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讀書筆記三百字
在讀書筆記中記錄下書中的重點內容和精彩部分,會方便后續查閱。接下來給大家分享論語讀書筆記三百字,希望對大家寫論語讀書筆記三百字有所幫助。
論語讀書筆記三百字篇1
我們學校是經典古詩文誦讀學校,從一年級開始,我們就讀了許多經典的古詩文,比如說《弟子規》,《三字經》等,我們四年級讀的是《論語》。
我喜歡《論語》中的一句話,是:”賢賢易色;是父母,能竭氣力;是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務必為之學以。“
有一次,我到老家,和同學約好了,下午我去他家玩,我告訴奶奶:”三點的時候叫我,我要去朋友家玩,好嗎?“奶奶說:”好的。“到了三點我起來一看,太陽好像要把大地烤焦是的,到了四點,太陽還是那么大,我想5點再去吧,奶奶對我說:”趕快去把你的朋友要等急了。你不是學過論語,里面有一句話正合適,與朋友交,言而有信。“我說:”現在就去。“我立馬跑向他家。
如果你現在來到我的學校,還能聽見瑯瑯上口的讀書聲,我們要講古詩文誦讀進行到底。
論語讀書筆記三百字篇2
孔子主張勤儉而愛人。勤儉愛人體現出孔子思想具有人民性的一面,孔子主張輕徭薄稅,弟子冉求幫助季氏聚斂財富,他憤然宣稱:“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孔子一向崇尚節儉,即使“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也“樂在其中矣”(《論語?述而》)。他主張治理國家“導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孔子的這些思想,為后世所繼承,在中國封建社會為保證社會經濟的正常運行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論語太深奧了,我也看不太懂。聽媽媽說,論語是記錄孔子言行的書。通過論語我知道了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抱負,他的很多高尚品質是現在人中少有的。他教會我們如何接人待物,如何用自己的行動做表率。
他能被我們后人稱為“圣人”那都是他在生活中一點一滴累積的經驗和思想,跟我們帶來了無窮的寶藏。
論語讀書筆記三百字篇3
孔子曰:“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
這句話的意思是:多責備自己少責備別人,就可以化解怨恨了。
孔子的這句話就是在告訴我們要學會寬容。在我們平時的學習、生活中,任何事情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朋友之間的相處,也不總是歡聲笑語,再好的朋友也會發生矛盾。當我們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時,不要斤斤計較,把不順心的事情都壓在心底。太計較心里就會產生怨氣和怒氣,時間長了排不出去,也會影響人的身心健康,我想聰明的人肯定不會這樣。任何事情,多找找自己做的不好的地方,再加以改正,也可以使自己得到進步,當我們寬容地原諒別人的同時,自己也能感到輕松和快樂。有時一個簡單的微笑,也能化解許多的矛盾,所以寬容可以幫助我們獲得健康,贏得友誼。“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時風平浪靜”。
愿我們每一個人都能用寬容的氣度,換得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愿大家都有一顆高尚美德的寬容之心。
論語讀書筆記三百字篇4
《論語》這本書中的每一句話都很深奧,每一句都是雅言,都是好的語言。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弟子及其在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我印象最深的幾句話分別是: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將入門,策其馬,曰:‘非敢后也,馬不進也。’”和“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煥乎,其有文章!”還有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謂至德也已矣。“
這一本書的語言都十分深奧,使人難以理解,可是,理解后卻覺得很對。這便是《論語》的絕佳之處。這本書中的每一句話都是勸人好的或好的,沒有一句話是對人沒有益處的。《論語》這一本書好像就是圣潔之書,沒有一絲一毫的叫人繼續作惡或叫人作惡。
論語讀書筆記三百字篇5
在我背過的古詩和學過的古文中,我最喜歡的是《論語》中的“吾日三省”。
曾子說:“我每天必定三件事反省自己:替人謀事有沒有盡心盡力呢?與朋友交往是不是誠信呢?師長傳授的知識有沒有復習呢?”這是幾千年前,曾子提出的要“吾日三省吾身”,意在告誡人們要時時注意自己的道德修養。幾千年后的今天,我仍要時時記著這句話,每天要反省自己的言行,及時發現不足,找出原因,尋找解決的方法,努力改進。我要從身邊的事做起,與同學互幫互助,勤奮學習,認真地做好每件事,做一個勤學好問的好孩子。
我還要從自己做起,保護我們美麗家園——地球,少用紙巾,重拾手帕,保護森林,節約能源,低碳生活,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廢報紙、牛奶盒的回收活動,盡自己的所能做一個環保小衛士。
