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讀書筆記作文
讀書筆記可以加深對所讀書籍的理解和記憶,可以通過記錄筆記來反復思考和消化書籍中的內容。要怎么寫初一讀書筆記作文呢?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初一讀書筆記作文,供大家參考。
初一讀書筆記作文篇1
這是個大家熟得不能再熟的故事。小紅帽給奶奶送吃的,被狼抓了,后來狼打死了。不過,那首歌,大家也許會唱:”我獨自走在郊外的小路上,我把糕點帶給外婆嘗一嘗。她家住在又遠又僻靜的地方,我要當心附近是否有大灰狼。當太陽下山崗,我要趕回家,同媽媽一起進入甜蜜夢鄉。“這就是概括了。
小紅帽,真是可愛,大灰狼,真是可惡!我想,大家在讀這個故事時一定為小紅帽擔心。不光是這個,大家在看這類童話時肯定想殺光狼,狼在童話中就是邪惡的化身。可就該把它們殺絕?
這是個真的事。我忘了是從哪本書上看的,忘了是哪國,至少是個有很多植物的國家。那兒有好多鹿,也有好多狼。自然狼是吃鹿的。可當那國總統知道后,卻下令,號召殺狼。為什么?因為在童話中,狼壞,鹿好,而且鹿是保護動物,所以要殺!別笑,往下看。狼已殺的殆盡,可鹿并沒有增加,反而急劇減少了!不能吧!恰恰,事情就是如此。為什么?因為在那里,狼是鹿的唯一天敵。可狼只挑體質弱的和有病的吃,因為它們跟不上隊。狼一沒,鹿就不用警覺,也不用跑,體質弱了;再加上傳染病,就直接置鹿于死地。后來,他們只好進口了點狼。
童話歸童話,現實歸現實!
小時候常常纏著媽媽講故事,像《小紅帽》、《白雪公主》、《賣火柴的小女孩》……好多的童話故事都百聽不厭,慢慢地我長大了,自己也能暢游在童話故事的王國里了。《格林童話》里的每一篇都讓我如癡如醉,最喜歡的還是久久不能忘懷的《小紅帽》。
它講述的是有一個可愛的小姑娘叫小紅帽,因為去看生病的外婆,路上遇到了大灰狼,天真的小紅帽被騙去采野花還把外婆的住址告訴了大灰狼,大灰狼不僅吃了外婆還把來看外婆的小紅帽也吞進了肚子里,幸虧遇到了機智熱心的獵人,小紅帽和外婆才得以搭救并殺死了可惡的大灰狼。
再次的讀完這個故事,讓我想了很多:小紅帽可真是有驚無險,多虧遇到了好心的獵人。在我們的生活中壞人也挺多的,《今日說法》里不就經常說像那些拐賣小孩子的人販子,他們不都是在大人們放松了警惕時,用花言巧語騙走了不懂事的小孩子嗎?我們雖然小,但也要學會認真的思考,分清善惡,要多讀書多學習,增加自己的知識面,使自己不要輕易的上當受騙!這個故事還告訴我們:從小也要做一個勇敢善良的人,就像故事里的獵人,在別人遇到困難時,用自己的機智和勇敢幫助別人。
初一讀書筆記作文篇2
今年暑假,我讀了林海音的《城南舊事》,讀完后,有一種幸福感油然而生,有一種危機感涌上心頭。
《城南舊事》描繪的是作者童年居住在北京城南的景色和人物,是林海音童年生活的真實寫照。《城南舊事》有《惠安館》、《我們看海去》、《蘭姨娘》、《驢打滾兒》和《爸爸的花兒落了》五個短篇小說。故事是凄苦的,作者溫婉柔和的筆調,讓我們透過那一絲絲的憂傷,看到了每個“小人物”的夢想,他們臣服于現實,卻不屈服于命運。
在那動蕩的20年代末,國家岌岌可危,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如果物換星移,他們生活在了21世紀,我仿佛看到“秀貞”“三叔”和“小桂子”一家三口其樂融融的幸福生活;仿佛看到勤勞本分的“哥哥”和正享受九年制義務教育的“弟弟”;仿佛看到“蘭姨娘”嫁了青年才俊,幸福美滿;仿佛看到宋媽還在城里打工,兩個孩子卻衣食無憂。是啊,我們今天的生活是陽光的、幸福的、溫暖的,可這一切來得多么的不容易,是無數先輩拋頭顱、灑熱血的代價換來的。我們每個人都要為國家的興旺而加倍努力,只有國富才會民強!
