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讀書筆記活著
讀書筆記可以方便你在將來需要時查閱和參考書籍的內容,特別是那些你感興趣或者需要進一步了解的內容。名著讀書筆記活著怎么寫才規范?下面給大家分享名著讀書筆記活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名著讀書筆記活著篇1
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余華
最近聽朋友說活著真難呀,當我聽到這的時候才意識到,原來不止我一個人覺得難,偶爾在網上看到一段話是這樣說的,你看電視劇神仙歷劫都是來到人間,可見人間真的不是一塊善良的地方。無論什么樣的年齡段,都有屬于自己的煩惱。
看完活著這本說,說實話我感覺自己比以前坦然,對于活著也有了別的見解。福貴從一開始的少爺到他敗完了家產,然后被拉去當兵,好不容易在戰爭中幸免回到老家,卻又遇到了饑荒,饑荒雖然慢慢好了,但是家人不是病倒的,就是被沒有良心的人坑死了,老天爺給他開了一場極大的玩笑,他親手埋了家里的每一個人,自己卻活著。從他的身上你不知道什么叫幸運,但是最后的他沒有怨天尤人,而是變成了一位極其灑脫的老爺爺,和他的老牛在那鄉間之上,這又何嘗不是另一種幸運呢?
很多時候說別人不懂自己經歷了什么,自己有多難,現在想想以前自己的對朋友的訴說,感覺那時的自己連呼吸都是一種奢求,其實是自己堵住了鼻孔。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不要比誰慘,也不要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起初贏了福貴所有家產的人,后來被當成大地主槍斃了,福貴又何嘗不是一種幸運呢?
其實活著真的挺好,起碼你還能看到初升的太陽,那是已去人奢求的明天呀,很多時候,是我們太貪了,有了雞蛋就想要雞,有了雞就想要鵝,有了鵝就想要羊,有了羊就想要牛,有了牛就想要更多。貪婪不會給我們快樂,其實有一些東西差一點得到是最好的結果。既然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就應該順其自然,也許上天不會顧及人情,但是你不能選擇放棄。
我希望自己也能像福貴那樣,經歷萬般風浪之后也能灑脫自如。又或許正如余華所說,少年去游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一個人慢慢的從新鮮感到有欲望想干大事,最后看破了一切想安安靜靜的看這世界。每個人都在成長,也許一個人長大就在一瞬間,努力的活著。
名著讀書筆記活著篇2
《活著》當時拿到這本書的時候,并不知道其中的內容關于哪方面。但是當我看我之后,卻給了我超級震撼的感覺,會讓人有所思索,有所回味,并且久久不能忘記,銘記于心。
《活著》講述一個人一生的故事,這是一個歷盡世間滄桑和磨難老人的人生感言,是一幕演繹人生苦難經歷的戲劇。小說的敘述者“我”在年輕時獲得了一個游手好閑的職業——去鄉間收集民間歌謠。在夏天剛剛來到的季節,遇到那位名叫福貴的老人,聽他講述了自己坎坷的人生經歷:地主少爺福貴嗜賭成性,終于賭光了家業一貧如洗,窮困之中福貴因母親生病前去求醫,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部隊抓了壯丁,后被解放軍所俘虜,回到家鄉他才知道母親已經過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帶大了一雙兒女,但女兒不幸變成了啞巴。
