸爸看見你上臺一樣!”這句話時,內心很是失落,我的眼前總是出現英子一個人在默默地祈禱著父親能早日康復,去看她的演出。作者寫愛花的爸爸病危時,以花暗示了父親病情在不斷加重,就像凋謝的花而一般,毫無生機。此時的英子不再逃避,她從容地接受了事實,她決定了負起幫助家人的責任。文中以“爸爸的花兒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結尾,作者用樸實而生動的文筆,給我們講述了離開父親時無奈、痛楚的心情,也給人留下了無限的遐想和感慨。是呀,長大就意味著要肩負責任,長大就意味著要學會靠自己。雖然生活的重擔壓在了幼小的英子肩上,但是我堅信她一旦長大,這將會成為她人生中的一次很好的磨練。
雖然每個故事的結尾,里面的主角都是離作者而去,可是作者透過正面的描寫和側的烘托,把每個人物的外貌性格都寫得淋漓盡致,即使閉上眼睛,他們的身影也依舊浮現在眼前:井邊的小伙伴,惠安館的秀貞,藏在草堆里的小偷,騎著小驢回老家的宋媽……再加上聰明伶俐的英子,組成了作者充實豐富的童年世界,在這個世界里,帶著人間溫暖的風吹遍了每個角落,吹動了每一位讀者的心靈,這是一本散發著芬芳的書,更是一本令人受益匪淺的書,它能使人從中領略到很多人生的哲理。看完《城南舊事》后,我感到陣陣的酸楚,可是它那每一個個動人心弦的故事,都洋溢著溫馨的親情和友愛。
《城南舊事》這本書如同一位繪畫大師,締造出了真實的人性世界,為我呈現了一出精彩絕倫的演出。書里的英子的童年之所以如此精彩,也正是因為她用那一顆純真善良的心靈去對待生活中的每一個人。愿我們也能有一顆感恩的心,去報答身邊所有的人。
小說城南舊事學生讀后感篇4
前兩天,我拜讀了林海音的《城南舊事》,感觸頗多。
《城南舊事》將五個故事串聯在一起:惠安館的“瘋”女人秀貞,荒園中的厚嘴唇青年、敢于追求理想的蘭姨娘、身世悲慘的宋媽,一個個豐富的人物形象在我心中縈繞……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便是那個小偷——一個
厚嘴唇的年輕人。這個厚嘴唇的年輕人,是英子在她家門口的一片荒地里認識的。他為了供養弟弟上學,不得不去偷東西。英子分不清他是好人還是壞人。不久,這個年輕人也被警察抓走了。
在這個故事里,最讓我感動的是年輕人與英子之間那個“我們去看海”的約定。“小妹妹,等我弟弟坐大輪船去國外念書的時候,咱們給他送行去,就能看到大海了。看看大海跟天有什么不一樣。”“我們看海去!我們
看海去!英子又高興地念起來。”就是如此天真的對話,夾雜著美好的期許。“就像分不清海和天一樣,我分不清好人和壞人”英子這樣說到。我也搞不懂,他到底是好人還是壞人,但我知道他是個善良的人。他也同樣自責著,同樣疑惑著。他對自己的迷茫,不停地敲打著我的心。直到他遇見了同樣善良天真的小英子,才露出了他善良的一面。他們無話不說,他們推心置腹,甚至立下了“我們看海去”這樣美好的約定。偶爾,英子也會想,會不會又失去一個朋友?“我曾經有過一個朋友,人家說她是瘋子,我卻很喜歡她。這個人呢?人們會管他叫什么?我很怕離別,將會像那次離別瘋子一樣與他離別嗎?”英子這樣發問。
這個故事如此簡單,如此純凈,又讓人如此戀戀不舍。其中的是是非非,在英子眼中雖然是深沉的,但還是那么充滿希望:這里每一個故事都是心酸的,都關系著生死離別,卻有一種生命的本真在,有一種希望在升騰彌漫。那份對大海、藍天和火紅的太陽的希望,對這些東西強烈的期望,涌動在英子心底。雖然這每一寸的掙扎,每件事的不舍,都是低沉的,但英子心底只有善良、希望和博愛。
“我慢慢躲進大門里,依在媽媽的身邊,想哭。”“英子,你看見這個人了沒有?你不是喜歡寫文章嗎?將來你長大了,就把今天的事寫一本書,說一說一個壞人怎么做了賊,又落得這么個下場。”“不!我反抗媽媽這樣教育我!我將來長大是要這么寫:我們看海去!”