“爸爸的花兒落了,我的童年也結束了”,當年小英子12歲,上小學六年級,面對生命中的如此變故,她的那份淡定、從容與堅毅是同歲同年級的我無法比擬,無法承擔,無法想象的。或許,珍惜現在所擁有的、奮發圖強、自強自立才是我該給童年涂上的最好色彩吧!
《城南舊事》就如一縷輕柔的風拂過我的心田,讓我懂得了要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要有一顆感恩的心,要充實自己、強大自己!
初一讀書筆記作文篇3
今天,爸爸從圖書館借來一本《木偶奇遇記》,我津津有味的看起來。
《木偶奇遇記》主要講了老人杰佩托將一塊充滿靈性的木頭刻成木偶——匹諾曹,視他為自己的兒子,幷希望他學會耍劍、翻跟頭,還想帶他去周游世界。這個愿望實現起來并不容易。貪玩的匹諾曹不肯上學,認識了兩個壞朋友,多虧天藍色頭發的仙女救了他,他才沒被吊死。但是他還是被狐貍和貓騙走了。他向法官申訴,反而被送進監獄;出獄后偷葡萄又被農夫抓起來當看家狗。他雖然有所悔悟,但還是被壞同學引到“玩兒國‘和他們一起變成了毛驢,被仙女救起,最后和父親在鯊魚腹中重逢,成功逃生,從此變成一個好孩子。
我覺得匹諾曹一開始是不聽話,但他最后還是知錯能改,還是好孩子,我們應該做一個聽話的好孩子,上課認真聽講,好好學習知識,將來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初一讀書筆記作文篇4
最近讀了《優秀教師的九堂必修課》,在閱讀中感受作者的智慧,聆聽教育的真諦。其中印象最深的是第一章所寫《讀書修身》。
讀書修身,讀書致遠。教書人應該是一個真正的讀書人,優秀教師應該是生活在書籍中的人,應該是淵博如一座圖書館的人。圖書是教育之母,讀書是教育之母。正如文章中所說,“我們在座的中小學教師朋友,也許你可以說,我是語文老師,我是數學老師,我是英語老師,我是物理老師,化學老師,體育老師,音樂老師……但我說,在”教師“這一稱號之外,我們還擁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這就是”讀書人“。”教書的人,首先應該是一個讀書的人,而且最好如臺灣的嚴家淦先生那樣,是一個“十足的讀書人”。
作者高萬祥老師問過魏書生一句話:“你早先在農村時有沒有想到會有今天這樣的成就與輝煌?”魏書生認真地回答:“應該是想到的!”一種自信一種強大的自信。論學歷魏書生只是沈陽市一所普通的再不能普通的初中32中畢業,由于受到0的影響,失去了受高等教育的機會,讀書是他在青少年時就養成得好習慣,正是由于讀書才使得他在失去受高等教育的機會時,仍然走在教育改革的最前沿,仍然著作等身,正是由于他的讀書才使得他具有堅定的信念,遠大的理想,才會走向成功。對于讀書李鎮西先生也說過一句話:“我可能是比別人早讀了一些書,多度了一些書。”本書作者說了一句很深刻的話:“教師的每一節課都是用終身的時間來準備的。”
成功并不像想象的那么難,只要我們對教育工作感興趣,只要我們能夠堅持讀書學習,勤奮實踐,成功的大門一定會向我們敞開,借用作者的兩句話改之為:其一“多一些書卷氣,少一些世俗氣。”其二“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過努力認真地讀過一二百本好書!”