我相信有血有淚的人,看了這本書,都會落淚,而且是多次落淚,雖然書中的文字樸實無華,但是就是那一個個人物的故事,悲慘的故事讓人心生酸淚。雖然這本書我看了有一段時間了,但是我還是能想起那段讓我印象非常深刻的話:“我不想死,我想能天天都看見你們”。這段話雖然很樸實,但是我們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不就是在平平淡淡的話語中產生的嗎,我不敢想象當事人聽到這句話的感受,起碼當我讀到這句話的時候,我是流淚了的,我覺得這句話有感人的地方,有酸楚的地方。
這部小說的許多內容還充滿黑色幽默的意味,對官僚義、大躍進運動和等方面都進行了辛辣的諷刺,如富貴的兒子給縣長老婆獻血卻被抽血過量而死等內容,然而這種諷刺卻是絕望的、無奈的、令人心酸的。
我們常常會想活著的意義是什么?當然,這本書會給我們呈現不一樣的答案,活著是為了承受痛苦嗎?起碼在書中我看到了這樣的觀點,最后主人富貴和老牛生活在一起,我不知道作者這樣安排的意圖是什么,也許是在告訴我們說,人和動物都是平等的。活著雖然充滿了苦難,但是我們還是要勇敢的生活下去。去履行我們應該履行的義務、權利,用我們的責任心去做一些應該做的事情,感恩也許就是活著的意義。
名著讀書筆記活著篇3
這本書主要講了福貴玩物喪志,貪圖享樂導致家業凋零,父親慘死,母親去逝。中年時的福貴黑發人送走白發人,他是家里唯一的男人,家人的離去或許是對他的一次解脫,就連他自己也在想自己的身后事,活著便是也一同和自己同名的黃牛活著僅僅是為了活著而活著。
不得不說這樣的結果與社會有很大的聯系,主人公福貴的一生也反應了那一代人的坎坷一生土地改革使農民得到了緩歇,緊接著的人民公社化大運動、全民煉鋼和文化大運動讓人民喘不過氣來,福貴的親人也因此離去……
那為啥福貴還笑得那么坦蕩,那么的真誠,卻又沒有駱駝祥子的頹廢,麻木,更像是一種超脫世俗的平靜。現實世界中的痛苦遠比想象的多,活著不一定如意,甚至生不如死,但這是蒼天給我們的考驗,我們要忍受,當到了最后不要想你這一生經歷了多少磨難和挫折,不要去遺憾;而是要回想一生中的到了什么,是幸福?還是感激?我們沒有理由去拋棄任何人,更不要去埋怨!
活著,真好!我曾出生并在這里經歷過一生真好……
名著讀書筆記活著篇4
重讀《活著》,當目光穿越歲月的長河回到那個命運多舛的年代,我似是看見福貴與他的老牛走在沉沉的暮色里,猶如廣袤宇宙中孤獨卻飽滿的一顆流星。
《活著》就是這樣一本有生命力的書,他塑造了一條條鮮活、善良而短暫的生命,講述了在跨越內戰、饑荒的年代里,地主少爺福貴經歷命運的坎坷,從吃喝嫖賭不務正業,一步步淪落到穿起粗布拿起農具租種原本是自家的土地。
在那個不安定的年代,他的家庭卻被命運肢解,他摯愛的親人一個一個地逝去——老母病死、幼子因抽血猝死、妻子得病先他而去、聾啞女兒鳳霞難產而終、女婿被鋼板所夾意外慘死,只留下一個小小的孫子苦根,竟也在那個饑餓的年代里,活活噎死。他布滿老繭的粗糙的黝黑的手掩埋了所有的親人與淚水,終于只孑然一身與牛相依。