論語讀書筆記三百字篇6
《論語》是我過一部著名的語錄體散文,主要記錄了我過大學者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對我國的文化有很深刻的引導意義。
《論語》大概一半左右都牽扯到了這個“孝”字,正因如此,后被公認為百家之正統的儒家學派把孝道推廣的十分廣泛,鞏固了孝道在人們心中的地位。中國人心中孝為先,正是因為千古以來儒家思想的主導,與《論語》在我們祖宗身上留下的習慣一向傳承下來。
除了孝道外,《論語》還講到了政治,自古以來一向才是世界上真正占據主要地位的事,論語中對待政治,主講一個子——仁。對于政治來講,要想成功的治理國家需要什么?答案是得民心,若想得民心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僅有仁。這一點儒家的選擇是很正確的。
《論語》是我國歷史上一部經典的著作,對我國的傳統文化起著重要的主導作用。
論語讀書筆記三百字篇7
在學習和禮儀之間,我認為學習重要,如果不學習,是不可能得到禮儀的。所謂“人之初,性本善”,是謂大家出生不可能一下子就會禮儀,禮儀也是從學習中得到的。再說,孔子也是要先學習,才能得知禮儀傳授給大家的。
還有一點,如果孔子真的看重禮儀,那為什么論語上第一章又是“學而第一”呢?為何不是“禮儀第一”呢?看來,孔子也是很看重學習的。再者說,我們小孩子現在重要的是學習。每天你的媽媽回家會問:“今天你講禮貌了嗎?對老師尊敬了嗎?”不會這樣吧!你媽媽只會問:“你今天學得怎么樣?有沒有不會的?”等等有關學習方面的。
也許聽了這些,還會有人問:“那論語僅僅是孔子的弟子傳下來的,又不是孔子所說”學習第一“。如若這樣想,你從論語中也就可以得到答案。”二三子以為我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于二三者,是丘也。“看到孔子是不會向弟子隱瞞自己的想法,那剛才同學那一說,就被推翻了。
論語讀書筆記三百字篇8
與朋友交往時的準則首先,朋友相交重在一個“信”字。曾子曰:“……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子夏曰:“……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學而)我覺得這是人與人交往的基本前提,沒有“信”根本不能交往,何來朋友。不過有時越是基本的道德規范越難以做到,越難以做到這要求就變得越高。當一個人真正做到最基本的要求時他所達到的價值層面是最高的。
第二,對朋友要寬容,在朋友有難或犯錯時要幫助朋友。周公謂魯公曰:“君子不施其親,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舊無大過,則不棄也。無求備于一人。”(微子)“君子周急不繼富。”(雍也)朋友的價值在關鍵時刻最能顯現出來。我想,這也是“信”所要求的。一個忠誠的朋友在任何時候都不會拋棄對方。
論語讀書筆記三百字篇9
過去曾有過“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說法。在延續一千多年的科舉時代,《論語》也是國家錄用官員考試的指定教科書。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治理國家的環境變了,治理國家的方式自然也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因此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還指望通過兩千多年前形成的《論語》上面制定的治理國家的方式來管理國家,是不切實際的。
所以我根據開放社會的理論、從國際視野的角度、圍繞怎樣學習文化知識和怎樣學習做人的主題,從整部《論語》中選擇了一半與此有關的部分,按照“教育、孝順、仁愛、誠信、禮節、義利、察人、交友、鬼神、志向、反省、君子”這十二個分類推薦給大家,希望能對大家學會怎樣做人有所參考。另外,為了保證《論語》的完整性,我們同時也在這本書的結尾,附上了整本《論語》的全文。一來可以讓大家了解本書所選擇的部分在《論語》中的具體出處,二來也可以為那些有興趣學習整本《論語》的讀者提供一個方便。
論語讀書筆記三百字篇10
今天老師讓我們抄十則則《論語》,并且讓同學紿我們講意思,再提單個字的意思。
其中我最有感悟的兩個句子是,子曰:“由誨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句話的意思是:孔子說我教誨仲由知與不知的態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樣子的你才是最聰明的。我非常喜歡孔子說的這句話,學習在于自己,而不是給老師學的,不懂裝懂才是最笨的.學生,這樣你就是一個不誠實的孩子。還有一句是,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這句話的意思是:溫習小時候學過的知識你還可以發現新的知識時,你就可以當別人的老師了。這句話我也有深的感悟,如果你以前學的知識都掌握了,那么在去看時以前的書你又能發現新的知識,那你就可以給學習較差的人當小老師了。
孔子和徒弟曾子寫的十則論語都是關于學習的,這十則里的每一句都值得我們去學習、去改進、去努力。如果你學習了,你將成為像孔子一樣的文學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