初一讀書筆記作文篇5
桑桑是油麻地的孩子。油麻地發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他都目睹過,感受過,甚至體驗過。他的那段小學時光,幾乎都是在油麻地度過的。有悲傷,有快樂,也有痛苦。最后那段死里逃生的故事,尤其使我感動。桑桑生病了,脖子上長了一個隆起的腫塊。父親桑喬帶著桑桑到縣城治病,三家醫院的醫生都沒辦法醫治好他的病。桑喬陷入了絕望。桑桑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溫幼菊是油麻地小學的老師,她把桑桑叫來,給桑桑講她小時候的故事:十二歲那年她得了很嚴重的病,醫生說只能活半年了。奶奶帶著溫幼菊到處治病,每每在溫幼菊絕望時,奶奶都對她說:“別怕。”溫幼菊每天都要喝藥,奶奶熬藥給她喝。十七歲那年,溫幼菊考上了師范學校,也就是那年,奶奶走了,她活了八十歲。奶奶是為溫幼菊,才活到八十歲的。從奶奶眼中,溫幼菊看出了那兩個字:別怕。說完,溫幼菊一邊搖桑桑,一邊唱著一首由抽象的嘆詞組成的歌:咿呀······, 咿呀······呀咿呀······呦, 呦呦,呦呦······咿呀咿呀呦······
從這首歌中,我感受到了那種哀傷。聲音沉重而緩慢,就像聽著一個人邁著沉重的腳步走來的那種聲音。悠長的節奏,使人沉浸在其中。桑桑也如此。后來,桑喬帶桑桑去蘇州城看病,得到的卻是和縣城醫院同樣的結論。桑喬想:會不會被一些偏方治好?聽說牙塘有個人可治這病,桑喬就帶著桑桑去了。可到他家,他兒子卻說:“家父去年秋上過世了。”
直到《草房子》的最后,桑桑的病終于被一個老人治好了。脖子上什么也沒有了,又變得健健康康的了。當我合上《草房子》,忽然覺得這本書給了我太多的精神上的財富,使我懂得了意志、堅持和勇往直前的精神擁有的力量是無比巨大的。油麻地的桑桑、溫幼菊、秦大奶奶、紙月和杜小康······還有他們的那些許許多多感人的故事會永遠清晰地留在我心中。
初一讀書筆記作文篇6
昆蟲記主要講了作家法布爾幾十年來的觀察與對昆蟲的認識,其中,我就十分喜歡他寫的一篇文章——《狼蛛》。
蜘蛛有著很壞的名聲:大多數人都認為蜘蛛是一種可怕的動物,我也不例外很害怕它。但事實上,蜘蛛是一個勤奮的勞動者,織網的天才。記得以前三年級時,我學過一篇課文,“蜘蛛正在結網,絲斷了,網破了,再繼續結網,已連接了七次,都是屢戰屢敗,他堅持不懈,終于在第八次結了一張網”一只小小的蜘蛛要經歷去數次失敗才會把網結成,它們從來不灰心,正因為他們的執著,所以終究會成功。我就十分尊重勞動者,我以前就因打壞了蛛網,就很慚愧,我覺得破壞了他人的勞動成果。在法布爾的家里,有幾只狼蛛,供觀察使用。
這種狼蛛的腹部長著黑色的絨毛和褐色條紋,腿部有一圈圈灰色和白色的斑紋。說實話,狼蛛是一個非常偉大的母親,每當產完卵前,都會用自己的絲線,織一張巨大的棉床,把卵產在里面。產完卵后還會不吃不喝的一直守著,小狼蛛孵化出來后,也是不吃不喝,爬到媽媽背上曬太陽,就好像陽光就美食一樣。這是多么偉大的母愛呀,寧可自己不吃不喝好幾個月,也要在家門口把守,不讓壞蟲沖進來毀了這些小卵,不吃不喝幾個月也要馱著小狼蛛享受太陽的溫暖。
法布爾的觀察可真仔細啊!連昆蟲的腿部都觀察的那么認真。法布爾可不止只寫了這一篇文章,還有松毛蟲,螢火蟲,蟬等等好多可愛的小昆蟲,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看一看這本書。
初一讀書筆記作文篇7
曹文軒寫的純美小說系列的其中一本《草房子》十分好看,我最近剛讀完這本書。
草房子里有許多人物,桑桑,桑校長,紙月,杜小康,秦大奶奶……
我最喜歡的人物就是桑桑了,桑桑是一個熱情,天真,調皮,有獨立思想,敢想敢做,異想天開,想象力豐富,關愛他人,純真善良的男孩。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
其次,是紙月,她是一個聰明、漂亮、謙虛、干凈、堅強、清純、懂事、尊敬長輩、多才多藝的小女孩,它也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草房子里的人物有很多,每個人都有他的優點和缺點,我們要取長補短,學習他們的優點,去除自己的缺點。
“油麻地的草房子冬天是溫暖的,夏天卻又是涼爽的。這一座座草房子,在鄉野純凈的天空下,透出一派古樸來。而當太陽凌空而照時,那草房子頂上金澤閃閃,又顯出一派華貴來。”
我是借同桌的《草房子》進行閱讀的。記得同桌下課時低頭專注閱讀的樣子深深地吸引了我,我好奇地湊過去,問:“你在看什么呢?”他頭不抬,手輕輕地將書封面抬高,我看到了是曹文軒所著的《草房子》。同桌一點兒也不小氣,他看完后第一時間把書遞到我手里,說“草房子是美的!生活是美的!我們倆的關系更美!”