最令人悲憫的是福貴的幸福和與之不相稱的坎坷命運,在他的生命中永遠有勾勒不盡的繁華與滄桑,他擁有著溫柔賢惠的妻子和懂事的兒女,擁有共經生死的戰友,擁有體貼善良的女婿,在原本幸福的家庭中,動蕩、兵亂、親離卻無情地摧殘著他們,看著越來越小的家,面對越來越孤獨的命運,他卻依然友好地對待這個世界,甚至沒有多余的抱怨。也許在那個低矮破舊的茅屋里,他承受的苦難只有老牛能懂,這也許就是活著的真諦。
喜歡作者的一句話:“活著就是為了活著本身”。活著才有經歷一切的權利,在那個動蕩不安的年代,每一個福貴這般平凡而孤獨的生命,不都要承受生命之重嗎?生命的本身就是要體味,每個人生都有一些或精彩或悲慟的故事,在他們心底深處如永不凋零的花朵,并在記憶的長河中像風一樣輕輕掠過他們,飄散微微的芳香,讓你陶醉,讓你感到美好,或是孤獨生命中曾有的感動。生活亦是遵從這般變化,在不同的時期呈現不同的色澤和質地,晴天雨天,也都是必經,你能體諒,才得以從容,這也便是文中福貴“嘿嘿地笑著”最好的注腳吧。
福貴之所以買下那頭年邁的老牛,是因為老牛像他,他們一樣有著衰老卻堅韌的生命,亦或是因為彼此的惺惺相惜。他們在生命的最后歲月里,細細的追尋時光的尾巴,享受著歲月給予的清靜和孤單。時間奪去的是親人,奪不走的是活著的意志。“少年去游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經歷歲月的積淀,老人的歌聲擁有了這般令人感動的力量。
《活著》凄涼的結尾使我揪心,福貴的親人啊,那些一個個鮮活的生命來臨又逝去,仿佛天空滑落的一顆流星,一晃就消失了。太多飽含笑與淚的感情在死神面前變得生硬和苦澀,再堅強的人也會變得溫柔起來,甚至變得脆弱得不堪一擊。生命的短暫使它愈顯珍貴,這個世界每天都有得失變化。
每天都有人出生離世,但也不會再出現一樣的人和事。哪怕生命易逝,卻足夠去感受幸福、感受淚水、感受蘊藏的點點滴滴的情感,即使停止了呼吸,也總有人愿意為逝去的過往停留,將音容笑貌留存在他們心中。
我讀著福貴苦熬的命運,好像看見他和他的老牛走在沉沉的暮色里,似是從田間剛剛歸來,又似他要去遙遠的地方,那里沒有動亂、沒有戰爭、沒有爾虞我詐,只有靜靜的藍天白云,豐收的莊稼,嬉鬧的頑童……
名著讀書筆記活著篇5
我們常常會不由自主地想,活著的意義是什么?進一步來說,活著的定義是什么?在當今這個年代,我們所想的是如何讓自己的生活更有意義,如何讓自己的人生更有價值,這是我們對活著的理解。然而,當活著都成了一種奢望,當自己生命都不能把握的時候,正如本書作者余華所說,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活著》以一個老人的視角娓娓講述故事,講述的是一段關于命運與死亡的斗爭史。這位經歷了親人相繼離世的老人,他內心微小的希望一次次地在現實中破滅,他生命中的溫情一次次地被現實所剝奪,直到他唯一的外孫也離開了人世,活著成為了他人生最大的奢侈,他從此和一頭垂危的老牛相依為命,故事也至此結束。他的活著是一種結局,同樣是一種新的開始。在我看來,這位老人在人世經歷了這般遭遇之后,他的靈魂早已沒有了生命力,只剩下一個空蕩蕩的軀殼,活著僅僅是在維持肉體的生命力。他看淡了世間所有活著之外的事,沒有什么能再喚起他的靈魂。他甚至倦于死亡,只是靜靜地以一種活著的方式度日,不用思考,不用擔憂,只是靜靜等候。我們很難想象與理解主人公當時的心境,但透過文字我們能感受他對生活的無力感,所有的感情融為了一種緩慢的活著方式,一種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的生存方式。這種結果的出現必然與當時的社會背景密不可分,而主人公福貴正是大部分勞動人民在那個時代的縮影。一個兵荒馬亂的時代總會給老百姓帶來巨大的生存壓力,為了活著,人們經歷著層出不窮的逃亡和失去。為了活著,人們一次次失去了底線。我不禁認為,人本身一定是懼怕死亡的,人本身就是自私的,人越是活得艱苦,就越是艱苦的活著。