小說城南舊事學生讀后感篇5
我從小到大讀過很多書,最喜歡的就是女作家林海音的《城南舊事》,這本書以淡淡的文字,悠悠的敘述,將我領進了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老北京,作者在娓娓動人的真摯敘述中抒發了對童年的緬懷和對人間溫暖的呼喚,書中的每個故事都親切感人,令我思緒起伏,感慨萬千。
全書由英子一個人引起,以英子純潔的眼睛觀察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記錄了英子七歲到十三歲的成長經歷,從英子的視角旁觀著成人世界的悲歡離合,像惠安館的瘋子秀貞,約英子看海的小偷,騎在毛驢上的奶媽,最終離她而去的父親,她憑著微妙的記憶,將年幼時圍繞她發生的生活就是記錄下來。
不得不承認,讀《城南舊事》時,我的內心是沉重的,那是一個令人傷感的時代;善良的女子被深愛的人拋棄,讓人同情憐憫的人被世俗的眼光鄙夷,原本正直的青年被迫向生活屈服,深沉的母愛因為生存而面臨痛苦的選擇,年僅13歲的孩子因為家庭變故挑起生活的重擔,然而,傷感的心頭有時又會涌起一絲絲的溫暖,因為失散六年的母女竟又重逢,因為一個被生活壓彎了腰的青年竟然和一個天真的小姑娘許下“我們看海去”的美麗約定,因為所謂“門不當戶不對”的兩個年輕人在那個年代最終走在一起,因為爸爸對英子說過的話“不要怕,無論多么困難的事,只要硬著頭皮去做就闖過去了”,這樣的純凈美好,這樣的溫厚醇和,這一切一切讓我感動不已,心潮涌動。
《城南舊事》使我回想起我的童年,使我更加珍惜我所擁有的一切,這本書也給了我許多的人生啟示,它教給我面對弱者時要有同情心,面對困難時要有責任心,面對挫折時要堅強勇敢,面對親情友情時要懂得感恩回報,《城南舊事》使我長大了許多,成熟了許多,這本書定會成為我人生永久的回憶。
小說城南舊事學生讀后感篇6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離別多”。
一首人們分別時常常會想起的《送別》,讓我幻想起將來我將與親人、朋友、甚至同學分離時的場面。我想,我們大家會擁抱在一起痛哭流涕著,并對他們說出我憋了好久好久的真心話。
我所想象的畫面曾出現在一本名叫《城南舊事》的小說里。小說中的主人公林英子從6歲到小學畢業之間,經歷了許多讓人揪心、發人深思的事兒,每一件事兒,都與她有關,而且每一個人的離去,都是她親眼目睹的,這些回憶令她刻骨銘心地記在了心中。
英子的好伙伴兒,妞兒,與“瘋”女人秀貞之間有著一種誰也無法預料到的母女關系。小桂子(妞兒)被秀貞生下后,家人卻發現,孩子他爹早已消失的無影無蹤了,所以他們只能瞞著秀貞把孩子給扔了。不料,小桂子又被秀貞的鄰居出游時給撿到了。妞兒長大后,沒有任何一句怨言地飽受她養父養母的折磨。不僅如此,她還要出去唱戲,給家里賺錢。經過多次交涉,英子最終把妞兒帶到了秀貞面前。秀貞發現,妞兒脖子后面有一塊兒與小桂子一模一樣的胎記。于是就在那天晚上,秀貞正準備帶著妞兒去找她爸爸時,一輛風馳電掣的火車將她倆軋得血肉模糊。
小說城南舊事學生讀后感篇7
一滴清水可以折射太陽的光輝;一本好書,可以凈化一個美好的心靈。在我內心的深處,曾經有這樣一本書,它像一滴清水折射了我心中的太陽。這本書就是臺灣女作家林海音寫的自傳體小說——《城南舊事》。書里寫的各種關于小說中人物的命運使我牽腸掛肚,難以忘懷,也使我的感觸很深。
看著這本書,我仿佛看見了20年代的老北京:一條狹窄的老胡同里,一位老大爺正在賣著晶瑩剔透的冰糖葫蘆;小孩子們在草地上玩耍,遠處傳來聲聲幽揚悅耳的駝鈴聲;種著夾竹桃的四合院;西廂房的小油雞……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那么快樂,那么無憂無慮,自由自在!
這本書主要講了二十世紀20年代末,六歲的小姑娘林英子在北京城南的一條小胡同里發生的各種童年事情。他幫助妞兒與秀貞母女倆團圓,促成蘭姨娘與德先叔相愛,又遇到荒園里的小偷,宋媽的離去……最后,在小英子13歲時,爸爸也去世了。隨著爸爸的離開,英子真正地體會到了自己的責任,真正的長大了,童年也隨之遠去了。
雖然童年很快樂,但卻是短暫的,會隨著時光慢慢的流逝,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的珍惜自己的童年。不要做讓自己后悔的事情,因為時間不能從來,童年也不可能永遠停留。而且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許多人都隨著小英子的長大而沒了影子,跟著他的童年一塊兒失去了。我還明白了,成長最重要的不是結果,而是過程。一個人的結果在完美,而沒有過程,那也是沒有意義地成長。只有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那才是成長真正的意義!我們也要像英子那樣,有一雙能夠感受到美好事物的慧眼,熱愛生活。
感謝《城南舊事》這本書,因為它給我的童年帶來了許多樂趣。就這樣,我又捧起了這本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