我如獲至寶,捧起了《草房子》,故事中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走進我的腦海,最撼動人心的莫過于秦大奶奶。她是書中最頑固的一個人,在油麻地生活了幾十年,房子龜縮在小學的西北角,是學校的一個污點,學校花費了十幾年也沒能將她趕出校園。然而在一個春季,她冒險救了落水的喬喬,自己卻昏迷不醒。在油麻地人悉心照顧下,半個多月后才勉強下地。從此,她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自動離開校園、用拐杖趕走闖進校園的鴨子,用拐杖關她夠不著的窗戶……最后,她竟為了學校的一個南瓜,不慎落水而永遠地離開了。感動之余,我不禁想;是什么使她發生了如此巨大的變化?是什么使她為了一個區區南瓜不顧眼前河水吧?是什么使她在垂暮之年發出人性光彩?啊,是愛!
愛,就是愛!彭沙爾曾說:愛別人, 也被別人愛, 這就是一切, 這就是宇宙的法則。為了愛, 我們才存在。的確是這樣的,《草房子》魔力般吸引著我,蕩漾與整部作品的悲憫情懷,閃耀在每個主人公身上的人性美,使我不禁贊嘆這極致的美。閱讀中,我的心靈也被感染,我的同桌、我的老師、我的媽媽、我的爸爸……我周圍的所有的人,他們的心中都裝著“愛”,他們的話語、他們的微笑、他們為我所做的一切,都帶著愛的芬芳和甘甜,我品嘗、吸收,明天我也會帶著“愛”面對我的世界!
的確,《草房子》是一本永遠值得我珍藏的書!
初一讀書筆記作文篇8
《草房子》是一部寫在油麻地的人們的美好生活,在哪里,生活著一群聰明又淘氣的孩子,在他們身上,發生了很多我們也許都不知道的事:校長的兒子桑桑很淘氣、禿頂的陸鶴因禿頂經常被別人捉弄、聰明美麗又文靜的紙月、一直堅守著油麻地的秦大奶奶……
陸鶴是個禿頂的孩子,因此常常被別人戲弄。他看別人都有漂亮的頭發,覺得自己和別人不一樣,很自卑,就常常一個人在小河邊哭泣。但他也嘗試著努力掩蓋自己的缺陷,但他從沒忘記守護自己的尊嚴,在一次表演中勇敢承擔了禿頭的角色,并出色的完成了任務,讓同學和老師對他刮目相看,贏得了大家的尊重。陸鶴讓我真正認識了了什么叫做:只要心靈美,再丑陋的形象也會散發出動人的光芒。
紙月是個聰明文弱的女孩,她的一言一行,感染的許多人,桑桑就是其中之一。桑桑之前從來都不愛干凈,總是一身臟淤泥,還經常搶妹妹的餅吃,把桌上吃的湯湯水水的;而現在,桑桑變得干凈了,吃飯也變文靜了.這,都是紙月的功勞.我常常由紙月聯想到我自己:我也要像紙月一樣,做個善解人意的小姑娘,珍惜現在,珍惜友情,無論做什么事情都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最好,對別人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平時要謹言慎行,也許我不經意的一句話、一個眼神就能改變一個人。
你們在看[草房子]時,有沒有注意過那個可憐的桑大奶奶呢?也許你會想那些討厭他的人一樣討厭他,但我卻反而對他產生了憐憫.為什么因為要建學校而拆了桑奶奶的房子呢?建學校不就是要滿足人民嗎?可校長他們卻為了自己的利益用硬搶的把桑奶奶的草房子給拆了,把麥子拔了,看到桑奶奶躺在艾地上,我流淚了,桑爺爺留給桑奶奶的只有這幢草房子和這片麥地,可校長卻毫不留情得把它們毀了……
《草房子》用這些最純真的愛告訴我們:每個人的一生都不是一帆風順的,都充滿了酸甜苦辣,苦難和幸福猶如白晝和黑夜一樣,永遠與我們相伴,當苦難來臨的時候,我們不能逃避,要滿懷希望,微笑著去面對。
初一讀書筆記作文篇9
讀了《安徒生童話》,我不禁贊嘆:“好書!”