名著讀書筆記活著篇6
《活著》是一本有生命的書。我深深記得初讀《活著》的感受,從初始的悠然到其后的凝重,翻動書頁的手指愈漸遲疑,我感到心中似乎有一種隱秘的期待——呼喚著一個轉折,一個讓主角福貴走向幸福的轉折,然而,我失望了,作者是那么的殘忍與吝嗇,我幾乎是一路心痛地讀到最后。當我滿心酸楚地合上書頁,猛然望見封面一襲鮮血般的暗紅:刺目一如長長傷口上的血淋淋,卻又宛如生命勃勃的涌動;似乎是悲哀,是一抹濃重的嘆息,又仿佛一陣熱烈的律動……我的淚直直地落下來了。
書中,隨著福貴悠長的笑,娓娓道來他的一生。從一個少爺吃喝嫖賭到終于敗壞家業,淪落到為糊口而下地,在跨越抗日戰爭、內戰、饑荒、大躍進……的年代里,他死里逃生,而家庭卻被命運肢解。他摯愛的親人一個一個地逝去——老母病死、幼子因抽血猝死、妻子得病先他而去、聾啞女兒鳳霞難產而終、女婿被鋼板所夾意外慘死,只留下一個小小的孫子苦根,竟也在那個饑餓的年代里,活活噎死。他布滿老繭的粗糙的黝黑的手掩埋了所有的親人與淚水,終于只孑然一身與牛相依。他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著,這應是一個悲劇吧。然而他淡淡地講述著,沒有大悲大慟,這個被厄運磨礪了一生的人居然嘿嘿地笑著。在書里作者與讀者一樣是一個聆聽者,他沒有評論,甚至沒有一聲短短的嘆息,他只是呈現著,但他想說的都悠悠地說了。
回味的時候,我常常驚訝,這仿佛是看見一綹極纖細的發絲被-逼迫著承受千萬斤的重量,然而它卻沒有斷。這種生命的韌性似乎講述著人生絕望的不存在。福貴的人生,仿佛是一株盤剝的冬筍——
一層層褪去人生的虛華、一層層撕扯掉人生幸福的依賴,一層層摧毀著人的堅強。可到最后,白嫩嫩的,卻剩下一個人最柔軟、最純凈的人的秉性,只剩下人生存在的唯一的理由——活著,為了活著而活著。活著,執著地活著——已成為一個唯一能描述福貴的形容,也是對福貴的最好的肯定與頌贊。至于幸福或不幸福,我們無法斷言,也許在旁人的眼里,福貴的一生是苦苦煎熬的一生;但在他自己,也許更多地感受到了幸福。賀拉斯說:人的幸福要等到最后,在他的生前,葬禮前,無人有權說他幸福。
名著讀書筆記活著篇7
人為什么活著?為什么而追求?為什么而奮斗?答案是熱愛生活,善待他人,懷有追求,讓自己的生命更加精彩。
作者就是因為外祖母告訴他:“人活著有一萬個理由。”那時,因為作者好奇,真的去籌集了一萬個活著的理由。直到他有一天他明白了“活著的一萬個理由”,可是她的外祖母卻病危了,外祖母臨死前告訴她:“我在聽心跳的聲音。”
心跳的聲音何嘗不是世界上最美的仙樂呢?生命是多么的輝煌燦爛,多么值得我們去珍惜!
人活著,不就是為了要活的精彩嗎?只有努力過了,才知道結果,沒有試過,又怎能確定自己必輸無疑呢?人生就要過得精彩,過得豐富,讓自己的生命開花結果。既然努力過了,不管他是失敗還是成功,你都必須要讓它開花結果。辛辛苦苦把一棵幼小的樹苗澆灌成一棵參天大樹,可他卻不能開花結果,這不就意味著之前的努力全白費了嗎?應該鼓起勇氣,想辦法讓他開花結果,雖然開花結果后會枯萎,但這一生就會輝煌了。
人活著,就是要讓生命之花開的絢麗,燦爛!