童話是幻想,它不是神話故事,也不是民間傳說。它立足于現實生活,在現實生活得基礎上又充滿對人類美好人性得向往。這些作品以異乎尋常得藝術魅力震撼了世界文壇,揭開了世界文學史上童話創作得新篇章。
給我印象最深得是《海得女兒》,它是《安徒生童話》寶庫中得珠璣,是最膾炙人口得名篇之一。文章中得勢不可擋得精彩片段,令人難以忘懷,使人回味無窮。
《安徒生童話》也是一本很有意義得書。書中得上帝就是“愛”和“正義”得化身。事實上,這種“希望”在當時是不可能實現得。
安徒生在他得作品中所表現出得特有得氣質,天真可愛得激情和富于深思得哲學脾性,真讓人嘆為觀止。書中得天堂是那么“美”,是每個人都向往得地方。《安徒生童話》猶如一朵鮮花綻放在每個人得心里,它是那么美,那么艷。
初一讀書筆記作文篇10
暑假期間,我讀了鄭立平老師的《把班級還給學生》一書,感慨頗多。鄭老師的這本書,列舉了很多事例,深入淺出地講解該如何進行班級管理。閱讀之余,不禁想到自己的工作。班主任工作,責任重大,但是既然做了,就要努力做好。在班級管理中摸索前行。鄭老師認為,在現代班級建設中,班主任要甘當助手,讓學生走上前臺,班主任利用閑暇時間學習、思考,以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水平。這也讓我明白,保姆式的班主任早已不可取了,班主任應該是一個班級的導演,他的功夫是下在幕后的。幕后培訓班干部,做好指導,幫他們出出謀劃策。鄭立平老師很明智,抓好該抓的,放手該放的,在抓與放之間,成就了學生也成就了自我。
本書作者精選了班集體建設和管理中的34個重要話題,結合自身的實踐經驗,總結了一系列可供班主任學習借鑒的規律和方法,既認真探索了班主任的自我提升之路,又詳細論述了班集體自主管理的途徑,還重點剖析了當前班級管理中存在的典型問題,比較系統科學地構筑起獨具特色的“愛心+智慧”班級管理模式。文字優美、事件感人、觀點新穎、見解深刻,能給人以許多富有價值的啟發和思考。
書中第一章題目為“要教育別人,先提升自己”。作者提出了這樣一個觀點“任何時候都不要寄希望于學生會輕易地接受改變,因為我們能改變的只有自己。”教師要想工作的舒心愉快就要學會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學習著充實每一天,思考著過慮每一天,品味著享受每一天,快樂著成長每一天”。
“設計職業生涯——規劃好自己的發展”是鄭老師在提升自己一章中提出的另一個觀點。
“人生就是一場漫長的障礙賽,需要不斷地跨越自己。理想與現實之間,必須有一把梯子,這把梯子叫做行動。”
初一讀書筆記作文篇11
《草房子》是曹文軒的一部講究品位、曾獲得過公認性獎項的少年長篇小說。作品寫了男孩桑桑刻骨銘心,終身難忘的六年小學生活。六年中,他親眼目睹或直接參與了一連串看似尋常但又催人淚下、感動人心的故事:少男少女之間毫無瑕疵的純情,不幸少年與厄運相拼時的悲愴與優雅,垂暮老人在最后一瞬間所閃耀的人格光彩,在體驗死亡中對生命的深切而優美的領悟,大人們之間撲朔迷離且又充滿詩情畫意的情感糾葛……這一切,既清楚又朦朧地展現在少年桑桑的世界里。這六年,是他接受人生啟蒙教育的六年。
《草房子》是一個美好的所在,它讓我們想起浪漫、溫馨、遙遠,想起浪漫的童話。當我們走近曹文軒為我們搭的《草房子》時,我們確實被這樣一種氣息所彌漫。作者以優美的文筆,寫了離我們已遠去的小學生活,這種看似平常實則并不簡單的生活,我們的時代未必經歷過,但無疑我們都能體悟得到,那種發生在還未長大卻向往長大的少男少女之間的純真故事,有許多茫動,但也是必然。男孩桑桑刻骨銘心的經歷,不幸少年與厄運抗爭的悲愴,殘疾少年對尊嚴的堅守,等等,在這所其實并不大的草房子里撲朔迷離地上演,給人感人心魄之感,有時甚至催人淚下。
運用清新典雅的文字,富有詩意,以善于異想天開、頑皮淘氣的桑桑的成長為線索,但講述的并不是他一個人的故事。每一章都是獨立的,分別主要講述一個孩子或大人的故事,桑桑經歷了其中一部分,也是心靈記錄者。隨著一個一個的人物清晰地出現在我們的眼前,一個一個的故事依次展開,各自發展又最終交疊在一起,我們仿佛看到一幅被慢慢鋪開的卷軸畫。這實在是一幅美麗得令人屏吸的人生畫卷!
作品格調高雅,由始至終充滿美感。敘述風格諧趣而又莊重,整體結構獨特而又新穎,情節設計曲折而又智慧。蕩漾于全部作品的悲憫情懷,在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日趨疏遠、情感日趨淡漠的當今世界中,也顯得彌足珍貴、格外感人。通篇敘述既明白曉暢,又有一定的深度,是那種既是孩子喜愛也可供成人閱讀的兒童文學作品。
初一讀書筆記作文篇12
狂人日記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真正的現代白話小說。令人驚異的是這部中國現代小說史上具有開山意義的作品。狂人日記最初進入視野的是“狂人臆想的世界”。狂人發病棗旁人側目棗家人延醫救治棗狂人復原。這一層的意思凡識字者均可以解讀出來。因為小說的“序”中清楚地交待了:某君昆仲今隱其名。皆余昔日在中學時良友。分隔多年。消息漸闕。日前偶聞其一大病。適歸故鄉。迂道往訪。則僅晤一人。言病者其弟也。勞君遠道而來視,然已早愈。赴某地候補矣。我們所看到的“狂人日記”就是這樣一個醫學上的病例的記載。由于魯迅曾經學習過醫學,并且護理過患精神病的家人。因此這份“狂人日記”模擬得十分真切,詳盡。
大多數人都可以很輕易地透過病例的遐想。看到魯迅以象征的形式對封建傳統所進行的批判棗在這里。我們就開始了解狂人眼中的世界真相:狂人忽然醒悟“傳統”殺人。吃人的罪惡棗周圍人無法容納清醒者開始對對他進行迫害。
在不同的時代中,不同的讀者將會有不同的理解讀出現。對人類整體的批判也并非魯迅創作時清醒的本意。但狂人眼中的常人世界卻具有廣闊的共時性和世界性。因而其批判便決于僅止于五四前的中國國民而可以延伸到整個人類其批判所指的人類劣根性也不是僅僅消滅“封建文化制度”并可以根除——也許它本就是人類基中根深蒂因的一個分子。永遠無消除,并將在最終導致人類的自我毀滅。這征兆,我們在今天已經可以看出,可以球毀滅幾千次的武器。每個人都參與其中的對地球的污染。因人類道德論喪爆發出來無法治愈的世界疾病“愛滋病”魯迅正是因為看到了人類的這種難以根除的劣根性,因此才感到深深的絕望。“救救孩子”的呼聲之后才不是一個“感嘆號”而”省略號“,在他看來這呼聲儼然如將封建閉在天法打破的鐵屋子里的將死之人喚醒。
使他們感到天法解脫的痛苦。然而魯迅始終是一位真面現實的勇士。即使他內心中已經感到絕望卻仍然站起來進行絕望中的反抗。而這種”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在今天也并非全部滅絕,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已經有人喚吁保護地球。建立綠色家園,尋找人類的終極價值。雖然這呼聲十分微弱,但卻令人看到了人類世界的最后曙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