名著讀書筆記活著篇8
說下最近在看的書《活著》。寫法很棒,其實總共也沒有多少字。但竟然就這樣一篇小說。做成一個電影,改編成了電視劇。然后影響力也是特別的廣。
原因可能就在于書名——活著吧。可能現代人感受不到當時的那種狀況。感同身受本身就是不存在的一個概念。你沒經歷過,你一定是體會不到那種感受的。
但是,就算這樣在閱讀的過程中,都能感受到。生活對于富貴的殘忍。從最開始的一個富家子弟到忽然破產,然后身邊的親人,不斷的經歷磨難,一個一個的&39;都離開他了。到最后甚至她的外孫也走了。
只有他自己。然后這樣的情況下,他依然在好好的活著。為了解悶,或者說為了完成田地的工作。他買了一頭老牛,而且是一頭馬上就要被殺的老牛。
能看出來他依然是一個這樣有善意,而且樂觀的一個老人。在這個小說中,我們其實能學到的,可能說他在找一種活著的意義。
但其實,活著就是為了活著。你不是為了你的家人活著,不是為了你的孩子,也不是為了你的配偶。你單純就是為活著而活著。
人能夠來到這個世界上是一個非常偶然的事件。也可以說是個奇跡。一個生命在地球上能生存下來,其實也挺奇妙的。從這個角度來想的話,生活中的壓力,勾心斗角,競爭都不是事兒。
就做好自己就行了嘛,努力工作,和家人,朋友,親戚,好好相處,就已經足夠了。沒必要整天被壓力,不要沉迷在無盡的享受享樂。和這個看不見盡頭的這個互聯網信息里面。
出去走走,多認識一些人。找到這個更多的可能性,就像白巖松說的,30歲之前不斷的去尋找、去發現、去感受、去嘗試。甚至把這30給忽略你隨時都會都應該去找自己喜歡的東西。找到這個世界美好的存在。
或許就在你身旁,比如說你每天下班的時候在路上你會看到的風景!
名著讀書筆記活著篇9
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以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形形色色的人們在這個叫做活著的故事里一一死去,這寬廣又沉重的話題壓抑得欲哭無淚。是的,它太沉重,害怕它刺痛我的心。是的,它太寬廣,凝聚了太多責任和使命。
還太年輕,尚未豐滿的羽翼還未曾感受過天空的寬廣。年輕的心還未曾思考過生存的意義卻被絕情地卷入這個叫做活著的故事里。緊接著,當那個貫穿全文的線索讓我捫心自問時,我無從以答。然后,那顆年輕的心漸漸平復躁動,開始思考,人為什么要活著?
余華用一種近乎冰冷的'語調帶我們走進這個叫做活著的故事,然后絕情地否定了那些年少的輕狂歲月。
余華對每個走進這個叫做活著的故事里的人說,活著的力量不是來自于叫喊,也不是來自于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人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是否現實生活的殘忍遠比我們想象的寬廣,總是承受再多苦痛,依然要堅忍,這是否便是這個叫做活著的故事想要告訴我們的?所以在黑暗的故事里,那些悲傷的情節之間,那個人兒仍然在死亡的伴隨下活著。
最后終于捋清,縈繞在心頭久久無法散去的那種思緒,走出這個叫做或者的故事而堆積在心里的那抹思緒,是震撼,是感動,是對生存意義的頓悟,正如當你兩鬢雪白時,再憶起那些年少輕狂、玩世不恭,才會明白他們終將臣服在宿命腳下。
還太年輕,尚未豐滿的羽翼正感受著天空的寬廣,年輕的心正思考著生存的意義咀嚼著那個叫做活著的故事。緊接著,當那個貫穿全文的線索再次讓我捫心自問時,我淡笑不語。然后,那顆年輕的心終于不再躁動,開始明白,開始面對那個叫做活著的故事外的叫做活著的,現實。
名著讀書筆記活著篇10
面對死亡,最痛苦的不是離去的人,而是被迫承受這一切的生者——他們不僅肩上多了一份責任,而且身邊少了一個一同承擔的人。
福貴正是這樣一個可悲的生者,他的一生其實是幾萬萬人的縮影,中國近百年來經歷的所有苦難都在他身上清晰地投射出來,他有著傳奇般的人生,但你絕對不會希望擁有那樣的傳奇。
福貴當年是個二世祖,每日揮霍家里的積蓄,不知哪修來的福氣討了個賢惠的好老婆,是米行的千金,可福貴依舊吃喝嫖賭,不僅輸光了家產,還氣死了爹,老婆連同肚子里的孩子也被娘家接走了,只剩下他和年老的娘、年幼的女兒鳳霞相依,這時的福貴才第一次體會到了生活的艱辛,萬幸的是,家珍在產下福貴的第二子之后帶著兒子有慶回到了他身邊。然而福無雙至,禍不單行。福貴在為病重的母親抓藥的途中被國民黨抓了壯丁,后被解放軍所俘虜,回到家鄉他才知道母親已經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帶大了一雙兒女,但女兒不幸聾啞,兒子雖機靈活潑,后來也因為縣長夫人輸血而意外死去。
之后福貴經歷大躍進、自然災害,鳳霞和其丈夫先后死去,鳳霞產下的一子苦根也沒有逃過命運的魔爪,最后只剩下福貴一個人,和一頭與他同名的牛作伴,其中寓意深遠,頗有些孑然一身的蕭瑟。夕陽的余暉里,已然垂暮的老人駕著牛漸遠,沙啞的歌聲在土地的盡頭緩緩升起——
“少年去游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合上這本沉重的藍皮書,淚已濕眼眶,讓我感慨萬千的不止是主人公經歷的種.種悲慘,更因為他經歷了這么多,卻依然卑微地活下來,他所承擔的已遠遠超出普通人能夠想象的范圍。
面對死亡,最痛苦的不是離去的人,而是被迫承受這一切的生者——他們不僅肩上多了一份責任,而且身邊少了一個一同承擔的人。但是,正因為如此,生者才要更堅定地生活,那是因為他們背負的,不僅僅是自己的明天。
名著讀書筆記活著篇11
“活著,作為一個詞語。在我們中國的語言里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于喊叫,也不是來自于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這段話出自我最喜歡的一本書《活著》。
作者用一種平淡而冷靜的語言塑造了一個又一個立體豐滿的人物。一開始福貴的出場,我看到的全是福貴的好吃懶做,吃喝嫖賭,不禁讓人怒其不爭。而隨著故事往下推進,善良賢惠卻患有軟骨病的家珍,聰明懂事但聾啞的鳳霞,機靈卻早逝的苦根……命運給了他們多舛的人生,他們在《活著》的故事中一個個死去。讀著讀著內心只有無聲的嘆息和刺痛。留下福貴孑然一身,只有一只叫福貴的老牛陪伴,也許這種悲劇式的人生,才是生活殘酷的本質。
故事的背景對于我來說不是同一個時代,但透過福貴,我看到土改,大煉鋼鐵運動還有自然災害時期的中國。這些生活離我過于遙遠,但也不禁引起我對自己的生活重新審視,自己生活在如蜜般的環境里,默默地感恩現在。
整本書我讀得很沉重但卻在結尾處感到了吃驚和另一種重獲新生般的感動。生活對于福貴來說是殘酷卻又無奈的,但他在歷經重重打擊和痛苦之后仍能好好活著,在鄉下田園恬靜地生活著。讓我對他肅然起敬,他的堅韌,他對生活之苦的坦然接受,讓我感受到要好好珍惜當下的美好生活,并從苦難中汲取教訓,泰然處之,勇往直前。
名著讀書筆記活著篇12
讀完這本書,我哭了好幾次,淚水打濕了一大片枕巾。第一個讓我流淚的地方是有慶給他老師輸血時被活活抽死的地方。多么懂事、可愛的小孩,每天上學前、放學后都去割草放羊,羊就是他的另一半,而且還那么孝順好學!這不僅讓我想起了我的童年生活。我的童年也是和羊一塊長大的。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有慶被活活愁死的悲劇呢?我想可能是這個社會現實造成的吧!作為當時的醫生,能救活縣長夫人是能得到好多好處的,而救不活卻可能招來禍患!而一個平常農家孩子的命能值幾個錢?臭死了大不了賠幾個錢!在他們看來有慶的命就像一只羊、一頭豬,用得上已經很好了!這不僅有讓我想起了幾年前看的一篇報道。同坐一輛車的農民和工程師一塊出車禍死亡,工程時被補償了幾十萬,而農民卻只有5000!難道工程師的命是命,農民的命就不是命了嗎?為什么會有如此大的差距?為什么要分等級?為什么法律上寫著平等公平,而一邊又做出違背自己諾言的事?我并不是崇洋媚外的人,可在許多方面我們的確應該向西方國家學習!
綜觀全文,當富貴的父母、兒子、女兒、妻子、女婿和外孫相繼一個個去世時,他還活著!但它的活著比死更難,活著在那時需要膽量和勇氣!因為只要你活著就要承擔責任履行義務,忍受貧困生活與精神的折磨!面對貧困的生活與親人去世的事實,我敢說有90%的人會失去活下去的勇氣,會像縣長春生一樣選擇死亡。其實她那點打擊相比富貴又算得了什么?而現實生活中,受到打擊挫折如工作不順利、高考落榜、愛人趨勢等而選擇死亡的有多少人!他們不知道或者才是勇氣、才是勝利!他們的命不只屬于他們自己,還有父母等等!他們在這個世上還有未盡完的責任與義務!福貴親手埋葬了六個至親至愛的人。不知是命運對他的特別眷顧或是另一種懲罰,他活了下來。在歷經了那么多另人難以想象的苦難之后,他學會了忍受,忍受生活的重壓。他只是很單純地為了活著而活著。
記得有那樣一句話:
生活就是人生的田地,每一個被播種的苦難都會長成為一個希望,他們就是我們的雙手。不管身上承受著什么,不管脖子上套著什么,不管肩上負載著什么!
所以或者是一種幸福也是一種煎熬!但不管怎樣,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寶貴的!我們要像富貴一樣,不管發生什么,都要堅強的————-活著!
名著讀書筆記活著篇13
作為一部作品,《活著》講述了一個人和他命運之間的友情,這是最為感人的友情,因為他們互相感激,同時也互相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埋怨對方。他們活著時一起走在塵土飛揚的道路上,死去時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
福貴的一生,經歷了年少闊綽、家道敗落、戰爭離亂、賢妻早逝、兒女雙亡,最后只和一頭老牛相伴…這些苦難疊加于一個人的身上,的確顯得有一點戲劇化,但是很多時候,我們或許不必執著于苦難本身的`形式,于人而言,活著的痛苦經常是一樣的,或殘陽如血,或黯然如塵,盡管苦難的形式會不同。
因為遠離那些動蕩的年月,因為并未真正有過艱難和困頓,這個故事讀起來平淡中有些窒息,卻也不乏溫情和感動。
當我們知道苦難是生命的常態,煩惱痛苦總不離不棄時,也便沒有必要自怨自艾。正如我們終會明白,無論現時經歷的是措手不及的幸福喜悅,亦或是無可告人的艱辛苦難,只要繼續活著,它們中的大多數細節和感受都將被我們和時間一一遺忘,只留下蒼白的結果。而對那個結果,我們終將毫發無傷。
名著讀書筆記活著篇14
半夜蚊子咬醒,怎么也睡不下,打開看見已經買了這本書,早有耳聞但一直沒有看過,就當消磨時間看看。
看的時候有很多很多很多話想說,可是看完之后又感覺什么都說不出來了,就融匯成一個字:堵。心里堵的慌,每一段劇情,每一個時段,每一篇每一句每一個字,都看的很難受。
從開篇的敗家,到結尾經歷完一切之后的放下,誰也不知道富貴是不是真的放下了,哪有什么感同身受,旁人能感受到的遠不及當事人的萬分之一,苦不苦難不難只有他自己能體會。
福貴要是能回到過去,見到以前的自己,一定要抽自己三個大嘴巴,一個為爹娘,一個為家珍,一個為自己!說他很慘,可是又不然,不經歷過那些,那富貴或同下一代,還會是這種樣子,總有一代會承受他需要承受的這些東西。
活著,故事里的人都在為活著而活著,可最后都沒有真正的“活著”過,特別是家珍,一想到她就會覺得特別難受,她越是善良通情達理就越讓人心疼,她真的有好好活著嗎,還是從有慶死的那天起,就沒有真正的再“活著”了。福貴能娶到家珍,他說是上輩子當狗吠了一輩子才換來的,那最后他所有的經歷,又是造了什么孽才會這樣。
福貴是悲慘的但也是最走運的,余華筆下的故事現實到窒息,又真實到可怕,從第一個文字開始就再也出不來了,前面以“自己”為第一視角來講述自己聽故事,待老人開始講故事之后,又以老人的第一視角來描述所有的故事,讓人能夠更直觀的代入劇情,更深刻的感受故事,真的很厲害。
所以我對于這本書,只敢看一遍,不會敢再去看第二遍。
